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46.17 3.1折 ¥ 149.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艾丹·多德森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34930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49.8元
货号29270179
上书时间2025-01-09
1871年至 1919年间,德国海军从世界上秀的二流部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规模的海军力量,而在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则再次被降为二流水平。不过,和美国等其他国家海军力量在这一时期普遍得到了惊人的扩充不同,庞大的德国舰队的发展目标往往是很难用实用主义的方式来描述的。与美国拥有的广阔海岸线不同,德国海岸线较为短小,这就为这支庞大的海军部队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即本土海岸线防御,而非远海防御。德国的殖民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非、东非和太平洋群岛地区)则被托付给舰队中的一小部分力量,事实证明,这在任何与联合王国的战争中都是难以支撑的。
相反,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而是为了发挥与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直接相关的政治和战略性作用。正如阿尔弗雷德· 冯· 提尔皮茨(Alfred von Tirpitz)所言,这支舰队是“针对英国”而生的,但与其说是为了与英国皇家海军作战,不如说是为了在所谓的“冒险理论”下促成英国与德国结盟。当然,这支德国“公海舰队”实力明显要比英国皇家海军弱,后来却对英军舰队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以至于后者有可能失去对大洋的控制权,进而受到英国传统的敌人——法国和俄国的威胁。然而,正如历史所充分证明的那样,这一概念只是一种空想。真实的结果是,德国的威吓企图迫使英国与先前的竞争对手建立了友好邦交关系——这与理想中的英德同盟恰恰相反。
作为“现役舰队”的海军力量,其存在的规模和构成都由顶层政策所决定,首先是普鲁士时代的“舰队计划”,后来则是“舰队法”,特别是后者,其列举了计划建造的每一种高水平舰只的类型,而不是持续进行某种需求分析:在19世纪90年代,所谓的“需求”基本上都被冻结了。1898年以后,通过将这种顶层设计方法纳入法律条文,所有关于造舰计划的灵活性都不复存在,而终的可笑结果也是被大战经验所证明的:严格区分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过时的概念,而将这两种类型的舰只结合在一起发展却必然被视为非法!这终导致了这一造舰计划的破产,因为“无畏舰”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的性质,其结果则是通过立法规定的造舰方案变得越来越负担不起。
然而,在政权体制内产生的造舰设计往往是有趣和富有价值的,而且又往往被其潜在和实际的对手高估。1888 年以后,在其他国家中从未出现过的独特的德国战舰设计过程,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德国皇帝的积极参与,他是一名海军爱好者和业余战舰设计师。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意味着海军得到了国家元首的积极支持,而设计师们往往需要找到一种巧妙的方法来指出德皇某些“建议”的不切实际(例如无法浮起这类根本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解决德皇威廉二世的干预所造成的在某些关键节点造成的计划延误问题。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关注德国主力舰的故事——从铁甲舰时代的黎明开始,在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头几十年中舰队的逐步发展,到德皇威廉二世参与后的迅猛扩张,再到它在次世界大战中终走向徒劳无益结局的这些部分。倒数第二章将作为尾声,首先聚焦1918年之后的几年中大多数德国舰只被舰员破坏和拆船方拆毁的情况,然后是少数幸存舰只的晚年生涯。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幸存舰只不过是在和平时期里的拆船厂码头上继续度日,但有一艘舰却是例外,它有着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枪的独特命运,还有一艘则是在大战结束前几天才沉没的,也是后一艘德国海军在役战列舰。
