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略 子略
正版实物拍摄,品相如图,内页干净无划线
¥
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高似孙 著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似孙 著
-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8251005
-
定价
6.3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91页
-
字数
13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世纪万有文库
- 【内容简介】
-
这里校点整理的《史略》六卷,作者高似孙是这么安排编写的:卷一全部讲《史记》;卷二讲《史记》以后从《汉书》起到宋人撰修的《唐书》、《五代史》等所谓纪传体正史,其中《汉书》占了大部分篇幅——这是因为《史记》、《汉书》在我国史书中向来是声誉最佳的两部,给他们作注解作评论的最多;卷三除开头讲《东观汉记》外,主要讲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编年史,还附带了会要和玉牒;卷四讲史典、史表、史略、史钞等门类,最后讲通史并着重讲了《资治通鉴》;卷五讲霸史、杂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历代藏书情况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只传》篇;郑六讲了《山海经》、《世本》等古籍。写法是既开列书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绍内容并作评论。全书总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绍了六百多种史学著作。大家知道,介绍并评论我国史学著作的名著是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但《史通》只讲到隋和唐初,唐中叶以后到宋代的情况就可用这《史略》补充。尽管这《史略》是上当性,在体制上和《史通》不同,质量也不能和《史通》相比,可仍值得一读。
- 【作者简介】
-
书摘
史记注
裴驷《史记注》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参军,字龙驹,河东人,先是徐广作《音义》,辨诸家异同,驷乃集之。
许子儒《史记注》一百三十卷。字文举,叔牙子也,证圣天官侍朗。
王元感《史记注》一百三十卷。鄄城人,为时儒宗,徐坚、刘知几荐之,为崇贤馆学士。
陈伯宣《史记注》一百三十卷,今存八十七卷。贞元中上。
徐坚《史记注》一百三十卷。字元固,唐集贤院学士,齐聃之子,议者以坚文字如汉班氏。
李镇《史记注》一百三十卷。开元十七年上,授门下典仪。右《史记》注六家,今学者所见者裴氏注而已。兹用著见于此。
先公史记注—百三十卷。
似孙叙曰:经始乎仲尼,终乎仲尼,传疏始乎王弼、孔安国、郑玄,终乎颜师古、孔颖达;史始乎太史公,终乎太史公;史注始乎裴驷、司马贞、张守节,终乎先公太史。然则孰为始、孰为终哉?言其始,则前乎此孰可作也?言其终,则后乎此孰可继也?呜呼,此其所以为事之极,功之至者乎?太史公述陶唐以来,至于辚止,自黄帝始,作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为篇百三十,为字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为《太史公书》。先公太史推本经传,旁罗百氏,错综群言,凡五百万言,为《太史公书注》。呜呼。繇典、谟而知尧、舜、禹,因誓、诰而推夏、商、周,无非辛甲典商史也,无非史佚典周史也。史无完史,孰考孰稽。太史公凿天之初,完古之阙,成仲尼之所俟,涉猎贯穿,驰骋古今数千载间,前乎所未有,后乎所不得及,此其所以成始成终乎?先公太史深悯夫自刘向、扬雄,仅称迁有太史才。班固之论,昧乎求备,是岂知太史公万分一者。又悼夫司马贞、张守节之传此书者,往往背本而从末,疏古而略今,亦未足以表章太史公之志。极意覃思,尽力此书,积功二十年,史注始成,足以答太史公之所望。似孙不肖,获承先人绪业,唯念太史公执迁手泣闩:“予死,毋忘吾所论著,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先公既绝笔,乃悉整以论正,与《太史公书》并传,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圣君子。
史记杂传
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贞以徐广、裴骃、邹诞生、刘伯庄音释疏舛,别加考摭作此书,系以述赞。
张守节《正义》三十卷。唐开元中诸王侍读,采诸家训释为此书。
刘伯庄《史记地名》二十卷。
窦群《史记名臣疏》三十四卷。
裴安时《史记纂训》二十卷。字适之,大中江陵少尹。
李镇《史记义林》二十卷。曾注《史记》。
右《史记》杂传六家。又有葛洪《史记钞》十四卷,撷其精语者。卫飒《史要》十卷,约其要言,以类相从者。张莹《史记正传》九卷,盖莹所自作。惟唐韩琬《续史记》一百三十卷,乃接《史记》以来事,止于唐,功亦伟矣。
史记考
谯周《古史考》二十五卷。
《史考》,蜀谯周所作。周以司马迁《史记》书周、秦以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于是作《古史考》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迁之谬误。晋司马彪复以周为未尽善也,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义,亦行于世。见《司马彪传》。古书有《周考》七十六篇,颜师古曰:“考周事也。”谯之名书盖取此。周又著《法训》八卷,《五教志》五卷,后为晋义阳亭侯。
《考》中载:“吕不韦为秦子楚行千金货于华阳夫人,请立子楚为嗣。及子楚立,封不韦洛阳十万户,号文信侯。以诈获爵,故曰窃也。”其所纪往往如此。
江南古本史记传考
江南《史记》,为唐旧本,但存列传而已。其间有字误者,有字多者,有字少者,有脱百余字者,有一字之间义致大不同者,是为天下奇书。初上蔡谢氏有录本,今略掇数字,于以见古本之精妙也。
《伯夷传》今本“得孔子而益章。”江南本日:“得孔子而名益章”。
《管晏传》“管仲得用任于齐。”江南本日:“管仲得用任政于齐。”
《老韩传》“君子得其人则驾,不得其人则蓬。”江南本“人”字并作“时”。
《庄子传》“申不害,京人也。”江南本日:“荆人也”。
《司马穰苴传》“军法期而后者云何。”江南本日:“期而后至”。
右江南本同异凡四千三百五十条,今略举四五端,一字之间,意味固自不同。最如《刺客传》云“剑坚故不可拔”,而江南本作“剑竖”,尤为有旨,剑坚安得不可拔耶?
