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发展: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2015)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57.73
6.6折
¥
88
全新
仅1件
作者朱进元//殷剑峰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09775554
出版时间2015-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9787509775554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序一 乘势而上的中国保险业
2014年是中国保险业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保险新国十条,标志着保险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保险新国十条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对保险业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新定位,明确了“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为未来一段时期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引。这一年,面对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困难挑战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保险业各项发展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呈现出增速持续提高、结构调整深化、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无论是国家政策的重大利好,还是行业发展的强劲态势,都充分表明保险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重大的战略机遇面前,中国保险业关键要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明于制度,不断夯实实现“保险强国梦”的基础。
勇于担当是保险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保险新国十条进一步拓宽了保险业的服务领域,拓展了服务民生保障、支农惠农、经济转型等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紧紧围绕这些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不仅是保险业的重要责任,也是保险业的重大机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领域的风险集聚尤为突出,这既是保险业参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难得机会,也是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增长空间。保险业应该努力在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找准立足点,将自身发展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之路。
善于创新是保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经验表明,改革创新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制胜法宝。自1979年复业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保费规模跃升为全球第三,市场主体结构逐步多元化,保险产品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绝大多数风险。这些成绩的背后,根本的动力就是改革和创新,包括政策制度、监管方式、服务功能和产品模式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创新,汇聚了行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当下,互联网保险的兴起、商业养老模式的变革、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责任保险领域的扩大等发展机遇,要求保险业必须增强改革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保险市场、扩大保险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明于制度是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依法治国”的步是“有法可依,有良法可依”,具体到保险行业,建立规范、科学、完善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行业稳健发展、守住风险防范底线的基础性保障。今后,《保险法》修订、费率市场化改革、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偿二代的实施等一系列以市场化为逻辑基础的法律法规完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需要集聚各方力量,作大量基础性、专业性的研究,真正让制度成为“良法”,发挥好作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联合发布的《转型与发展: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是双方合作的第二期研究报告。去年的期报告《中国经济和中国保险业》,是在保险新国十条出台之前发布的,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为保险新国十条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年这期报告,在继续保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敏感度的基础上,更多地将研究侧重点放在有关保险业发展与现实经济问题的对接上,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关注市场热点问题,比如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运行机理、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在保险业中的运用等研究,既具有理论价值,也对保险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希望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为中国保险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15年6月12日
序二 发挥保险功能 冲破储蓄的瓶颈
保险是金融体系中媒介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机构,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和优势。而储蓄和投资,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国30余年来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就在于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有效动员了国内储蓄,并用之支撑了长期高强度的投资。
如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曾经是储蓄短绌的国度,用百姓语言说,就是缺乏资金。1958年的“大跃进”和1977年的“洋跃进”所以给国民经济造成灾难性破坏,就是因为“跃进”所需的国内投资远远超出了国内储蓄可以支撑的水平。因此,动员储蓄,由以支撑高水平的投资,借以启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确保在传统体制下被称为经济发展“死荷重”的日益增加的适龄人口就业,就成为改革开放的头号任务。换言之,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奇迹得益于人口红利、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展开并相辅相成的话,那么,这些因素的“风云际会”,则显然归功于储蓄率和投资率的稳步提高。
动员储蓄的要义,就是向企业和居民提供稳定的预期和足够的激励,促其在当下和未来的消费之间做出理性选择。这种激励框架唯有通过市场化改革方能达成。
从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看,市场化改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向企业和居民户分权,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转向大众创业的市场经济;二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大规模唤醒广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与苏联不同,中国的分权式改革采取的是渐进、而非“大爆炸”式的激进步调。我们对改革目标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改革的措施也是逐步实施的。这保证了转型沿着帕累托效率改善的路径平滑展开。
渐进的分权式改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绩效。1978年,中国的储蓄率仅为38%,2008年便上升至51%左右且保持至今;与此对应,中国的投资率则从1978年的38%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近44%且保持至今。平均而言,30余年来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分别达到39%和38%左右,远高于同期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历史上高速增长时期的发达国家。正是如此之高且持续如此之久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支撑中国创造出GDP年均增长9.7%的奇迹。
