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的联系客服
¥ 51.6 4.4折 ¥ 118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曾国藩 等 著;李瀚章 编撰;李鸿章 校刊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14921670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25352431
上书时间2024-12-17
增补版出版说明
2011 年 9 月,我们推出了以光绪己卯年 (1879 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的简体横排本《曾文正公家书》,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充分说明,公版书,底本的选择非常关键。此后,许多原来可能称之为“曾国藩家书”的图书,便开始借鉴“曾文正公家书”这一书名,或者也称“传忠书局版”等等,热闹非凡。
首次出版已经接近 7 年了,我们一直没有对自己原来的版本进行过大的修订,这一方面是对于鱼龙混杂的各类增补不敢苟同,一方面确实也没有想到如何进一步增加原书的附加价值,不敢轻易动手,以免囿于旧有框架,贻误读者。
7年之后,我们终于决定对原来的版本进行增补。我们认为,仅仅从数量上增加篇目,并不能真正加深我们对《家书》的理解,而对于家书所涉及内容的立体解读,则能够让我们对其内容理解更深刻。书信这一特殊的文体,不是单一的单向表达,而是有来有往的互动。如果我们能够将家人写给曾国藩的信和曾国藩的家书比照阅读,那岂不是一个更完整的呈现?
曾国藩家人的书信自从1965年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湘乡曾氏文献》以后开始为人熟知,钟叔河先生曾据此整理出版过《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王澧华先生也曾出版过《曾氏三代家书》。更多曾国藩家人的书信还在持续不断地发现之中。以往曾氏家人书信的出版,大多和文正公的书信分割开来,单独按时间罗列,作为参考资料出现。这可能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但对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却很难满足。
基于此,我们决定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曾国藩家人的来信和曾国藩的家书融合呈现:
一、曾国藩的家书依然选择以光绪己卯年(1879 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这一底本基本上已经通过家书的形式全面呈现了文正公的人生轨迹。
二、家人的来信,参考了1965年台湾学生书局《湘乡曾氏文献》、1975年台湾学生书局《湘乡曾氏文献补》、1997年海南出版社《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2002年岳麓书社《曾氏三代家书》、2006年岳麓书社《曾国荃全集》等资料。
三、按照来信、回信的对照关系,以及家书所论及内容的相关性,我们在对应的曾国藩家书的位置,增补曾国藩家人的相应来信,和原来的家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和原底本内容无关的家人来信,也相应不收。
四、参考家人来信的内容,对原来的底本内容进行相应的修订,使此版《曾文正公家书》更完善。
五、原附录两卷本 《曾文正公家训》,同时也进行了家人来信的增补。
此次增补共补充家人来信 213 封。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做不到每一封家书都附上家人的来信,但在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中,我们尽可能收集全。随着新资料的发现,我们在将来的再版过程中也会继续补充。
此次增补之后,《家书》有了以下特点:
一、家书所述事件更全面。比如咸丰元年、二年间曾国藩欲为曾纪泽与已革云贵总督贺长龄庶出之女悔婚,原有家书曾数语提及,但来龙去脉不详,而增补之后,结合其父曾麟书、其弟曾国潢、曾国荃、曾国葆的来信,悔婚原因、家人态度、曾国藩思想转变等就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再如同治五年五月十一日曾国藩给曾纪泽的家训提及 “唐文除韩、柳、李、孙外,几无一不四六者”,而同治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曾纪泽回信就有疑问 “唐文李、孙二家系指何集? 伏求训示”,然后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的家训中就有了“唐文李、孙二家,系指李翱、孙樵。八家始于唐荆川之文编,至茅鹿门而其名大定,至储欣同人而添孙、李二家。御选《唐宋文醇》亦从储而增为十家。以全唐皆尚骈俪之文,故韩、柳、李、孙四人之不骈者为可贵耳”。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信息闭环。
