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权、坟山与庙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权、坟山与庙产

20.9 3.7折 57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佩国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货号415a

上书时间2024-06-20

荣昇书苑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佩国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40062
  • 定价 5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2页
  • 字数 28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上海大学社会学文库
【内容简介】
  作者在研究乡村“土改”、合作化和宅基地纠纷时,通过解读相关的历史档案、法律卷宗,试图发现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地方性秩序的历史实践逻辑。在地方社会的时空脉络中,如何解释林权的历史形成机制,进而凸显其背后的民间法秩序的实践逻辑,是本项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
【作者简介】
  张佩国,1966年生,山东成武人,上海大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乡村地权的研究,既在田野中做历史研究,又在档案馆中做田野工作,试图以社会理论的想象力整合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三门学科,在知识论的意义上迈向一种开放的整体社会科学。
【目录】
自序
第一章民间法秩序的法律人类学解读
第一节民间法秩序:“总体的社会事实
第二节纠纷的发生学机制
第三节阅读法意识:走进“他者”的精神世界
第四节国家何为:民间法秩序中的国家因素

第二章整体生存伦理与民族志实践
第一节整体生存伦理:寻求普遍主义的解释
第二节规则之制与道德实践
第三节个人中心的民族志:道德体验
第四节生存空间:从“封闭的社区”到模糊的疆界
第五节生存意义与“事实之后”

第三章历史活在当下
第一节历史人类学中民族志的实践形态
第二节融通“过去”与“现在”:在当下发现历史
第三节制作历史:实践抑或书写

第四章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
第一节司法档案及其解释维度
第二节契约文书的区域史解读
第三节“中国农村惯行调查”及其追踪研究

第五章汉人的丧葬仪式
第一节功能论
第二节阐释人类学与实践论
第三节丧葬仪式中的表演与信仰
第四节在制度与信仰之间

第六章祭祀与庙产
第一节问题、资料与策略
第二节汪公墓、祠、庙的空间秩序
第三节祭祀与庙产
第四节讨论

第七章风水与坟业
第一节徽州汪公墓、祠、庙的地景想象与风水传闻
第二节风水与坟业
第三节讨论

第八章正统化、祭祀权与庙产之争
第一节正统化与汪王庙“考古”
第二节庙产之争
第三节地景想象与祭祀礼仪
第四节讨论

第九章“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第一节问题意识与研究策略
第二节村庄史与村民的历史记忆
第三节“横打官司,直耕田”
第四节“山界就是村界,村界就是水界”
第五节“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六节讨论

第十章“插花山”
第一节山场类型与“插花山”分布
第二节“插花山”的形成
第三节权属演化
第四节“插花山”的经营
第五节讨论

第十一章“公地”困境的中国经验
第一节从“祠堂山”到“国有林”
第二节“山水相连、生命之源”
第三节保卫“生命山”
第四节讨论

第十二章余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