高储蓄和高投资所以创造出中国经济奇迹,首先在于它有效地启动并持续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虽可从苏联援建156套工程算起,但全面的工业化则肯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以非农就业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标尺,1961~1978年,我国非农就业对总就业人口占比由22%上升到29%,18年间年均增加不到0.4个百分点;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中,非农就业占比则由30%上升到70%,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由于非农人口的储蓄率普遍高于农业人口,工业化反转来成为提高储蓄率的有效引擎,并与国内投资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动。
高储蓄和高投资也有效支撑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无疑只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启动的。1961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之比近21%。到了1978年,上升到近24%;18年只增加了不到3个百分点。1978~1993年,城市人口占比由23.7%上升到27.3%;15年间上升了3个多百分点。1994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展开,工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进程也进入快车道。中国城市人口占比由1994年的27.6%跃升至2014年的53%;20年上升了25.4个百分点。
由高投资引发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与工业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的城镇化显然是由投资引领、由工业化引致的。城镇化跟随工业化而展开,造成了我国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实。我们以为,这不仅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弊端,反而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因为,它遵循的是“投资增加——产业发展——就业增加——人口集中——储蓄增加——城市发展——投资增加……”的自然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保证了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获得了就业的支持,从而大规模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过早出现大城市无序膨胀、贫民窟遍地的严重社会问题。
新常态下,高储蓄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坚强基础。我们需要依托它继续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入,我们需要依托它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冲击,同样,我们也需要依托它来应对诸如国际游资跨境大规模流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作为“借长用长”的独特中介机构,保险业具有其他金融中介所不具有的优势,即吸收长期储蓄、从事长期投资方面,保险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在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在保持高储蓄、合理配置资源和应对老龄化挑战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期待中国能够早日从保险大国跃进为保险强国。
李 杨
前 言
殷剑峰 朱进元
保险大国和保险强国的一个重要差异体现在规模和深化指标的不匹配。从保费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四的保险大国,但是,正如理论界用金融深化指标来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一样,如果从保险深度来看,我国还远不能称作保险强国。如表1所示,虽然自2012年起,我国的保险深度不断上升,但是,尚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更是远低于发达市场的水平。进一步看,2012~2014年,我国非寿险深度上升了0.24个百分点,而寿险深度仅仅上升了0.04个百分点,寿险的深化速度远慢于非寿险。与全球和发达市场相比,2013年我国寿险深度是非寿险深度的1.21倍,而同期全球和发达市场的寿险深度分别为非寿险深度的1.26倍和1.34倍。所以,在我国保险业总体的深化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发达市场水平的同时,我国的寿险较非寿险又更为弱一些。
在讨论如何加快保险深化的速度、促进我国从保险大国转变为保险强国之前,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近30多年全球保险的发展趋势。我们发现,这里存在一个显著的拐点:1980~2002年,全球保险深度不断提高,但此后就一路下滑。进一步看,全球保险深度的拐点主要是寿险造成的:全球寿险深度在2000年达到4.7%的顶点,此后即一路下滑1.3个百分点,至2013年为3.4%;与此同时,非寿险深度基本保持不变,2000年和2013年分别为2.8%和2.7%。如果分区域和国家类型看,2000年后全球保险深度和寿险深度的拐点又同发达国家和区域有关:在区域上,北美和欧洲的寿险深度都发生了大幅度下降;在国家类型上,发达国家的寿险深度下滑得远较新兴市场国家为快。不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非寿险深度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所以,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寿险深度乃至总体保险深度的拐点?第二,在寿险深度下滑的过程中,为什么非寿险的深化水平能够保持不变?
就发达国家寿险深度的下滑而言,分析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这是全球资本市场大周期的结果;第二,这是其他金融产品和机构竞争的结果;第三,这是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的二十年长期牛市中,美国寿险公司持有的公司股权从其资产中不足10%上升到近30%,这直接带动了寿险产品的回报率,提高了寿险产品的吸引力。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即使是2008年全球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没有从根本上重振市场。与资本市场大周期的影响相比,其他产品和机构的竞争影响更大。从美国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结构看,养老和保险资产的占比不断上升,至2014年已经达到全部家庭金融资产的1/3以上。但是,在养老和保险资产中,寿险准备金的占比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功能类似的养老金(见图2),至2014年养老金已经相当于家庭养老和保险资产的90%,而寿险准备金只有不到2%的份额。第四,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对养老金等长期储蓄产品也实施了税收优惠,寿险产品丧失了独特的避税优势。例如,美国401k计划和欧洲养老金项目的需求上升,挤占了消费者对长期寿险产品的需求。
在寿险深度下滑的过程中,为什么非寿险的深化水平没有受到影响呢?这里就涉及保险的基本功能。在去年出版的《转型与发展:中国经济与中国保险业》中,我们已经指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既担负了其他金融中介所具有的跨期资源配置功能,又具有其他金融业态所短缺的风险保障功能。”寿险深化水平之所以受到影响,就在于寿险的基本功能——跨期资源配置功能——与其他金融中介存在交叉和重叠,因此,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政府税收政策的改变会使得寿险受到较大的竞争冲击。相反,非寿险的基本功能则是其他金融业态所稀缺的风险保障功能。尤其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较为清楚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发挥了政府和社会组织所无法替代的社会管理作用。此外,对于财产险等短期险种来说,保费和理赔之间的时间周期很短。这类险种通常可以每年重新定价,其对利率等主要市场指标的波动敏感性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功能的差异是决定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无法替代非寿险的根本原因。当然,对风险保障的具体需求却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发达国家,财产险市场已趋于饱和,火灾险与责任险业务规模趋于上升,但不能填补车险业务的下降空间。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措施的加强也正在使车祸数量和危害程度大幅降低,从而降低了发达国家消费者对车险的需求。
在分析了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保险深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后,就我国如何从保险大国升级为保险强国,我们以为还是归于去年报告中的那句话:“基于大数定律的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而跨期资源配置功能则是保险业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我国的保险业尚需继续大力推动非寿险业的发展。为此,在今年报告中,我们用接近一半的内容讨论了我国非寿险的发展问题,即章的责任险、第二章的商业健康保险、第三章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第七章的财产保险。同时,寿险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如先前指出的那样,我国寿险业的发展相对弱于非寿险。在今年报告的第四章,我们探讨了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除了寿险本身之外,需要强调的一个事实是,发达国家寿险业在面临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竞争时,并非在那“坐以待毙”。相反,发达国家寿险业积极应对竞争,顺应了养老金在居民金融资产组合中不断、快速上升的势头,积极发挥跨期资源配置的功能,充当财富管理的领军者。例如,在美国寿险业的资金来源中,寿险准备金的占比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60%左右持续下降到90年代以后的30%。与此同时,养老金的比重则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不足30%上升到90年代以后的50%以上。换言之,美国寿险业不仅仅是寿险的展业者,也成为管理养老金的财富管理者。所以,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再次讨论了保险财富管理的内涵和实践(第六章)。