二、人物更立体。单独看曾国藩的家书,事必详悉,略嫌琐碎。而如果结合家人的来信,则事情有了回应,细节就产生了。家书中曾国藩对他的弟弟、儿子多有批评,而他的弟弟、儿子对批评有接受,也有反驳,同时弟弟对哥哥同样有批评,有建议,加上弟弟们对自身心迹的剖白,不仅让曾国藩的形象更立体,他家人的形象也更立体。我们看到的不再仅是单向的谆谆教诲,而是趣味横生的家人互动。
三、修正家书中出现的一些舛误。家书和家人来信中出现的人、事、地点、时间等互相观照,多方比较,可以帮助修正家书中出现的一些舛误。
在编辑体例上,家人来信采用仿宋字体呈现,标题前加 “附:”字样,以区别于原来的家书。家人来信中用以说明的小字,置于文中括号内以示区别。家人来信中无法识别的字用 “ □ ”表示。根据行文需要编者补充的字,置于文中括号内。
由于增补的信件既有针对曾国藩家书的回信(置于曾国藩对应家书之后),也有曾国藩家书所回应的来信(置于曾国藩对应家书之前),仅仅从排列次序上,读者很难准确区分哪些信件是一组有关联的信件组 (如果没有增补家人来信,一封曾国藩家书视同一个信件组),因此我们在目录和正文中都做了对应的处理。目录中,只有信件组的封信(可能是曾国藩的家书,也有可能是家人的来信)才会标页码,信件组的其他信件不标页码。在正文中,不同的信件组之间,用 “******”区隔开。
考虑到面向普通读者,为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家人来信中文字中出现的讹误,通过多种版本比较,并结合其他参考资料的考证,一并选用一种符合情理的更正,不再一一列举考证过程。按照学术标准,可能存在不严谨之处,敬请谅解。
本书异体字改用通行字(专名不改),通假字不改。所有表示尊称的抬头、空格取消,表示谦称卑称的小号字改用和正文相同的字体。夹注、旁注用不同字号、不同的字体排入相应的位置,以示和正文区分。
原书中有疑问之处,如有其他史料和资料能确证为错漏的,本次简体版校对予以更正;其他疑问之处无法确切考证的,均照原书录入。
二〇一八年六月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岳麓书社2002年版《曾氏三代家书》、岳麓书社2006年版《曾国荃全集》等资料。编排上,将家人的来信补入到对应曾国藩家书篇目的位置,和原书对照阅读,更立体地呈现了曾国藩与家人的交流始末,帮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以及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境内),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曾麟书,曾国藩之父,字竹亭。
曾国潢,曾国藩之弟,字澄侯,族谱排行第四。
曾国荃,曾国藩之弟,字沅甫,族谱排行第九。
曾国葆,曾国藩之弟,字季洪,后改名贞干,曾国藩小的弟弟。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字劼刚,号梦瞻,著名外交家。
曾纪鸿,曾国藩次子,字栗諴,著名数学家。
上册
卷一 (道光二十年二月至道光二十三年六月) ……………………1
卷二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至道光二十六年十月) ……………………47
卷三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至道光三十年三月) ………………………95
卷四 (咸丰元年三月至咸丰四年十一月) ………………………185
卷五 (咸丰五年正月至咸丰八年三月) ………………………285
下册
卷六 (咸丰八年四月至咸丰十年五月) …………………………339
卷七 (咸丰十年六月至同治元年三月) …………………………397
卷八 (同治元年四月至同治元年十二月) ………………………457
卷九 (同治元年十二月至同治三年六月) ………………………543
卷十 (同治三年七月至同治十年十一月) ………………………623
(赠)曾文正公家训
卷上………………………………………………1
