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 岭南感旧 黄天骥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978754910619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 岭南感旧 黄天骥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9787549106196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9.77 5.2折 3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天骥著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06196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7730489

上书时间2024-12-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黄天骥编著的《岭南感旧》是学者散文,更是学者的个人史记。本书记述诸多岭南旧俗。《八月十五竖中秋》忆及热闹中秋。中秋时,家家户户竖灯笼,拜月后,大人们嚼油甘子,啜吸田螺,坐赏明月。小孩子提着“批(削)皮橙”(八角花灯)四围游逛。一家大细,各得其乐。而今,不少人家仍好田螺,油甘子却只有少数人识得“叹”(享受)其“苦尽甘来”了。《团年卖懒买花回》写到岭南“卖懒”之习俗:团年饭后,孩子揣着大人给的熟鸡蛋(即鸡子、鸡卵),通街叫卖,“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不)懒”,累了,“大伙儿坐下剥吃了熟鸡蛋,便算把自己身上的‘懒惰猪’卖掉,兴高采烈地得胜回朝”。本书还有很多作者回忆性的散文

作者简介
黄天骥,广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著作有:《冷暖集》、《深浅集》、《俯仰集》、《方圆集》、《西厢记创作论》、《诗词创作发凡》、《周易辨原》、《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自选集》、《岭南感旧》、《中大往事》、《中国古代戏曲形态研究》(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卷主编),以及校注出版了十多种古代文学作品如《李渔喜剧选》、《元明清散曲精选》等。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中央文史馆诗词研究院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

目录
序 
l 八月十五竖中秋 
2 佳节又重阳 
3 市声 
4 “花姑娘,花姑娘!” 
5 中原父老望旌旗 
6 细雨湿流光 
7 买水与招魂 
8 团年卖懒买花回 
9 梅边吹笛 
10 黎明前的迷惘 
11 睡狮醒了 
12 明朗的日子 
13 荔枝湾情趣 
14 金风玉露一相逢 
15 婚礼进行曲 
16 雄赳赳气昂昂 
17 年轻人,火热的心 
18 犹记校园“一边倒” 
19 扫舞盲 
20 南天飞风 
21 毛毛雨里有硝烟 
22 吃蛇羹和“蛇”出洞 
23 杏花零落香 
24 除四害之打麻雀 
25 岭南果王 
26 赤脚大仙“放卫星” 
27 “绿色食品”话当年 
28 鸡鹅鸭和“瓜菜代” 
29 听十二大板 
30 “四清”漫记 
31 虎门炮台情思 
32 忠字舞及其他 
33 斗“牛” 
34 老圃秋容淡 
35 干校记“趣” 
36 萋萋复凄凄 
37 乍暖还寒时候 
38 重睹芳华蓦然回首 
39 往事未必如烟 
附录:情连家国 笔涌波澜――编者与作者的对话 
后记