除了对寿险和非寿险业发展的讨论之外,今年我们还特别讨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大数据(第五章)。我们以为,如同几百年前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和新大陆上令人垂涎的金矿资源一样,大数据是信息技术革命后的新金矿。在所有人和物都可能被网络化、并在数字空间留下数字足迹的时代,我们需要始终记住的一个基本观念是:数据是资产。与以往以有形的实物资本积累推动的资本深化和“实物资本表现型技术进步”不同,信息技术革命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数据能够被大规模、迅速地转变成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是数据资产大规模累积、并变成能够直接加入到生产函数中的数据资本的过程。谁拥有数据资产,谁能够将数据资产变为数据资本,谁就拥有21世纪。后,保险业监管和立法改革也是我国能够从保险大国转变为保险强国的根本保障。为此,在第八章和第九章,我们分别讨论了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和我国保险法第四次修订的问题。
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是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与中国保险业协会第二次“握手”,希望此次合作的成果在质量上能够较上次更为精进,更加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够为我国从保险大国跃升为保险强国提供些许智力贡献。
【作者简介】
导语摘要
朱进元、殷剑峰主编的《转型与发展(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2015)》通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责任保险发展机理研究,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探讨,小额贷款保障保险:机理、现状与前景分析,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与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改良与改革中国保险业,保险财富管理内涵与实践研究,《若干意见》为财产保险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中国偿付能力制度建设与发展,《保险法》修订:背景、目的和意义九章内容来探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商品简介
本书通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责任保险发展机理研究,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探讨,小额贷款保障保险:机理、现状与前景分析,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与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改良与改革中国保险业,保险财富管理内涵与实践研究,《若干意见》为财产保险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中国偿付能力制度建设与发展,《保险法》修订:背景、目的和意义九章内容来探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朱进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中国非执业注册会计师,中国非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曾在大连市政府、大连保监局工作。现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朱进元同志担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以来,积极创新协会工作,研究发布汽车零整比、中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以及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创建中国保险大讲堂和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开展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活动,搭建行业人才培育新平台;举办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推动保险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认真履行协会职能,全面服务行业科学发展,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朱进元同志兼任全国金融青联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客座教授、金融街商会副理事长、北京保险研究院理事长、院长。
殷剑峰,男,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产品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学专业硕士导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导师,多所大学特聘教授。研究领域:金融市场与产品,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货币政策。
阎建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硕士生导师。1971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息县。2004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任金融研究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执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医疗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商业保险与养老金制度
目录
第一章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责任保险发展机理研究
【阎建军 王向楠 彭晓博】
第一节 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状况与典型案例
第三节 责任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发挥责任保险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作用的建议
第二章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探讨
【阎建军 王向楠 武晓明】
第一节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国际健康保险业发展路径
第四节 发展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
第三章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理、现状与前景【李广子 温哲非】
第一节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小额贷款保险的运行机理
第三节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情况
第四节 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困难
第五节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六节 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与养老保障体系构建【费兆奇】
第一节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不足及展望
第二节 税延型保险的理论价值及实践经验
第三节 国外税延型保险的实践及启示
第四节 “新国十条”语境下的税延型保险的发展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改良与改革中国保险业
【邓俊豪 何大勇 胡 莹 程 轶 石 得】
第一节 战略意义
第二节 创新机会
第三节 能力要求:如何构建驾驭大数据的能力体系
第四节 实施路径
第六章 保险财富管理内涵与实践研究【王增武】
第一节 界定性质
第二节 市场发展
第三节 结束语
第七章 《若干意见》为财产保险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郭金龙 陆明涛】
第一节 “新保险国十条”对财产保险发展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新保险国十条”中财产保险相关内容解读
第三节 中国财产保险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四节 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财产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八章 新常态下中国偿付能力制度建设与发展【郭金龙 周华林 关 凌】
第一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现代保险业发展
第二节 偿付能力监管发展的国际格局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第四节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的影响
第九章 《保险法》修订:背景、目的和意义【胡 滨 曹顺明】
第一节 《保险法》第四次修改的宏观背景
第二节 《保险法》的修改历程和重点内容
第三节 当前及未来时期《保险法》修订的主要取向
第四节 《保险法》第四次修订的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