卷下………………………………………………59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岳麓书社2002年版《曾氏三代家书》、岳麓书社2006年版《曾国荃全集》等资料。编排上,将家人的来信补入到对应曾国藩家书篇目的位置,和原书对照阅读,更立体地呈现了曾国藩与家人的交流始末,帮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以及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境内),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曾麟书,曾国藩之父,字竹亭。
曾国潢,曾国藩之弟,字澄侯,族谱排行第四。
曾国荃,曾国藩之弟,字沅甫,族谱排行第九。
曾国葆,曾国藩之弟,字季洪,后改名贞干,曾国藩小的弟弟。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字劼刚,号梦瞻,著名外交家。
曾纪鸿,曾国藩次子,字栗諴,著名数学家。
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九月二十六日发家信第十三号,想已收到。十月初十日,接到家中闰月二十八所发信及九月初二、九月十四所发各件。十二夜又于陈伯符处接到父亲大人闰八月初七所发之信,系交罗罗山手转寄者。陈伯符者,贺耦庚先生之妻舅也,故罗山托其亲带来京。得此家书四件,一切皆详知矣。
纪泽聘贺家姻事,观闰八月父亲及澄弟信,已定于十月订盟;观九月十四澄弟一信,则又改于正月订盟。而此间却有一点挂碍,不得不详告家中者:京师女流之辈,凡儿女定亲,讲究嫡出、庶出之分。内人闻贺家姻事,即托打听是否庶出,余以其无从细询,亦遂置之。昨初十日接家中正月订盟之音,十一日即内人亲至徐家打听,知贺女实系庶出,内人即甚不愿。予比晓以大义,以为嫡出、庶出何必区别,且父亲大人业已喜而应允,岂可复有他议?内人之意,以为为夫者先有嫌妻庶出之意,则为妻者更有跼蹐难安之情,日后曲折情事亦不可不早为虑及。求诸弟宛转禀明父母,尚须斟酌,暂缓订盟为要。陈伯符于十月十日到京,余因内人俗意甚坚,即于十二日夜请贺礼庚、陈伯符二人至寓中,告以实情,求伯符先以书告贺家,将女庚不必遽送,俟再商定。伯符已应允,明日即发书,十月底可到贺家。但兄前有书回家,言亲事求父亲大人作主。今父亲欢喜应允,而我乃以妇女俗见从而挠惑,甚为非礼。惟婚姻百年之事,必先求姑媳夫妇相安,故不能不以此层上渎。即罗山处,亦可将我此信钞送一阅,我初无别见也。夏阶平之女,内人见其容貌端庄,女工极精,甚思对之。又同乡陈奉曾一女,相貌极为富厚福泽,内人亦思对之。若贺家果不成,则此二处必有一成,明春亦可订盟,予注意尤在夏家也。京城及省城订盟,男家必办金簪、金环、玉镯之类,至少亦须花五十金。若父亲大人决意欲与贺家成亲,则此数者亦不可少。家中现无钱可办,须我在京中明年交公车带回,七月间诸弟乡试晋省之便再行订盟,亦不为晚。望澄弟下次信详以告我。
祖父佛会既于十月初办过,则父母叔父母四位大人现已即吉。余恐尚未除服,故昨父亲生日,外未宴客,仅内有女客二席。十一,我四十晋一,则并女客而无之。
朱石樵为官竟如此之好,实可佩服。至于铳砂伤其面尚勇往前进,真不愧为民父母。父亲大人竭力帮助,洵大有造于一邑。诸弟苟可出力,亦必尽心相扶。现在粤西未靖,万一吾楚盗贼有乘间窃发者,得此好官粗定章程,以后吾邑各乡自为团练,虽各县盗贼四起,而吾邑自可安然无恙,如秦之桃花源,岂不安乐?须将此意告邑之正经绅耆,自为守助。
牧云补廪,烦弟为我致意道喜。季弟往凹里教书,不带家眷好。必须多有人在母亲前,乃为承欢之道。季洪十日一归省,亦尽孝之要也。而来书所云寡欲多男之理,亦未始不寓乎其中。甲五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夜讲一刻足矣。季弟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耳。兄国藩手草。
附:咸丰元年十一月十一父亲来书
藩男知悉:
十一月初九发安信来京。初十在县,接尔十月十三所发之信,备悉一切。十三奉圣旨入武闱,所取人材,定必有勇之士也。
所言纪泽定贺耦耕先生之女为室,择期订盟,而以为庶出嫌之。娶媳求淑女,佳儿佳妇,父母之心。所以儿女择配,父母主之,祖父母不敢与闻。尔曾寄信,要予在乡为纪泽求淑女,予未应允,不敢专其事也。耦耕先生之女,系罗罗山作媒。尔从前寄信回,言一定对贺氏女。适予为公事在县,接信时,罗山晋省,亦来我寓。予问其女,罗山详述之,其女端庄体好,真淑女也。
耦耕先生夫人壶范甚严,如夫人陈氏亦士人家女,年较夫人稍长,佐内政甚好。霞仙自省归,予问及,亦如罗山言。华男目见其女,予问之,云若对此女,异日体度可接祖母懿规,予是以择期订盟。今尔又言是庶出,异日其姑必嫌之,纪泽亦必嫌之,尔不能禁止,此尔饰非之词也。
尔幼年,作媒者不下十余人,予不愿对,皆祖父大人所不愿者。尔岳父沧溟先生以其女来对,祖父大人欣然,尔母不喜,一则嫌其年小,一则嫌其体小,厚奁之说,更不必言。予承祖父之欢,毅然对之。冢妇在家六年,朝夕随尔母而无蒂芥之嫌者,予型于之化,尚可以自问。若纪泽来京,年只一岁,予送之,四千余里之遥,一路平安,谁之力也?予为之定一淑女,岂可以庶出为嫌乎?
