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55 7.3折 75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晓丽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54

上书时间2024-06-19

天一斋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晓丽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39339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1页
  • 字数 161千字
【内容简介】
作者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系统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分析,用七个章节,回顾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概括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特点和途径,总结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分析了目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现有的靠前外同类选题的研究成果相比,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据时代主题的更迭变化及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取得的成果,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90多年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此外,本书以靠前化的视野,将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依托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中国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
王晓丽,女,1979年出生,汉族,吉林省双辽市人,吉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学历。2002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国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讲《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自参加工作以来,曾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期刊、报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目录】
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背景
  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述和实践
    一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实践
    二  国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实践
  第二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条件
    一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社会进步的群体
    二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场所是传承思想文化的阵地
    三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第二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性初始时期(1919―1927年)
    一  阶段(1919―1922年)
    二  第二阶段(1922―1923年)
    三  第三阶段(1923―1927年)
  第二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性结合时期(1927―1949年)
    一  阶段(1927―1937年)
    二  第二阶段(1937―1945年)
    三  第三阶段(1945―1949年)
  第三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8年)
    一  阶段(1949―1957年)
    二  第二阶段(1957―1966年)
    三  第三阶段(1966一1978年)
  第四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熟创新时期(1978年一现在)
    一  阶段(1978―1982年)
    二  第二阶段(1982―1992年)
    三  第三阶段(1992―2002年)
    四  第四阶段(2002年一现在)
第三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和特点
  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一  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二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与认同
    三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四  辐射带动其他社会群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二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
    一  理论传播与现实需要相结合
    二  理论宣传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  理论普及与工农大众相结合
    四  理论提高与党性教育相结合
第四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成功范例
  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一  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  依托校园文化主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  依托学科建设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  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二节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型人物和成功范例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典型代表――艾思奇和《大众哲学》
    二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型代表――北京大学
第五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节  重视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
    一  苏联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二  越南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三  古巴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建立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重队伍
    一  建立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师队伍
    二  培育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生骨干
  第三节  营造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环境
    一  落实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针政策
    二  完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设
  第四节  采取“三贴近”的推进形式
    一  贴近社会实际
    二  贴近生活实践
    三  贴近青年学生
第六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节  存在的问题
    一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  推进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
    三  青年学生信仰危机普遍存在
    四  宣传普及内容单调枯燥
    五  推进方法形式简单平淡
  第二节  解决对策
    一  建立素质精良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队伍
    二  健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制机制
    三  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
    四  牢牢占领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制高点
    五  在理论创新中探索多样的推进方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