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 品史记四帝 傅剑仁 中国青年出版社 978751530123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 品史记四帝 傅剑仁 中国青年出版社 9787515301235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7.77 2.7折 29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剑仁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01235

出版时间201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1783056589004591104

上书时间2024-12-27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品
<史记>
 四帝》,是继《从
 <史记>
  出发》、《品读
  <史记>
   》之后的第三本专著。这本书本不想写了,但经不住黄宾堂先生的反复鼓励,只好硬着头皮写。

  不想写了是真的,写书实在是太苦了。在电脑上写吧,眼睛一会儿就花,加之《史记》中生僻字太多,写起来要反复查字典。用笔写也难,字写小了看不清,写大了浪费纸。很多次我写着写着思想开小差了:写一本书二三十万字,呕心沥血,翻资料,查字典,反复核对,得折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辛苦得无以言表。而一些做生意的,赚二三十万却是眨巴眼的事,一天下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进兜了。两相比较,社会价值是写书的大,还是做生意的大?朋友聚会时我提出这个问题,做生意的嘲讽写书的:现在还有人读书吗?你去垃圾场看看,名家著作一大堆只卖十几块钱。写书的嘲讽做生意的:你赚再多的钱不也是赚数字吗?数字能当传家宝吗?各有各的理,谁也说不服谁。

  回过头来说《品
   <史记>
    四帝》,品的是汉高帝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全是他刘家一脉的四个皇帝。中国最早的皇帝不是三皇五帝,第一个是秦始皇赢政,第二个是秦二世胡亥,第三个是刘邦,第四个是汉惠帝刘盈,而后是刘恒、刘启、刘彻。之所以没有品秦始皇,是因为他首创中国帝制而在皇帝的宝座上坐的时间很短,更多的时间是打仗、吞并他国,在治国理政方面没有什么建树。秦二世胡亥也没品,他是个昏君,在位三年即把秦王朝毁了。惠帝刘盈虽坐上皇帝这把交椅,但并不掌权,皇帝大权被他母亲吕雉把持。刘盈在皇帝的名号下干着没劲,成天泡在后宫美女堆里,没多少时日就死了。刘盈为帝,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风格,后人无法从他身上品出治国理政所能借鉴的东西来。而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就不同了,他们治国理政各有风格,品一品很有意义。

  品刘邦,主要是品他治国理政的平民特色。刘邦出身贫寒,农民的特点极其鲜明,他这个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年轻时在村里厮混的特点,在披上皇袍后也不改变。但刘邦知道如何收买人心,安抚百姓。公元前二。五年,刘邦率军到达洛阳新城,被三老董公拦住,劝他为被项羽杀害的义帝发丧,以此召唤民众。刘邦即率军举丧三天,他身穿孝衣裸露左臂,在祭坛上痛哭流涕,博得民众一致叫好。这以后,跟随刘邦的人越来越多,军队迅速扩大,号称五十万大军。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以后,分布在各地的原秦朝官吏深感恐惧,刘邦则宣布所有官吏原地做官,原先履行什么职责,现在还履行什么职责,一个号令便把人心稳定下来了。刘邦不喜欢繁文‘缛节,行事简单,到达灞上后约法三章,杀人偿命,抢劫判刑,偷盗判刑。且这三章约法,在他为帝时期几乎没有更改。还有,刘邦听劝,只要你出的主意好,他立即采用,不以你之前出过坏主意而对你全盘否定。在刘邦屡打败仗的时候,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个坏主意,劝他仿效商汤,立战国六雄的后裔为君王,以争取抗秦的力量。刘邦听从,立即派人刻制玉玺,打算叫郦食其出使各国。恰逢张良外出回来,吃饭时刘邦把郦食其这个主意一说,张良急了,从八个方面分析了不能这么做的原因。刘邦吐出口中的饭骂道:郦食其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我的大事。遂下令销毁玉玺。骂完也就过去了。这之后郦食其出主意叫他进军荥阳,抢占敖仓的粮食,扼守成皋的险路,断绝太行的通道,以向天下显示刘邦大军已占据有利地形而能克敌制胜的态势,刘邦听计,大获其益。还有,刘邦好色,年轻时在村里就寻花问柳,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作战中,他是打了胜仗要女人,打了败仗也要女人,被项羽赶得只顾带几十人逃命,夜里临时借宿一农家,他也不放过与这家的女儿睡在一起。当了皇帝以后,更是不管不顾,上朝时将自己喜爱的美人搂在怀里,一边抠抠摸摸,一边听大臣禀报。周昌去给刘邦报告事项,一进门看见刘邦和美女在草地上打闹,他转身就走,刘邦则追过去把他压在地上,还问他有什么看法,周昌说他像桀纣,刘邦听罢哈哈大笑,推开周昌,继续去和美女在草地上打滚嬉闹。刘邦的这些特性,与平民百姓无异,因而历史上有人称他为平民皇帝,史学家都喜欢他,史学巨匠司马迁更是对他怀有好感。