内容摘要
    
1945年的阳历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投降。现在,每年的这一天,日本称之为“终战日”,我们称之为“抗战胜利日”。再过一些日子,到了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了。这两个八月十五,对我们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中秋和春节,最受人们重视。我国以农立国,节令和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当夏收结束,秋种在即,利用这段空隙,自我犒劳,调整身心,祈求发展,于是就有了“中秋佳节”。中秋居八月之中,秋高气爽,一轮明月,挂在碧空。仰望长空,万里无云,银光如泻。对此赏心悦目的良辰美景,自然会诱发人们几多遐想,几多期望。
中国人讲究线条的美,有“尚圆”的审美观,线条的周而复始,成了环形、圆形;线条由首至尾,由分而合,最终结合在一起,意味着和合、和谐、团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亮最圆最美,“天道”与人心走到了一起。那些已经感到和谐幸福的人,面对玉蟾桂魄,自然盼望月亮女神保佑他们更和谐,更幸福;那些尚未得到和谐幸福者,也祝愿“千里共婵娟”。当然,有些多愁善感的人,也想到嫦娥受冷落的遭遇,由此联系到自己的落寞……总之,“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嘀打(唢呐),有人楼下皱眉头”。但当明月冉冉升起的时候,人们总会焚香顶礼,或拜月,或赏月,或对月抒怀。苏东坡的《中秋月》诗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不管怎样,人们总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点,也许是中秋节比其他传统节日更具诗意更有魅力的地方。
岭南人很看重中秋节。清代诗人屈大均,甚至把岭南的月光说到极致。
他在《广东新语》中说:“南海水咸,月出时,光照波涛,有如白日。盖光生于咸,成为火气,月得咸而益光。”这说法是否科学,且不去说它,不过,从屈大均的话语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岭南人对月色的自豪。到八月十五,月色更加明亮,岭南人对中秋节的那份情怀,更是可想而知了。
在岭南,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拜月。人们在天阶安放八仙桌,桌上摆上贡品,无非是月饼、柚子、油甘子、柿子、芋头之类。这些时鲜瓜果,形状多是圆的,以应团圆之意。
拜了月亮,我们便围在八仙桌旁,啜食田螺了。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词》,说到中秋佳节,“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可见,炒螺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味。农历七八月问,田螺既肥美又便宜,人们买回来,用清水浸泡几天,让它吐出污泥。妇女们敲碎了壳尖,以便啜吸,又配以蒜蓉、豆豉、紫苏、辣椒爆炒。还未上桌,这道“农家菜”便奇香四溢,让你食指大动。于是人人伸出“五爪金龙”,拈起田螺,对月相看,啜啜连声,直啜到油香满嘴。一时间,拜月的场面平添了几分野趣。
不过,好动的孩子们,一般是啜了几个,便洗手不干了。这也难怪,那螺头只有一丁点儿的肉,有时啜来啜去,用尽吃奶之力,还老是啜不出来。
孩子们没耐性,索性扔了它,宁愿找小朋友带上灯笼,点起蜡烛,在街头巷尾四处游逛,这叫“提灯”。其实,中秋节“提灯”,才是孩子们在节日中的一道“盛宴”。
为什么说“八月十五竖中秋”呢?原来,清末民初,中秋时节,家家户户在门前屋顶插上幡杆,挂起灯笼。后来,灯笼不竖了,只由孩子们提着玩,变为“提灯”了。那时候,灯笼可以买到,但孩子们更喜欢自制。临近中秋,小学中学的“劳作课”,课室便成了工场。我们买来竹篾、浆糊和五颜六色的花纸,扎起花灯。花灯一般呈八角形,称之为“批(削)皮橙”,灯下缀着流苏,煞是好看。也有些灯,旱五角形或六角形,制作则稍为复杂。
中秋之夜,我们提着灯,三五成群,一边闲逛,一边唱着儿歌,诸如“
月光光,照地堂……箩盖圆,买只船,船浸底,浸死两个番鬼仔”之类。如果碰上别的灯队,大家便把花灯举得更高,歌声唱得更响,顽皮的男孩在女孩耳边吹胡哨,把她们吓得尖声怪叫。如果在草丛发现了萤火虫,我们的兴致就更高了,抓到了便用手帕轻轻包上。当看到隔着薄布的“猎物”,忽明忽暗地发着微光时,我们便提着灯大呼小叫,得胜回朝。那滋味,比啜食田螺更胜十倍。P1-4

精彩内容
黄天骥编著的《岭南感旧》内容简介: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次演变,恰好是岭南人性格的反映。这里的人,既务实,又创新,既重传统,又知变化,懂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即便是在过传统节日这一桩小事中,也可以看到岭南人从来不会是“一部通书看到老”,而是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在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市声。市声的变化,也见证了城市历史的演化,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雁过留声,市声也会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痕迹,弥久不消,让人们去回昧、去体悟。去追寻美好的未来。 作者认为,准确地说,蛉南文化的特质,是它能在包容基础上交融。用“食”来比喻,它不是筵席上的“拼盘”,而是“佛跳墙”,是把不同的品种汇为一炉。当然,从包容到交融,有一个过程,融合的结果,很后产生质变,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产物,这就是创新。 作者生活在岭南,岭南和整个神州大地血脉相连;岭南文化的发展变化,也和国运的荣枯连在一起。 感旧,不是为了回味过去,而是为了展望将来,希望能继承过去的美德,发扬作者们文化的优点,思考如何让国家更加兴旺发达。 《岭南感旧》是一本散文小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