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是什么
  • 中医是什么
  • 中医是什么
  • 中医是什么
  • 中医是什么
  • 中医是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是什么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5.3 3.8折 39.8 全新

库存1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祚邦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92029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9000282

上书时间2025-01-0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存世不多的文化载体,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认同。但是,由于近几十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及我国基础教育定位的偏离,
导致当代人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几乎出现了某些断层现象,致使中医的推广、复兴之路存在较大阻力,尤其是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显得比较困难,比如:你对他讲“ 阴虚”“ 阳虚”“ 痰凝”“ 湿阻”,他便一头雾水,茫然无知,因为他不知“ 阴阳”为何物?你若讲“ 缺碘”“ 缺钙”“ 尿酸增高”,他便点头称“ 是”,因为这些在课堂里“ 似曾相识”啊!因此,进一步加强中医的“ 科普”就显得尤为迫切。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打算在这方面做点工作,意欲从“ 中医基础”“ 中医诊病”“ 中医经络”“ 中药”及“ 中医养生”等几个方面着手。其中所选的内容,主要是那些能够代表中医特色、体现中医思维、反映中医诊疗特点的相关中医知识,旨在为读者搭建一个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的“ 四梁八柱”,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浅释,能让民众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内涵丰富多彩。本书所述仅冰山一角,但愿能为读者打开一扇中医之门,并由此登堂入室,由不识中医到认识中医,由认识中医到认同中医,甚或成为中医的粉丝、参与者、实践者,此乃中医之幸,亦乃笔者之幸也!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为零基础中医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中医入门书。本书从中医基础、中医诊病、中医经络、中药、中医养生五个方面,数十篇文章,选取能够代表中医特色、体现中医思维、反映中医诊疗特点的中医理论(例如:阴阳五行科学吗?精气血津液是什么?脏腑的功能有哪些?为什么是辨证论治?把脉诊病的道理何在?针灸不用药,何以能治病?),通过轻松有趣的表述,让深奥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通俗易学,把中医基础、诊断、经络、中药、养生整合成为系统的中医知识体系,把中医讲的明明白白,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作者简介

王祚邦,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授,原深圳市中医院针灸•康复中心主任,首届深圳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深圳市康复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第三届、四届政协委员。



目录

中医基础篇
初识中医 1
整体观念——中医之互联网思维 8
阴阳五行——中医学的基石 15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主要方法 28
辨证论治——中医个性化治疗的法宝 38
干支——构建中医的基本元素 43
十二时辰——中医的时间医学 47
二十四节气——中医的气候医学 53
治未病——中医的预防医学 60
脏腑学说——以五脏为中心的中医整体观 63
精气血津液——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 94
中医诊病篇
中医看病看什么 105
中医是如何做出诊断的 108
外感病邪•六淫 112
湿邪的致病特点 116
风为百病之长 119
百病皆生于气 121
亦因亦果话瘀血 126
怪病多由痰作祟 129
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132
何谓“上火” 135
何为二便正常 137
虚证和实证 140
怕冷就一定是阳虚吗 144
您真的需要“补”吗 147
“冬病夏治”与“夏病冬治” 150
中医经络篇
神奇而又神秘的经络 155
针灸不用药,何以能治病 161
针灸获取疗效的关键是什么 164
穴取不准,疗效不稳 167
火针——针、灸一体的中医疗法 172
穴位按摩——古老的医术 177
中药篇
中药的四气五味 185
中药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 191
中药炮制是怎么回事 194
中药使用有哪些禁忌 198
中药,是药三分毒吗 203
中医养生篇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 207
养生与天年 210
顺天守时、法于阴阳——中医养生的准则 213
养神为上——中医养生的重要特色 217
中医“食疗”浅谈 220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为零基础中医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中医入门书。本书从中医基础、中医诊病、中医经络、中药、中医养生五个方面,数十篇文章,选取能够代表中医特色、体现中医思维、反映中医诊疗特点的中医理论(例如:阴阳五行科学吗?精气血津液是什么?脏腑的功能有哪些?为什么是辨证论治?把脉诊病的道理何在?针灸不用药,何以能治病?),通过轻松有趣的表述,让深奥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通俗易学,把中医基础、诊断、经络、中药、养生整合成为系统的中医知识体系,把中医讲的明明白白,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主编推荐

王祚邦,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授,原深圳市中医院针灸•康复中心主任,首届深圳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深圳市康复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第三届、四届政协委员。



精彩内容

前面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辨证”的重要性,肯定有人要问了,“中医诊病是只辨证不辨病吗?”当然不是!其实“辨证”与“辨病”,两者是同步进行的。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医,在诊病时不仅是要给出中医的病名诊断,好还能做出西医的病名诊断(这里无须讳言,中医的病名诊断往往不如西医的病名诊断准确、规范)。既要精中医,又要懂西医。所以经常有中医医生感叹:“做医生难,做中医医生更难,做一个好中医更是难上加难!”正如本人的诊疗风格追求的就是“西医的病名诊断,中医的辨证治疗”。那为什么中医既要辨证还要辨病呢?西医为什么只辨病而无辨证之说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弄清楚“病”与“证”是什么关系。“病”的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包含了该病的自然进展过程及其转归和预后。“证”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比如说,乳腺癌是一个病名,乳腺增生症也是一个病名,这两种病或许在某个阶段都会存在“气滞血瘀”的证候表现,但从总体来看,这两个病的发展转归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可见,对“病名”诊断是十分重要的。既然病的概念是如此重要,那我们为何不说“辨病论治”,而是要强调“辨证论治”或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论治呢?那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其一,疾病的临床表现并非都是千篇一律的。比如,有甲、乙两人同居一室,且同时患“感冒”,同去就诊。医生诊断:甲为“风热感冒”,乙为“风寒感冒”。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甲、乙二人的体质不同。由于“甲”素体阳盛,外感之后,机体的反应易向热的方面转化;而乙呢,身体虚弱,素体虚寒,故外感后,机体的反应就容易向寒的方面发展。对“甲”的治疗宜辛凉解表,而对“乙”的治疗,则应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看见了吧,两人虽然同患感冒,但因两者临床表现的“证候”各异,故治疗方法也就各不相同。这就叫“辨证论治”,也称为“同病异治”。在此,我们不妨来看看西医是如何处理的。大家知道,西医是很重视诊断的。若甲乙二人的诊断都是感冒,那病因就是感染流感病毒,治疗原则理所当然就是抗病毒,所以两人所服药物很可能就会完全相同。因此人们常说“中医是治疗患病的人,西医则是治疗人患的病。”



媒体评论

他的这些文章,既站在专家的高度,从学术上求真,又立足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从应用上求实,把诸如“中医的阴阳五行”“中医的精气血津液”“中医脏腑的功能”“针灸不用药,何以能治病”“中医是如何做出诊断的”等老百姓时常关心而又不能完全说明白的问题一下子讲清楚了。通过他亦理亦趣、亦评亦说的表述,拉近了医生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医学知识与生活需求之间的桥梁。
——温长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
使用深入浅出的文笔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和术语,将中医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及诊疗方法融入到图文和故事案例中,读起来轻松有趣,读完此书你就能真正明白中医是什么,就能真正懂得中医治病、养生的真谛。
——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