•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如图,扉页签名

68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克清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11-26

上书时间2024-05-14

慈湘书堂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克清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26044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45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中语义互操作性问题,体系化融合本体论和软件工程中元建模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地介绍了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核心技术标准、实际应用和互操作性测评。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现状,本体元建模理论和方法,语义互操作性含义;第二部分(第4~7章)介绍了语义互操作性管理的ISO标准核心技术;第三部分(第8~10章)介绍了方法和技术标准在几个典型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互操作性测评等。最后(第11章)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从事软件工作的科研及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作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何克清,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上的软件工程”。现任中国信息产品互操作性测评中心主任、湖北软件评测中心主任(事业法人);国家电子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JTC1/SC32中国代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理事;武汉计算机软件工程学会理事长;武汉市科技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UMTP联盟副主席及中国UMTECC主席。曾有在国际上一流IT产业日本富士通公司软件事业本部、日立公司软件工厂长期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大型项目组织管理和软件产业化经验。何克清教授是一位既有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又具有产业化技术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的综合性学术带头人;是我国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知名专家。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信息系统的互操作问题
1.2从含意三角形到语义三角形
1.3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
1.4复杂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模型SSCI
1.5本书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本体元模型
2.1什么是本体
2.1.1本体的定义
2.1.2本体的结构与描述语言
2.1.3本体的分类
2.1.4本体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2.2什么是元模型
2.2.1元模型的定义
2.2.2元模型的创建
2.2.3元模型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2.3什么是本体元模型
2.3.1用本体语言描述的元模型
2.3.2用本体语义标识的元模型
2.4本体元模型与语义互操作
2.4.1什么是语义互操作
2.4.2语义Web服务
2.4.3基于本体元模型的语义互操作
2.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本体元建模
3.1本体元建模理论
3.1.1基本思想
3.1.2本体的UML承诺与表达
3.1.3本体元建模
3.2复杂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3.2.1ISO/IEC11179
3.2.2OASISebXML
3.2.3UDDI
3.3基于本体的软件工程
3.3.1语义中间件技术
3.3.2本体定义元模型ODM
3.4SSOA相关研究
3.4.1DII
3.4.2SEKT
3.4.3DERI
3.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支持语义互操作的复杂信息资源管理框架
4.1现状分析
4.2国际标准IS0/IEC19763综述
4.3ISO/IEC19763—2核心模型
4.4ISO/IEC19763对语义互操作的支撑作用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支持语义互操作的本体管理元模型
5.1本体管理研究概述
5.2本体注册元模型
5.2.1概述
5.2.2示例分析
5.3本体演化元模型
5.3.1概述
5.3.2变化模型
5.3.3约束模型
5.3.4变化传播模型
5.3.5演化信息模型
5.3.6基于MFI的本体演化过程
5.4本体映射元模型
5.4.1概述
5.4.2基于MFI的本体映射元模型
5.5基于MFI的本体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
5.5.1平台的体系结构
5.5.2平台使用的本体映射算法
5.6本体管理元模型的应用
5.7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支持语义互操作的模型转换与映射框架
6.1模型转换与模型映射
6.2模型转换研究概述
6.3模型转换形式定义
6.3.1语法和语义转换的形式定义
6.3.2模型转换讨论
6.3.3模型迁移
6.3.4意图转换
6.4模型转换抽象框架
6.4.1设计原则
6.4.2模型转换抽象框架
6.4.3模型转换过程模型
6.5模型转换技术
6.5.1模型转换的技术要素
6.5.2模型构成和表示
6.5.3PIM示例
6.5.4转换规则
6.5.5基于0CL的模型查询
6.5.6模型转换
6.5.7模型可视化
6.6模型迁移
6.6.1建模范型进化和模型迁移
6.6.2模型转换和模型迁移
6.6.3UML模型迁移的若干问题
6.7模型映射元模型MFI-4
6.7.1模型映射元模型(MFI-4)的基本思想
6.7.2MFI-4中的重要概念和约定
6.7.3LevelPair规则
6.7.4模型转换语言
6.7.5模型转换类型
6.7.6基于MFI-4的模型映射的例子
6.8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支持语义互操作的过程模型管理框架
7.1过程模型的定义
7.1.1什么是过程
7.1.2什么是过程模型
7.2过程模型的互操作性注册与管理
7.2.1MPMR概述
7.2.2基本模型
7.2.3过程控制模型
7.2.4示例分析
7.3过程模型互操作性管理框架及其应用
7.3.1过程模型管理框架
7.3.2模型映射规则的管理
7.3.3过程模型管理框架的应用
7.4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本体元建模技术的应用
8.1基于MFI的制造业信息化软构件库管理与服务平台
8.1.1研究背景和现状分析
8.1.2涉及的关键技术
8.1.3系统解决方案
8.1.4F台结构和主要功能
8.2基于MFI的生态信息管理
8.2.1生态语义研究简介
8.2.2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8.2.3系统概述
8.2.4语义管理
8.2.5相关的Web服务类型
8.2.6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8.3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语义互操作性测评
9.1互操作性测评概述
9.1.1互操作性定义
9.1.2信息系统互操作性
9.2数据层互操作性
9.2.1数据层互操作性难点
9.2.2数据层互操作性技术现状
9.2.3数据层互操作性解决方法
9.3语义层互操作性
9.3.1语义层互操作性难点
9.3.2本体概念映射技术现状
9.3.3基于分类的本体概念映射
9.4业务过程层互操作性
9.4.1业务过程层互操作性难点
9.4.2业务过程层互操作性现状
9.4.3基于元模型的业务过程互操作性
9.5互操作性测试平台原型
9.5.1研究背景
9.5.2互操作性测试平台的实现
9.5.3互操作性测试结果
9.6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情境感知的互操作性管理技术
10.1情境相关研究概述
10.1.1情境感知的网络式软件
10.1.2情境与情境感知
10.1.3情境的作用
10.2情境的元描述
10.2.1情境模型
10.2.2情境元模型12PES
10.2.3扩展0WL-S描述情境信息
10.3基于情境的语义互操作性管理
10.3.1基本思想
10.3.2情境感知的扩展MPMR
10.3.3用户主导的过程模型选择
10.4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总结和展望
附录A英汉缩写词对照表
附录B英汉术语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