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动因、路径与模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动因、路径与模式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30.2 6.3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继承 编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41729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4168978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培育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主导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分享区域分工成果、缩小地区间差异意义重大。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是基于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新型地域经济关系以及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背景诞生的课题。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术文库·第1辑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动因、路径与模式》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区位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多视角探讨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构建了基于边缘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评价分析框架,揭示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培育成长机制,为加快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快速成长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
  宋继承,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教授,博士,《财经理论研究》副主编,《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市场营销管理、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管理与决策、产业组织运营与管理。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边缘地区
1.2.2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
1.2.3 主导产业成长机制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3.2 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1.3.3 区域主导产业研究
1.3.4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研究
1.3.5 研究现状总结与趋势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
2.1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1.1 均衡增长理论
2.1.2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2.2.1 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阶段学说
2.2.2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主导产业思想
2.3 产业关联理论
2.4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2.4.1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4.2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第3章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机理
3.1 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特殊性
3.1.1 边缘地区经济边缘化的表现
3.1.2 边缘地区经济边缘化产生的原因
3.1.3 主导产业对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2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约束条件
3.2.1 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制约着边缘地区主导产业产生范围
3.2.2 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约束着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结构
3.2.3 区域市场需求能力决定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
3.2.4 区域产业发展政策限定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制度框架
3.3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动因
3.3.1 市场需求
3.3.2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3.3 产业结构升级
3.3.4 产业技术创新
3.4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路径
3.4.1 基于产品市场优势的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路径
3.4.2 基于区域轮动、产业轮动背景下的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路径
3.4.3 基于科技创新的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路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模式
4.1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的驱动因素
4.1.1 市场需求
4.1.2 政策扶持
……

第5章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第6章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培育与评价
第7章 实证分析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培育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主导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分享区域分工成果、缩小地区间差异意义重大。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是基于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新型地域经济关系以及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背景诞生的课题。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术文库·第1辑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动因、路径与模式》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区位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多视角探讨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构建了基于边缘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评价分析框架,揭示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培育成长机制,为加快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快速成长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和方法。

主编推荐
  宋继承,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教授,博士,《财经理论研究》副主编,《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市场营销管理、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管理与决策、产业组织运营与管理。

精彩内容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能回避区域差距问题,边缘地区如何依托更大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建立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系统中具有较强前瞻性、带动性、关联性的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核心。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是我国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边缘地区地方政府如何在经济边缘化的现实下,选择具有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谋求自身在区际专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缩小地区差异,改变城乡差距,同时避免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在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理论探索中必须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以中小企业集聚、以产业集群组织模式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已成为我国内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产业规划参照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末,东南沿海产业集群的空前发展壮大,江浙区域中一些具有边缘特征的地区出现了独具优势的主导产业雏形,诸如温州鹿城区的打火机产业集群、绍兴的纺织印染产业集群,这为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经济边缘化背景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集聚竞合优势形成地区主导产业的路径为引人注目。在经济边缘化影响下,与国家层面或大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不同,边缘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要对主导产业实施主体——微观层面的企业组织给予更多的关注,要更加重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重视企业优势向本地区部门优势的转变,重视产业集聚效应,重视区域竞争优势,使边缘地区的主导产业能够发展起来,进而形成地区支柱产业,带动边缘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边缘地区主要的经济特点是经济边缘化,主要表现为边缘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空间演化过程缓慢、区域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城镇体系发育不良、城市竞争力较弱;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发展缓慢,其在行政区域内和全国比重持续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与主流地区的差距拉大;居民生活与地方社会经济运转方式、地方社会心理明显滞后于同期发达地区。边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不利的区位条件和较高的交易成本、落后的历史基础和路径依赖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是在地理位置偏远于中心城市以及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相对封闭、独立的行政区划内,在本地区产业系统中增长率较快、产业关联性较强、发展前景较好、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的产业或产业群。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约束条件主要有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区域市场需求能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经济一体化下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形成的主要动因有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演进3个方面。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路径主要有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组成的产业集群组织模式、基于区域轮动产业背景下的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路径、基于科技创新的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路径,是典型的市场拉动与政府推动混合模式。
  边缘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首先要明确区域间政府合作与竞争的决策偏好,这既是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地区产业同构的前提,也是边缘地区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实施错位发展经济政策的前提。边缘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需充分考虑地区间合作与竞争、重视主导产业选择微观基础、遵循选择主体层次性、资源环境约束与整体性调配、突出主导产业本质特征原则,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评价指标,要确保主导产业发展演进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内在一致性。边缘地区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可以设立产业增长潜力基准、产业关联效应基准和社会经济效益基准,由于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大部分影响因素很难直接取得定量分析所需数据,因而,边缘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适宜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定量指标。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产业界、第三方的倾力参与共同作用,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方法、分阶段、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在选择基准、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定量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
  边缘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模式,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发展的特点审慎选择。边缘地区在培育主导产业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合理确立主导产业培育的优先顺序,注重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理性对待产业梯度转移。边缘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处于低级阶段、产业结构不完善时,应该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边缘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中级阶段、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与发展能力时,应该选择政府与市场混合型模式;当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融为一体、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时,应该选择市场主导型模式。边缘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主要途径应从培育专业化市场、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强化龙头企业在产业中的带动作用3个方面着力。
  本书在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研究中主要有以下成果:
  ,厘清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路径,为边缘地区如何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指明了方向。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路径主要有基于产品市场优势的中小企业发展、基于区域轮动产业背景下的产业承接和基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3种路径。边缘地区可以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区域分工协作情况、区域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进行制度体系建设,促进不同路径的主导产业形成。
  第二,提出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自组织型模式、引导型模式、集成型模式,揭示了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在产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边缘地区一般处于工业化初期或刚进人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其主导产业的成长受到历史文化因素、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地理区位、资金、人才、政策制度等制约,比较适合边缘地区的是“自组织型 引导型”的成长模式,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是促进其成长的有效手段。
  第三,构建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为边缘地区选择主导产业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结合边缘地区经济边缘化特性、主导产业形成的特殊性、区域竞争与合作的特点,边缘地区主导产业选择不仅要确保所选产业的发展符合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且要确保主导产业发展演进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内在一致性。据此构建了由产业增长潜力基准、产业关联效应基准和社会经济效益基准组成的基准层以及由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增长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资金利税率、综合经济效率、能源消耗产出率、比较劳动产出率、产出就业吸纳率9个评价指标构成指标层的边缘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用于指导边缘地区政府、主导产业企业代表、第三方的权衡比较,终确立边缘地区主导产业。
  第四,提出了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培育模式和培育效果评价方法,为边缘地区有效培育主导产业并适时调整主导产业部门的构成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边缘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模式,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发展的特点审慎选择。培育过程中要综合评价所选主导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确定主导产业选择方案的合理性、培育有效与否,并根据评价结果适当调整主导产业部门和培育措施。

  •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动因、路径与模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