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完整讲述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1871—1918年)海军主力舰发展史的著作。书中内容涵盖了当时被德国方面归类为“战列舰”及“大型巡洋舰”的主力舰只,从早期向外国订购的铁甲舰,到大战的后一年里zui后一批仅存在于绘图板上的设计方案,将这些舰艇诞生的政治和战略背景,设计与建造过程,参战行动的战史以及战损情况,相关改装改造历史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还详细讲述了战后舰队舰只自沉和拆解的经过,并对从中幸存下来的舰只的服役经历也进行了跟踪介绍。
本书还拥有丰富的关于这些舰艇技术细节的整理总结,既列举了各级舰艇的动力、武器、防护系统配置,又梳理了各舰的服役经历与结局,附加的大量绘图则清晰地展现了舰艇的装甲布局、动力空间以及外观轮廓的变化与演进情况。通过本书,读者可与昔日的德意志主力舰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作者:艾丹·多德森
布里斯托尔*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系荣誉教授,也是一位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海军的军事历史学者。他在海军史、考古学等不同分支领域都有着专业研究和见解,著有约20部著作和超过400篇评论文章。多德森教授同时还在英国国防部任职,曾担任英国皇家海军“克莱德”号近海巡逻舰采办项目负责人。
译者:刘杨
军史作者,专业译者,军事历史与国际防务评论员。从事军事装备和世界军事与防务动态题材研究与写作十余年,在国内知名军事期刊上发表、出版近两百万字的文章及军事题材图书(含译著),代表作有《英国驱逐舰全史(1893—1918)》《苏俄潜艇史话》,译著有《击沉一切: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对日作战回忆录》等。
序言
引言
德国战舰的命名方式
本书习惯表述
部分:舰队的沉浮
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前
威廉一世时代
新德皇的到来
舰队法时代
无畏舰的世界
大战·篇章
大战·第二篇章
余晖
回顾
第二部分:技术指标与服役经历
普鲁士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主力舰
批准建造的主力舰一览
德国缴获的舰只
出口型舰只
附录
附录 1:主炮武器数据
附录 2:试验结果数据
附录 3:1884年起各主力舰与巡洋舰所属序列
参考文献
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完整讲述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1871—1918年)海军主力舰发展史的著作。书中内容涵盖了当时被德国方面归类为“战列舰”及“大型巡洋舰”的主力舰只,从早期向外国订购的铁甲舰,到大战的后一年里zui后一批仅存在于绘图板上的设计方案,将这些舰艇诞生的政治和战略背景,设计与建造过程,参战行动的战史以及战损情况,相关改装改造历史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还详细讲述了战后舰队舰只自沉和拆解的经过,并对从中幸存下来的舰只的服役经历也进行了跟踪介绍。
本书还拥有丰富的关于这些舰艇技术细节的整理总结,既列举了各级舰艇的动力、武器、防护系统配置,又梳理了各舰的服役经历与结局,附加的大量绘图则清晰地展现了舰艇的装甲布局、动力空间以及外观轮廓的变化与演进情况。通过本书,读者可与昔日的德意志主力舰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作者:艾丹·多德森
布里斯托尔*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系荣誉教授,也是一位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海军的军事历史学者。他在海军史、考古学等不同分支领域都有着专业研究和见解,著有约20部著作和超过400篇评论文章。多德森教授同时还在英国国防部任职,曾担任英国皇家海军“克莱德”号近海巡逻舰采办项目负责人。
