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太平广记》与通俗文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太平广记》与通俗文学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35.02 5.8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大康 著,潘文国 编,傅惠生 译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50038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25247292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历经多年,在诸位作者与译者的共同努力下,《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终于就要问世了。这里所谓的“近世”(pre-modern)有特定的含义,指后于“古代”(ancient)而早于“近代”(modern)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认为肇始于宋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以之为界,将中国历史分为前后两段,它是古典中国的结束和近世中国的开端。宋代以前的中国是贵族化的,能够进入历史而为我们所知的人物,再落魄潦倒的也有个不错的门第或家世,如陶渊明或杜甫;而在宋代,真正的平民或低层出身的人物也可能进入统治阶层,比如两宋都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宰相或大学者。其原因在于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到宋代得到了更充分的实施,真正成为选拔人才的摇篮,“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空想,从而实现了社会阶层的上下对流。同时朝廷采取重文偃武的政策,鼓励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富裕和经济繁荣的朝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柳永《望海潮》所描写的,以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所记载的开封和杭州市民经济的景况,都是宋以前未尝有过的。这使我们直观上感觉到宋和唐属于两个时代,宋和我们相距得更近一些。享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除造纸外,有三项是在宋代完成的,其后相继传到了西方,推动了西方的近代化。
  文化上,宋代更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继往”,是对古典时期文化的全面总结和继承;“开来”,是宋代文化的成果影响了其后700多年的中国乃至东亚,直至今天。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中国传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宋代以后开创的,或者是打着古代的旗号,却是经过宋代人阐释的,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来自汉唐乃至先秦。比方说,“五四”时期“反封建”高喊的是“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实严格地说,应该是“打倒朱家店”,因为他们的批判锋芒所向其实是程朱理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孔”“孟”之道。而20世纪30年代迄今海内外很多人鼓吹的“儒学复兴”,实质上很多只是“理学复兴”。朱熹通过“述而不作”的方法,巧妙地把先秦儒学改造成了朱学,由于宋末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朱学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影响所及,使后人的继承和批判都失去了准头。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到宋代对后世的影响。朱熹的这种“借鸡生蛋”“以述代作”的治学方法可说是“宋学”的特色。儒学上如此,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例如史学上有“两司马”之说,汉代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史学的传统,奠定了“二十五史”的基础;而宋代的司马光另辟蹊径,遥承上古《春秋》的编年体史学传统,编出《资治通鉴》这一部旷古大书,既是对《史记》以降“十七史”的继承与改造,又开了其后史学研究的无数法门,例如“记事本末体”“纲目体”等。而南宋郑樵又别开生面,以毕生心血完成《通志》,弥补了《资治通鉴》在继承《史记》《汉书》“志”上的不足。这两套书成为了宋以后与正史并行的史学传统,影响了直到今天的历史研究。
  从以上例子可见,不研究宋代,不研究宋代的文化成就,就无法真正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然而多年以来,在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中,几乎把重点都放在先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甚至有了多种译本,而宋代及其后的著作,除词曲小说外,真正有影响的文化巨著,却乏人译介。我们译《孔子》《孟子》,却不知道束缚中国人几百年的“封建道德”并不来自孔孟而是理学;我们译《老子》《庄子》,而不知真正影响宋以后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已不是纯粹的老子、庄子,而是经过南北朝玄学和唐代佛学洗礼而融合形成的宋代禅学。鉴于此,多年前我们就想推出一套介绍宋以后中国文化典籍的书,以引起海内外对“近世”中国文献的关注。本系列就是步尝试。

导语摘要
  《太平广记》集大成式的编撰既是对先前创作及时的总结,同时又对后世通俗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提供巨大的素材库,以作品汇集的方式、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造方法,则是《太平广记》的突出的三个贡献。尽管《太平广记》对后世通俗文学创作影响的程度与范围并非一致,其中有直接间接之分,明显隐约之分,但这种影响始终在发挥作用,《<太平广记>通俗文学/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则是通过通俗文学发展历程的概述,对此作一扼要的梳理。


目录
章 宋代以前的小说创作
节 宋代以前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
第三节 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章 《太平广记》的编纂与流传
节 李防与《太平广记》的编纂
第二节 曲折的传播历程
第三节 《太平广记》之后的仿书

第三章 《太平广记》与宋元通俗文学创作
节 洪迈的《夷坚志》及其他
第二节 宋元话本
第三节 元代的杂剧与南戏

第四章 《太平广记》与明代通俗文学创作
节 从高峰跌入低谷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小说创作的全面复兴与繁荣
第三节 明代的戏曲创作