《六典》言:“宣政殿西上閤门之左,即延英殿。上元二年,殿中当御座,生玉芝。”延英召对宰臣,始于代宗。时以苗晋卿年老,特御是殿,优礼也。阳城欲救陆贽,约拾遗王仲舒守延英殿閤上疏。其言守閤者,开延英以受其对也。钱希白《南部新书》记唐制,内有公事,即开延英。《长安志》以延英在紫宸殿东。吕大临《图》引李庚《赋》曰:“东则延英耽耽。”又按《会要》,“元和十五年,诏于西上閤门西廊内开便门,以通宰臣自阁中至延英。”则延英不在紫宸之东矣。《会要》之说盖与《六典》合。僖宗时,易延英为灵芝,表芝瑞也。还自蜀,仍曰延英。正元七年,诏诸司官长,许对延英。德宗又诏今后有陈,宜于延英请对。宪宗时,元稹为拾遗,亦乞于延英访问。自后诸州刺史又于延英陛辞。韩皋为中丞,奏事紫宸殿,上曰:“我与卿言不尽,可来延英,与卿从容。”又天祐后,一旬三开延英。元和中,义武节度张茂昭举族归朝,故事双日不坐,是日特开延英,亦礼之特。踌修《时政记》,请延英奏事宰臣,书送史馆,其谓是欤?
时政记
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武后以姚踌表尚符瑞,擢平章事,踌奏:“帝王谟训不可阙记,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有记,自踌始。大中六年,平章事裴休言:“宰相论政上前,知印者为《时政记》,他议事有所阙,史氏莫得详。请宰相人自为记,付史官。”诏可。元和八年,上以《时政记》问于宰相,监修国史李吉甫对曰:“是宰相记天子事,以授史官之实录也。”上曰:“其间或修
或不修,何也?”吉甫曰:“凡面奉德音,未及施行,枢机周密,固不可书以送史官。其间谋议有发自臣下者,又不可自书以付史官。及事已行者,制旨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记之,不待书以授也。姚踌修于长寿,踌罢而事废。贾耽修于正元,耽罢而事废。”
唐历
肃宗诏柳芳与韦述缀辑吴兢所撰国史,会述死,芳续成之。叙天宝后事,弃取不伦,史官病之。后坐事贬黔中,从高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仿编年法为《唐历》四十篇,颇有异闻,然不立褒贬义例,为诸儒讥讪。按《唐历》起隋义宁元年,讫建中三年。又《续唐历》二十二卷。又有《唐历目录》一卷,唐崔令钦撰。其后又有《唐历目录》一卷,《唐年历》一卷,唐刘轲撰。《唐历帝纪》一卷。又按前史有《吴历》六卷,胡冲撰。《晋历》二卷。《陈历》二卷。《唐历》盖因乎此。芳字仲敷,河东人。
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不知谁作,甚筒约。
唐苏冕撰《唐会要》四十卷,起高祖,迄代宗。崔铉撰《唐会要》四十卷,次德宗以来至大中间事。本朝王溥撰《唐会要》一百卷,起宣宗至唐末,合苏、崔二书,合为百卷。溥又撰《五代会要》三十卷,起梁开平,迄周末。
玉牒
《玉牒》见于唐,所以奠世系,分宗谱也。开成中,李衢上《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李又有《玉牒行楼》二卷。其在本朝志世系之外,更为一史,以纪大事。大事者,降诞、符瑞、即位、大臣除拜、大政事、大诏令也,是所谓大事必书者。其书一年一进。按建武三十二年,梁松等奏,求元封封禅故事,当用方石再累置坛中,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五寸。有玉检,又用石检十枚,列于石傍,以告曰:“刻玉牒,书函藏金柜,玺印封之。”又按唐麟德元年,有事岱宗,造三玉册,皆以金绳编玉牒为之,刻玉填黄金为字,又为玉匮以藏。盖太史公所曰“紬金匮石室之书”者也。韩昌黎有曰“功德镂乎白玉之牒”,抑谓是欤?今玉牒殿制度,《玉牒》以销金罗为纸书之,夹以银梵叶。先太史在牒寺最久,乃得专修神宗一朝《玉牒》。事既专,则笔削不乱。唯神宗《国史》,有所谓朱墨本者,史之所载,殊多私意。先公是正,特为精核,可以言史矣。
史称刘氏《七略》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自书灾于秦,文字扫荡,断章脱简,不绝如线。上天禄、石渠、麒麟阁者,曾不一二。又杂以汉儒记臆缀续之言,书益芜驳。枚数《诸子略》所钞,则所谓建藏书之策者,不过是耳。天不栋丧,犹有可传者,而后世乃复与之疏阔,鲜克是订,而书益穷矣。采刘氏《略》作《子略》。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师古日:“有《列传》者,谓《大史公书》。”)
《子思》(二十三篇。名汲,孔子孙,为鲁缪公师。)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信)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师古曰:“宓读与伏同。”)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世子》(二十四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忘,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日月星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耶,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则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
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至静之道,律吕所不能契,爱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
- 【目录】
-
史略序
史略卷一
史记
史太公自叙
诸儒史议
扬雄
班彪
班固
范晔
刘昭
张辅(晋)
葛洪
裴骃
王通
司马贞
刘伯庄
韩愈
柳宗元
刘知几
白居易
皇甫湜
史略卷二
史略卷三
史略卷四
史略卷五
史略卷六
校勘记
子略序
子略目卷一
子略卷一
子略卷二
子略卷三
子略卷四
校勘记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