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

7.3 3.3折 22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教军章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33b

上书时间2024-07-05

荣昇书苑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教军章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6535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8页
  • 字数 25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通过对国民性问题及其研究源流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梳理,以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的学术原则重新阐释了国民性概念蕴涵的基本意义,从问题的背景、生成、性质、表现以及变迁等层面较为系统地概述了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理论认知的成就,并对其存在的历史缺失给予相应的学理观照,由此依照问题涉及的主要界域,对其内蕴的深层价值进行了尝试性解读。《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选择的理论视角是一种文化比较研究的宏观界域,它依托“中国问题”逐步世界化这一贯通绵延历史长河的动态平台,揭示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指涉的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民族学的多维意蕴,透视近代国人寻求主体自觉的心路历程,将其还置于中国近代民族政治救亡和思想文化启蒙的生存空间中来求证其本寓的社会价值,并拓衍其代际省思、承继、批判以至创新所寓意的深远影响惯性,在逆向审视中获取中国人的现代化的某些启示:社会生活、文化意喻与政治归旨成为检视国民性问题负载深层价值的基本方面!
【作者简介】
教军章,男,1962年12月生于辽宁凤城。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黑龙江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学科后备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公共行政组织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组织传播——洞悉管理的全新视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等4部,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各项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社科、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哲学,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目录】

导言关于近代国民性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问题的性质
二研究的状况
三蕴涵的意义
四选择的视角

第一章历史追踪:中国国民性问题研究概览
一问题缘起:西方对东方的历史回观
(一)从惊羡的开端到顶礼膜拜
(二)充满想象的偏执批判:从美誉到丑化
二问题提出:国人的初步反省
三问题深化:国民性问题的批判主调
四问题延展:国民性问题批判性反思
(一)对传统文化的冷静思考
(二)相对系统的国民性表述
(三)国民性问题学术论争的展开

第二章从意涵到概念:国民性的理性阐释与界说
一国民性概念的认知分野
(一)西方学界的国民性意涵
(二)中国学术界的国民性定位
二关于国民性概念分歧的分析
(一)国民性概念的批评
(二)国民性概念旨趣的认识
(三)国民性内涵:界定与理解

第三章近代中国国民性研究的理论成就
一国民性问题之背景: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东西文化比较的初步尝试
(二)东西文化差异的学理定位
二国民性之地位:从单项决定到双向互动
(一)个体改造单项决定意义的理论阐释
(二)由个体改造到个体与社会共同改造
三国民性之生成:历史的传承与现实的观照
(一)对封建制度的根源性揭示
(二)由制度到伦理文化的根源性定位
四国民性之诸种表现:对民族劣根性批判的过多关注
(一)国民性批判主调的生成
(二)国民性批判的宏观评析
五国民性之改造:人的近代化取向
(一)国民德智体提高的系统表述
(二)国民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张扬

第四章近代中国国民性研究的理论缺失
一绝对化的“本质主义”倾向:国民性表述的逻辑归向
二文化虚无主义流弊:西方化、东方化与现代化碰撞
三政治与学术使命的交锋:政治理性的文化乌托邦构想

第五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深层价值
一社会意义的凝思——追寻主体个性与共性的历史统一
(一)在历史发展中超越文化生命限域
(二)激活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
(三)从日常行为审视文化国民的社会意蕴
二文化的民族性表达——国民文化特质讨论的接续
(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恒久碰撞
(二)在比较中定位多层次文化契点
(三)探索中国民族文化发展模式
三政治发展中的国民性重塑——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的现实切换
(一)政治发展与国民性改造
(二)国民性格塑造的制度化与伦理化途径
(三)政治责任的归宿:重塑优良的中国国民性格
结语:民族国家现代化面临的永恒课业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