  品刘恒,主要是品他治国理政的民本情怀。刘恒皇帝的架子端得很高,始终端在天下主宰、庶民救世主的层次。他架子端得高,做得也好,架子与行为吻合。他减省皇帝卫队,是为了减轻转嫁到百姓头上的赋税;他开放皇家园林让百姓耕种,是为了增加百姓的收入;他不让建露台行宫,是担心浪费百姓的钱财;他率领皇后嫔妃自己耕种采收,是为了减轻百姓的供养负担;他严禁下级官吏给他贡献奇珍异宝,是担心有的官吏为给他献宝而到百姓家去抢夺;他下令取缔遍布在深山寺庙的“秘祝”,是想把上天的恩赐让天下百姓分享;他甚至坚持“匈奴不入塞,汉不出塞”的战略,都是为了防止战争给庶民百姓带来灾祸。公元前一六七年,刘恒颁布诏令:免除一切田租赋税。这是空前绝后的大手笔,历史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免征农民两千多年来都交的皇粮,才回到了刘恒做皇帝时开启的原点。品刘恒,能彻底颠覆人们想象中的帝王形象,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走进一位真正的“救世主”的内心深处。

  品刘启,主要是品他治国理政的法制情结。黄帝发起涿鹿之战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定并实行了五刑:动用军队陈尸荒野,砍头陈尸朝门,锯脚、割鼻子,去膝盖骨、刺字,鞭抽棍打。被后人誉为社会治理达到完美程度的周朝,法制也是体现在君王的诏书和对臣僚的训诫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春秋战国时期,法制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几乎被战火所燃烧,所湮灭。也许是战争太残酷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刑罚极其残忍:阉割男犯的生殖器,破坏女犯的生殖机能,凿犯人的头盖骨,抽犯人的肋骨,把犯人放在镬里活活煮死等对人性极其侮辱而又极其残忍的刑罚,成了残酷战争的畸形儿。秦朝是把专制推向极致的社会,诛杀三族令、挟书律、妖言罪、腹诽罪等,无一不是秦始皇实行残酷专制的打手。汉朝历经刘邦、刘盈、刘恒三个皇帝,虽然妖言罪、腹诽罪等法律被废除了,但法制的进步并未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法制仍处在整个社会不被朝廷器重的一隅,只是偶尔闪烁一下。刘启接替皇位后,对法制重视起来了。他颁布了鞭打刑法即“笔令”,规定竹鞭长五尺,执行这一刑罚的狱吏,只能手握竹鞭上端的一寸处;全部竹片必须削平,其末端竹片必须削成半寸厚;鞭打时只能打犯人的屁股,不能打其他部位;鞭打中不能换人……他真正废除了株连罪。公元前一五四年,襄平侯纪嘉的儿子纪恢说,为了谋害父亲和兄弟,向朝廷举报纪嘉谋反,企图假皇帝之手,摘掉父亲襄平侯的官帽,在自己被处死的同时,把父亲纪嘉连同母亲、兄弟一并杀掉。刘启不搞株连,查清事实真相后,下诏赦免纪嘉,仍为襄平侯,纪嘉的妻子和除纪恢说之外的儿子,全部免于处罚,只是将纪恢说和参与这一阴谋的人依法严惩。与此同时,刘启多次下诏,疑难案件,可轻可重的,要轻判;法官拿不准的要层层上报,上报以后要轻判。刘启认为,饥寒交迫,而不去为非作歹,这样的人太少;而县政府的县丞、长吏等官,作奸犯科,向人民掠夺,其行为如同强盗,使人痛恨。刘启的法制情结,对庶民百姓比较宽松,对各级官吏则比较严厉,这在封建社会不仅是难能可贵的,更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向。

