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10.29 2.3折 ¥ 45 八品
仅1件
作者周彦敏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0361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809869826572276224
上书时间2024-12-26
青岛,一座城与“二萧”(代跋)
“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这是萧军1979年写下的描述旧日所居青岛之地的诗句。
1934年,青岛迎来了萧红萧军这一对文化候鸟。那一年的6月至10月底,二萧曾经在青岛有过几个月的短暂停留。在萧红的漂泊之旅中,青岛是其中一站,离开之后,就再没有回来过,在萧红留下的所有文字中,也很少写过她在青岛的生活,但萧红对青岛的印象应该极好,1936年8月17日,从日本写给来青岛写作的萧军信中说:“旧地重游是很有趣的,而且有那样可爱的海!你现在一定洗海澡去了好几次了?……”
相比之下,萧军对青岛感情更深。因为写作、访友和受邀,萧军曾多次故地重游,为青岛写下一系列诗句和文字。我们青岛本地的媒体,对萧军为青岛写下的文字津津乐道,二萧的故事,至今仍被青岛人口耳相传。
二萧与青岛的缘分,其实与舒群有关,他们当初离开哈尔滨,经大连来到青岛,就是应邀前来投奔先期到达青岛的老朋友舒群。
舒群原名李旭东,与二萧是哈尔滨时期的朋友,正如当时二萧分别叫“三郎”和“悄吟”,舒群那时候的笔名是“黑人”。
舒群1932年加入共产党,曾在共产国际工作,1934年3月来到青岛,与在青岛市社会局工作的青岛人倪鲁平一见如故,倪鲁平非常喜欢舒群,后来将自己的三妹倪菁华嫁给他,舒群在青岛结婚的时间是1934年5月4日。倪鲁平在《磊报》兼主编,舒群担任《磊报》的副刊编辑。
舒群在青岛站稳脚跟,立即写信给哈尔滨的三郎,邀请他们南下来青岛。
1934年6月15日,这个倪家三妹与李旭东一起,在大港码头迎接了从哈尔滨前来投奔的三郎和悄吟。
当时,青岛的中文报纸有三四份,萧军来后担任副刊编辑的《青岛晨报》是当时发行量较小的日报,萧红则为《晨报》新女性周刊写稿。
萧红与萧军在青岛的日子只有几个月,但对于二萧来说,却意义非凡。
因为在青岛,萧军完成了我国的首部抗战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则写出了蜚声文坛的《麦场》(即《生死场》)。
二萧与舒群交情匪浅,据赵凤翔说,萧红落难东兴顺旅馆时,第一个前去看望的人就是舒群。二萧在哈尔滨自费出版《跋涉》时,大部分费用就是由舒群提供赞助的,舒群当时并不富裕,是将已经交给父亲的40元生活费要回来资助萧军出书的,这份仗义和慷慨,让萧军终生铭记。另外,《八月的乡村》里讲述的抗日故事也主要是从舒群处听来的,萧军结合自己的从军经历完成此作。因为对傅天飞以及抗日游击队的生活并不熟悉,《八月的乡村》在写作过程中并不顺利,萧军中途几次想要放弃,是萧红在旁边鼓励才得以完稿。后来此书经过鲁迅作序力荐出版,为萧军赢得声誉,却也一度因此与舒群关系紧张,此是后话。
那一年的中秋节,时局突变,舒群夫妇忽然被捕,从倪家直接被带走了,萧军萧红原本也要去倪家过中秋节,因故未去,躲过一劫。
遭此变故,二萧在青岛前途未卜,犹如惊弓之鸟,青岛看来是待不下去了,此时萧军供职的报馆也出了问题,同人大体星散,二萧开始寻找新的落脚点。
夏天的时候,萧军常常要到海水浴场洗个海水澡,来回都要经过广西路新四号的荒岛书店,书店主要经营新文学图书,老板孙乐文在《晨报》做兼职编辑。萧军常常到书店里遛遛,喝杯茶,有时还要吃个西瓜。在孙乐文的建议下,萧军萌生了把自己的作品寄给鲁迅审阅的想法,本来并不抱太大希望,居然很快就收到了鲁迅的回信,这让二萧大喜过望。他们决定去上海,找鲁迅。
萧军晚年在《青岛怀踪录》中记述:“一夜,孙乐文把我约到栈桥,给了我40元路费,并嘱咐我们及时离开青岛。我与萧红得知此消息后,即约同朋友梅林,躲开了门前派出所的警察和特务的监视,抛弃所有家具,搭乘一艘日本轮船的四等舱逃离前去上海。”
萧军文中说离开青岛时“抛弃所有家具”,这一点与梅林的记述略有不同,梅林在萧红去世后的1942年春写下的回忆是这样的:
报馆发生了问题,同人大体星散。我同三郎悄吟一直将报纸维持到月尾。我们穷得可以,吃不成烙饼、大菜汤了。将离开青岛那一天,悄吟同我将报馆里的两三副木板床带木凳,载在一架独轮车上去拍卖。我说:
“木床之类,我们还是不要吧?”