昔卫青无外家,其母更不能上比于庶,卫青为名将,良家淑女岂不肯与为婿乎?目前陶文毅公与胡云阁先生结姻,陶女庶出也,胡润芝为太守,初不闻嫌其妇,润芝官声甚好,官阶不可限量,异日其妇以夫荣诰授夫人,庶出之女又何如尊贵也?尔宜以此告知尔妇尔子。
夫者扶也,扶人伦也。冢妇宜听尔教训,明大义,勿入纤巧一流。至父为子纲,纪泽尤当细细告之,勿长骄矜之气习。我家世泽本好,尔宜谨慎守之。况尔前信内念及耦耕先生,始与结姻,人人咸知,今又以庶出不对其女,更有何人来对?贺氏固难为情,即尔此心何以对耦耕先生于地下?尔寄信于予,要对此女为媳,予又为之细察,始择期订盟,今忽然不对,尔又何以对予于堂上?
来书云,大约对夏阶平之女,冢妇曾见而爱之。此事潢男在京时,已劝尔矣,尔不肯对,即非姻缘也,何必再作此想?贺氏女于尔信回时,即遇罗罗山,此必姻缘夙定,非人力所能为。尔夫妇即一心以此女为媳,纪泽一心以此女为妇。异日贺氏女来我家主中馈,纪泽得一心读书。光大门第,必纪泽夫妇也。庶出一事,先乃说出,亦是好事,后乃不怀此意在心中矣。
予以尔列卿位,国家大事得与闻者,犹贵明断。况为男儿定婚,尔宜自主之,予亦必不多出议论也。此嘱。
附:咸丰元年十二月初七澄弟来书
十二月初七夜弟国潢敬启长兄大人侍右:
弟十一月十三在家中率奉数语,应已收到。贺家姻事,兄必要成,方不负父亲大人殷勤之意。兄往年常常写信求堂上作主,今既说定,兄若不依,固然父亲无辞对人,且贺家实不能转颜也,祈兄酌之。
今年我县钱粮公事现已办妥,小户则受惠,大户此后亦极占便宜。而父亲之劳心劳力,实不能以言语形容者。所幸愈办愈精神,儿子之福,实一邑之幸也。
何淡川(泽洪)已送钱百六十千,弟书数行交渠面呈兄者。送各亲戚之项,不劳兄挂念。此外本当还帐,而今年家中一切用项,毋论办公办私,概系老兄血本,所须实在不少。如弟来腰里,前信云合买牛止须五十千,将来结局必六十有零。所耕三十亩,退佃去二百千,是借王姓的,每年息谷一十六石,如此等类,毋非钱随身走。
父亲今年真是一文不受,孔子曰:“及其老也,戒之在得。”父亲迩日看得利字奇哉之淡,我兄前生不知何修而得此。弟是由京归来,总止随父亲办体面事,并不计钱为何物,返躬自问,兄之教训要紧者,实能体贴也。惟是今冬家中用费颇不甚松活,蒋、蔡二家头息尚少四百零,今日朱尧师信来,云他二家皆已买田,其钱大约要归楚云云,待父亲十二三回家,弟即须往永商酌也。
父亲前在排山家点主,谦六感兄去年报其母节孝之情,坚送花钱三十元,又有送十元者,而排山犹云年终未来谢,并不是无钱,实在事件太多,用费太繁耳。加以合家之人,近日不如往日之合心,其中曲折,亦难枚举。
弟自十一月四日来腰里整顿收拾,初九日搬火,辄后未尝在外宿一夜,未有起来即天曙者。烟与酒已戒去,每日三饭,异常之保养精神。扫屋收粪,照管猪牛,知本是分内事,境内人颇畏服。惟此地向来惯行牵抄打牌等事,其根由于无正直人,散闲事者莫不百计招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