第五章 清代的通俗文学创作
节 社会动荡时期的创作繁荣
第二节 萧条及其后的创作高峰
第三节 清代后期的创作

第六章 结语

内容摘要
  《太平广记》集大成式的编撰既是对先前创作及时的总结,同时又对后世通俗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提供巨大的素材库,以作品汇集的方式、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造方法,则是《太平广记》的突出的三个贡献。尽管《太平广记》对后世通俗文学创作影响的程度与范围并非一致,其中有直接间接之分,明显隐约之分,但这种影响始终在发挥作用,《<太平广记>通俗文学/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则是通过通俗文学发展历程的概述,对此作一扼要的梳理。


精彩内容
《<太平广记>与通俗文学/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
  第三节 明代的戏曲创作
  元代的杂剧与南戏曾谱写了中国戏曲史上的辉煌一页,可是入明以后,戏曲创作却出现了长时期的萧条。封建统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戏曲创作或提倡,或严厉禁毁,只要作品有利于封建统治,他们就会由衷地欢迎。如以“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为创作宗旨的高明的《琵琶记》就受到朱元璋的赞赏,而被封为藩王的儿子前往自己的藩所时,朱元璋也常常赏赐些词曲本,目的是借此陶冶他们的性情,消弭他们的政治野心,从而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安定。可是,对于可能有害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戏曲创作及其传播,朱明王朝一律给予极为严酷的打击。朝廷颁布榜文警告道:“在京军官军人,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倡优演剧,除神仙、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不禁外,如有亵渎帝王圣贤,法司拿究。”这并非只是口头上的恫吓,明初的司法机构确实在认真地执行朝廷的指示,如府军卫千户虞让的儿子虞端,仅仅是因为“吹箫唱曲”,就被处以“将上唇连鼻子割了”这样的酷刑,即使其父正担任五品的军事要职也无法使他幸免。在明代还曾流传过这样的轶闻:“明太祖于中街立高楼,令卒侦望其上,闻有弦歌饮博者,即缚之倒悬楼上,饮水三日而死。”该传说之真伪现已难考.但它与明初统治者的政策以及当时的社会气氛却是相吻合的。后来,朝廷还严禁百姓们留藏可能危及封建统治的剧本或唱词刊本,朝廷公告警告说:“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封建统治者同时又大力肯定点缀升平与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剧作,明确要求戏剧为封建政教服务。在很长的时间里,作品数量不仅相对说来不多,且带有浓重的说教色彩或粉饰太平的意味。这时,得到官方舆论充分肯定的,则是如同邱溶的《伍伦全备记》与邵灿的《伍伦香囊记》这类图解封建伦理道德、着意宣扬忠孝节义的作品,那些作者在剧作中明确地宣称,他们创作的目的,就是“使世上为子的看了便孝,为臣的看了便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中,戏曲创作便很自然地从元代的繁盛走向了自明初开始的萧条,在长时期内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从时间上看,这基本上与明代小说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的阶段吻合。、从明初到中叶,随着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这就为戏曲创作的复苏与繁荣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而明中叶后出现的打破程朱理学长期统治的王学左派思想,也为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剧作的产生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于是从弘治年间开始,戏曲创作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机,那种点缀升平、宣扬礼教的剧作在民众间逐渐失去了市场,而洋溢着生活气息,甚至表现出反抗精神与新的时代意识的作品则越来越受到观众们的欢迎。在当时,出现了一些较著名的杂剧作品,如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写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出游长安城郊,见村廓萧条,宫室荒芜,痛骂李林甫“嫉贤妒能,坏了朝纲”。该剧虽然只是一般地触及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但它与先前为封建统治者歌舞升平的作品相比,显然已是前进了一大步。又如康海的《中山狼》描写了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不分善恶,.搭救了被追捕的中山狼,可是中山狼却恩将仇报,要吃东郭先生,后是杖藜老人设计杀死了狼。作者借写中山狼揭露了社会上那些贪婪凶残、忘恩负义之徒的本性,曾有人认为此剧之作是为了讥刺李梦阳,但是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批判局限为对某个特定人物的影射,反而会损害作品原有的意义。徐渭的《四声猿》也是当时重要的杂剧作品,它由四个杂剧组成。在《渔阳弄》(又名《狂鼓史》)中,祢衡在阎罗殿上对着曹操的鬼魂再次击鼓痛骂他的狠毒虚伪、狡诈阴险,作者借此宣泄了对现实的满腔愤懑不平之气;《雌木兰》与《女状元》都是写女扮男装的故事,前剧中木兰代父从军,为国立功,后剧中黄春桃考取状元,显示出惊人的才干,这两出戏都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挑战;《翠乡梦》捏合了传说中红莲与柳翠的故事,写苦修数十年未成正果的高僧玉通被妓女红莲破了色戒,其后身为沦落风尘的柳翠,但却能一经点破,立时顿悟成佛,作者通过这一对比,表示了对禁欲主义的厌恶与批判。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