“怎么不要?这至少可卖它十块八块钱。”悄吟睁着大眼睛说:“就是门窗能拆下来也好卖的。—— 管它呢。”
她大摇大摆地跟在独轮车后面,蹬着磨去一半后跟的破皮鞋。
12月初,我们坐上一只日本船(好像是共同丸)的货仓里,同咸鱼包粉条杂货一道,席地而坐,到上海去。
因为身份未暴露,舒群1935年3月被保释出狱,此时,其新婚不到一年的妻子仍深陷囹圄,音信不知。他逃离青岛,先去烟台,后来也前往上海,找到萧军。
二萧离开青岛到上海后,幸运地得到鲁迅青睐,让随后来沪的萧军的朋友们十分羡慕,都想借机与鲁迅搭上关系。可是,个人的幸运无法被复制,倒不是萧军从中作梗不肯热心帮忙,而实在是鲁迅委婉拒绝了他引朋友来见的请求。朋友们的愿望落空,不免对成名后的萧军产生猜疑和腹诽,其中最失落的,就是出狱后来沪的舒群。
舒群在青岛狱中写下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想得到鲁迅的指点和提携而未得,因为这样琐屑细碎的烦恼,与二萧之间变得生分了。
《没有祖国的孩子》后来辗转白薇得到周扬的引荐,在1936年5月以舒群之名发表,舒群藉此成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
舒群的妻子倪菁华直到1937年才出狱,此时,倪家人已不知道李旭东的去向,更不知在上海成名的舒群就是李旭东,从此夫妻离散。
1979年,萧军写诗纪念青岛旧事,感慨于自己与舒群各自的情事,诗云:
生离死别两浮沉,玉结冰壶一寸心。
缘聚缘分原自幻,花开花谢罔怆神。
珠残镜破应难卜,雨走云行取次分。
尽有伯牙琴韵在,高山流水那堪闻。
舒群离开上海以后,先后分别在北平与武汉遇到过萧红。1937年5月,萧红因情殇负气独自去北平访友,已在北平的舒群闻讯后到李洁吾家找上门来时,让萧红大为紧张,正所谓情侣之间闹矛盾大动干戈,可一旦有“外患”,还是会立刻结成统一战线。萧红在写给萧军的信中就有“奇是不可靠的,黑人到李家来找我了”的密语,萧军也是在接到这封信后,当即改变也要来北平的原计划,急召萧红返沪,可见直到那时,朋友之间依然充满了戒备与警惕。
只是,在二萧的书信尚在路上的间隙,舒群与萧红已经打开了心结。萧红在老朋友面前敞开心扉,将情感苦杯尽倒。深入交流后,舒群对萧军先前的猜疑和误会才算解除了。而此时,距离他到上海去找萧军,已经两年过去了。
1938年,舒群在汉口的读书生活出版社见到了与萧军分离之后的萧红,当时萧红正怀孕,她一到舒群的住处就把鞋一踢,倒在舒群的床上,很疲惫的样子。舒群劝她去延安,她不肯,理由是:受够了穷苦,害怕再过流浪的生活,想找一个能平静过日子的环境。知道二萧关系的内幕,也体谅萧红受到的情感伤害,舒群并未指责她离开萧军的选择,对她既同情又怜悯。舒群说,她需要安慰,需要家庭,需要温暖,她不知道往哪里去找,最后找到了端木蕻良。
武汉一别,萧红、舒群老友离散,而舒群与萧军的友谊却保持了一生。也只有他,敢当面批评责备萧军对萧红不好,萧军自知理亏,不敢翻脸。
萧军、萧红和舒群在青岛的旧居,位于观象一路1号的房子当初是倪鲁平帮他们找的,两对年轻夫妇在一楼比邻而居。
观象山是青岛市区著名的山顶公园之一,此山海拔仅有78.9米,因山顶建有观象台而得名。1918年,依山势修建了一条通往山顶观象台的蜿蜒山路,这条路在1931年分成互相交叉的两条,也就是观象一路和观象二路。萧红萧军与舒群的旧居,就坐落在观象山东南麓。
萧军所言的依山而建、可以观海、门口道路分了三叉的石头小楼,如今仍风姿绰约,只是周围建筑树木林立,从这里,已无从看海。而萧军说的门口分了三叉的路,现在已是汇集了包括观象一路、伏龙路、苏州路、龙山路、莱芜一路,合并于江苏路中段的六条道路,是青岛老城区少有的六岔路口。