  品刘彻,主要是品他开疆拓土的大作为、大手笔。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区域,不只是一个国度的范围,更是一种民族势力的尺度。秦始皇统一六国,构定了中国的原始版图,功不可没。刘彻登上帝位后,开疆拓土,雄心万丈,从南到北,自东到西,在中国的原始版图上,不断地进取、开拓,把炎黄子孙从黄河出发,用脚丈量出来的国土,以中国的名义重新作了一次规整。战争,国家要倾注财力、物力,人民更要背负沉重负担,付出巨大代价。应当说,反击匈奴的进犯,并由被动反击变成主动进攻,是刘彻由迫不得已向谋求长治久安的重大转变。匈奴长期在边境侵扰掠杀,朝廷不能不管,仗不想打也得打。在战争中站立起卫青、霍去病等彪炳史册的战将后,刘彻便把战略重点指向匈奴的腹地,以及那些因为害怕而不得不屈从匈奴的北方小国,把战线拉得很长。对战争的支撑,于是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每次出战,刘彻都下诏征集人员、马匹、车辆,有时还不发军饷,由参战人员自带,弄得民众苦不堪言,怨气很大。对此,太子刘据及皇后卫子夫都劝过他,他则在与卫青的谈话中,把自己的战略谋划说清了:汉王朝建立政府,一切都是草创,加上四面外族侵略不已,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制度,后世便没有准则。如果不出动军队反击,国家就不能获得平安。因为这些原因,不得不耗费国力,使天下人民受苦受穷。但是,假定我之后的皇帝也像我这么做,那可要走上秦王朝亡国的老路。在刘据劝他不要发兵征讨外族时,刘彻说:由我来承当艰苦,由你来享福,难道不好吗?刘彻并非不知道战争给普通百姓造成的痛苦,但他坚持开疆拓土、为后世奠定幸福根基的战略举措,大写了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一帝的不朽功绩。

  当然,《品
    <史记>
     四帝》,不只是品他们在本文中所写的东西,而是在突出四帝治国理政某方面特色的同时,对其他方面也多有涉及。如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是治吏,而不是治民。这方面刘家四帝各有特色,刘彻做得更绝,更好。

  至于品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让读者去品了。

  写于2011年6月
    
   
  
 


作者简介
  傅剑仁,湖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任公职。

   出版著作多种。长篇报告文学《千日养兵》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拜谒司马迁》获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三次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长篇小说《一师之长》获昆仑优秀作品奖。

目录
高帝刘邦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

内容摘要
  傅剑仁先生研读《史记》二十年,《品
<史记>
 四帝》是他继《从
 <史记>
  出发》《品读
  <史记>
   》之后的第三本专著。《从
   <史记>
    出发》是从具体的事件、人物出发,诠释今天应该汲取的史学营养,《品读
    <史记>
     》是向同一类事件、人物走去,开掘今天应该认知的历史规律,《品
     <史记>
      四帝》则是选取在治国理政方面各有特色的四个皇帝逐一品评,提炼出今天可资借鉴的治国安邦之要义。

   品高帝刘邦,主要是品他治国理政的平民特色,品文帝刘恒,主要是品他治国理政的民本情怀,品景帝刘启,主要是品他治国理政的法制情结;品武帝刘彻,主要是品他开疆拓土的大作为、大手笔,治国安邦的核心要义是治吏,而不是治民。

   作者笔下激情充盈,元气饱满,是一部鲜活灵动的历史文化之大散文。
     
    
   
  
 


主编推荐
《品<史记>四帝》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