译者:刘杨
军史作者,专业译者,军事历史与国际防务评论员。从事军事装备和世界军事与防务动态题材研究与写作十余年,在国内知名军事期刊上发表、出版近两百万字的文章及军事题材图书(含译著),代表作有《英国驱逐舰全史(1893—1918)》《苏俄潜艇史话》,译著有《击沉一切: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对日作战回忆录》等。
在朝威廉港全力返航的途中,一些虚假的潜艇攻击警报不断冲击着德国舰队的神经。不过在05:20,“东弗里斯兰”号战列舰却实实在在地触雷了。这枚水雷的爆炸就发生在该舰前方舷侧炮塔下方位置,撕开了一个约12×5米的大洞,其边缘一直延伸至装甲带的边缘。触雷还造成“东弗里斯兰”号超过35米长的舷侧舱段进水,鱼雷舱壁变形撕裂,导致海水进入后方的弹药舱,进水总计达400吨。起初,因触雷而引发的进水几乎没有造成太大的麻烦,但到了11:20,当“东弗里斯兰”号行至赫尔戈兰附近海域时,为了规避一艘并不存在的敌潜艇而进行的一次急转弯过程中,应力造成鱼雷舱壁的损伤骤然加剧,带来了更大程度的进水和4.75°的舰体倾斜。虽然航速因此下降,但后来还是逐渐增加到了10节,“东弗里斯兰”号战列舰也于17:15安全抵达德国威廉港。
05:40,“塞德利茨”号重新加入舰队,勉强跟在队列的后方。由于舰艏仍在继续下沉,无法跟上舰队15节的平均航速。“塞德利茨”号的航速当时已降到了10节,然后又降到了7节。海水开始由副炮位置进入舰体,装甲甲板上方的隔舱也很快进水,进水量比前炮座位置的还要多,甚至蔓延至弹药舱和舷侧鱼雷舱里。07:10,进水导致控制室无法使用,使得现在的“塞德利茨”号更难操纵。为此,“皮劳”号巡洋舰奉命前去掩护支援,救捞船也奉命从威廉港紧急出发,但到了09:00左右,“塞德利茨”号还是搁浅在了叙尔特岛(Sylt)的南端,舰体前部吃水已达13至13.5米。由于舰艉和左舷部分的补漏抽排措施得当,“塞德利茨”号很快成功脱困。德国人现在担心的是,由于进水导致的舰体吃水太深,可能会无法顺利通过东阿姆鲁姆滩(Amrum Bank)。尽管舰体前倾的趋势仍在继续,德国人的决定还是让“塞德利茨”号继续前进挣扎着通过这片水域,而当时该舰舰艏部分仅存的浮力储备来自舷侧鱼雷平台(也已进水)。海水已通过炮座进入舰艉部分和燃煤舱,先前的右舷倾斜趋势正逐渐转向左舷。
到了午后时分,这艘巡洋舰确实随时有沉没的可能,因此开始缓慢倒车以减轻舰体前部进水下沉压力。17:00,舰上再次进行了堵漏抽排措施以纠正舰体左舷倾斜的趋势,当时舰体内部已进水超过5300吨,舰艏吃水达14米,舰艉7.4米。到了17:30,救捞船抵达“塞德利茨”号旁,开始从炮台和锅炉房舱壁之间的装甲甲板上方舱室向外抽水。
与此同时,舰艉朝前的“塞德利茨”号以3至5节的缓慢航速朝亚德湾进发,途中曾一度触底,07:50在亚德港外海抛锚时又再次触底(锚和锚链奇迹般地未受损坏),接着在下一个高潮时分安全穿过。不过到了14:20,“塞德利茨”号不慎搁浅在了港口外的海床上,虽然在20:00成功脱困,但此时已很难操纵这艘严重受损、舰艉向前倒车航行的巡洋舰穿过港口水闸入口。03:25,“塞德利茨”号第三次尝试抛锚,舰上进一步采取了一些修补和水泵抽排的措施,同时将火炮和和舰艏炮塔顶拆下以进一步减轻重量。
6月6日14:30,“塞德利茨”号巡洋舰终于倒着进入了通往威廉港码头第三入口处的南部闸口。在此过程中,舰上修补和抽水工作继续进行,左舷侧炮塔的火炮也被拆除以进一步减轻重量。到了6月13日时,舰艏吃水已下降到10.4米,舰艉8.6米,舰体倾斜程度已是非常轻微。当天早晨05:40,“塞德利茨”号缓缓离开船闸,于08:15抵达大型浮动码头进行大修,并于9月16日全部完工。
“本书将成为研究这一领域的入门标杆之作。”——《水手之镜》(THE MARINER’S MIRROR)
“这部重量级的著作研究得异常透彻……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它将使人们深入了解: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主要战舰在与英国皇家海军这一强大力量的对抗中,是如何设计、建造、战斗和毁灭的。”——《战舰世界》杂志(WARSHIP WORLD)
“这部对1871—1918年德意志作战舰队进行了深入研究的著作,对德意志帝国海军有关内容的英文版参考文献而言做出了一大突出贡献……强烈推荐!”——《航海新闻》(MARINE NEWS)
“……强烈推荐这部有深入洞察力的成果著作。”——《战舰》杂志(2017年)(WARSHIP 20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