青岛老城区的路美,美在曲与瘦,较少笔直宽阔的通衢大道。青岛属丘陵地区,城市依山势而建,道路跌宕起伏,蜿蜒曲折,一如海浪般富有节奏和韵律。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葱茏,老城区行道树茂盛,常常人在山路上盘旋而行,到拐弯处,不经意间就与大海撞个满怀。这种绕山而建,或通往山顶,或通向海边的路,被作家阿占誉为“裙裾上的花边”,妩媚而秀丽。观象一路就是这样一条美丽的山路。
我一度日日从他们的旧居路过,那里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坐在公交车上,每每会从不同的角度远远打量那座石头垒砌的小楼,想象着萧红从上面走下来的年轻而瘦弱的身影。
这是一座花岗岩石块砌成的二层红瓦小楼,筑在山坡上,进门之后要踏上20级台阶才是庭院。他们初居于楼下,不久迁到楼上。这里地势很高,推开窗扉,可以看见远海近山。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景深深吸引了他们,萧军说他们在青岛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如今小楼的院墙外已镶嵌上了“萧军萧红舒群故居”的牌子,但现在这里仍是民居,并不对外开放,有一天路过时见大门没锁,我和朋友曾经走进去想一窥究竟,却只能在楼外观望一番,不得入内。一位正在楼下做饭的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摆手对我们说,这里都是住家户,不让进。看来,她对慕名而来的游客早已司空见惯了。“早搬走了,他们在这只住了几个月。”她这样解说着。然后潦草地一指,说“他们住的是那边”。站在小院子里,虽然墙外就是嘈杂的路口,但院内居然很是安静宁谧,视野开阔,当时正值夏天,上面依然风凉得很。
我的同事李魏作
周彦敏,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青岛日报专栏编辑。从事萧红研究多年。
张廷举:前世情人还是今生寇仇 001
张秀珂:这个弟弟很孤单 043
李洁吾:暗恋者的悲怆 055
萧军:谁说爱情曾经来过 081
方未艾:意中人成蓝颜 194
鲁迅:那个孺慕的人啊 203
端木蕻良:谁的负心,谁的忠贞 232
骆宾基:友谊抑或爱情 306
胡风:如果这也算朋友 330
青岛,一座城与“二萧”(代跋) 340
从异乡奔向异乡,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萧红辗转的脚步几乎没有停歇过,人们感慨于她的漂泊和坎坷情路,却不知每一个脚窝里都注满忧伤。是她遇人不淑,屡屡被男人伤害,还是她缺乏识人的智慧,更或者,还源于爱的附加太多,本不纯粹?当初爱上萧军,继而转投端木,最终示好骆宾基,萧红在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地追逐“温暖”和“爱”的梦想时,总有一种现实的考量弥漫其中,若隐若现。
《萧红的情人们》通过扎实的叙述、旁征博引,将萧红与八个“情人”的爱恨情仇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现一个不被时人理解、孤独寂寞的天才女子的命运:父亲张廷举,是前世情人还是今生寇仇;弟弟张秀珂,这个弟弟很孤单;李洁吾,暗恋者的悲怆;萧军,谁说爱情曾经来过;方未艾,意中人成蓝颜;鲁迅,那个人去了;端木蕻良?谁的负心,谁的忠贞;骆宾基?友谊抑或爱情;胡风,如果这也算朋友。
萧红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一部《呼兰河传》石破天惊,犹如天籁,萧红的才分所达到的高度,我们只有目光够得着。王朔说她是自成一派的女作家。
行文踏实而生动,考证有理有据,史料充足;从“情人”这个侧面反映了天才萧红感情和命运多舛的一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