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版自2003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第二版仍然以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应用和维修为主线,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应用特色。 ① 器件内容侧重于常用器件的外部接口、特性、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简化了内部结构和原理;系统内容结合模块化器件的应用,突出模块化器件接口、系统连接、控制方法和系统性能。 ② 在各章中穿插了电气图识图制图、器件的选择、控制电路设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等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各种电动机模块化控制器件的接口定义、连接和调试,可以很好地满足课堂训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需要。 ③ 实践性内容的编写注重训练课题要求及训练思路,便于各院校根据自身的设备仪器条件组织教学,有助于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分十二章。章阐述了现代机床的组成和作用,介绍了电力拖动和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发展过程;第二章描述了电力拖动系统运动方程及各种运动的实现,介绍了多轴电力拖动系统的折算方法;第三章介绍了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简单工作原理,并重点阐述了常用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方法及相关特性;第四章介绍了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第五章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出发,介绍了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基本控制环节和简单电路设计方法;第六章简单介绍了电气图的识图和制图方法,对典型机床的结构、工作过程、控制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机床简单故障的分析、诊断和维修方法;第七章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指令系统,并以实例阐述了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实现;第八章介绍了自动控制的相关基础;第九章介绍了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步进电动机驱动器的接口定义与应用;第十章介绍了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工作特性;第十一章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变频器接口定义及应用;第十二章分析了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阐述了位置随动控制系统性能对加工的影响,并介绍了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模块的接口定义和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职工的培训和自学教材,还可供从事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由廖兆荣担任主编,并编写了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六章由王玺珍、陈顺科编写;第七章由方宁编写;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由方忠明、杨旭丽编写。 本书由唐松如担任主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和补充意见,特在此表示感谢。编者2010年6月版前言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职教育协作会专业课指导委员会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材编写要求编写的。教材的编写按“一条主线,两个原则”的基本要求编写。“一条主线”是内容取舍始终围绕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应用主线,体现高职的应用性特色。“两个原则”一是体现了以实例为核心,概念原理及元器件尽量结合图表和简单实例的原则;二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系统及综合应用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教材的编写形式、语言文字等方面,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学生复习和自学。 本书从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应用和维修出发,把握典型机床和数控机床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机床的电气控制、调速控制、步进电动机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C)应用。在理论上只求必须、够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介绍了机床常用低压电器、常用电动机应用基础、电气控制基本环节、典型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自动控制基础、步进电动机控制、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交流调速控制系统、位置随动控制系统。 全书具有内容实用、全面,注重应用,适用性广等特点。 ① 在常用低压电器中增加了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接近开关、电磁铁、电磁阀、电磁离合器、电磁制动器等实际应用较多的电器内容;将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和应用作了简单概括,便于前后的应用联系;在典型机床电气控制节介绍了电气图识图方法,有利于教学的组织;针对控制器件的模块化发展方向,介绍了应用较多的常用步进电动机驱动模块及其应用、常用变频器及其应用、常用位置控制单元及其应用等新技术。 ② 在器件类内容的编写中,简化器件内部结构和原理,突出其输入输出接口定义和外部应用特性,体现了高职的应用性教学特色。 ③ 实验内容的编写只考虑实验课题要求及思路,尽量不涉及具体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步骤,便于各院校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④ 本书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均按国家标准绘制和标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职工培训、自学教材,对从事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技术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廖兆荣担任主编,并编写了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五节、第十章第四节和第十一章。第二章节及第九章由于丹编写,第二章第二节由赵继永编写,第二章第三节及第八章由罗庚合编写,第三章由蒋仕博编写,第五章由孔杰编写,第六章由迟之鑫编写,第七章由汤光华编写,第十章由蒋正炎和赵继永共同编写。 本书由唐松如担任主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和补充意见,特在此表示感谢。编者2003年4月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