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中国研究·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外中国研究·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1.87 4.8折 88 全新

库存1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田民 著,何恬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66248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374927

上书时间2024-11-23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访日、访美和访苏,显然帮助发展、加强和巩固了梅兰芳在20世 纪中国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职业地位,并终决定了他在20世 纪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梅兰芳的首次国际亮相是在日本,后者是一 个与中国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亚洲国家,访日帮助当时已是中国 “剧界大王”的梅兰芳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日渐上升的声望,更提升了 他的国际影响力。访美是梅兰芳次到西方国家演出,面对的是地 理上相距遥远、文化上差异甚大的观众,真正地考验了梅兰芳的国际 和“普遍”吸引力。而应邀访苏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在意识形态和政 治层面对梅兰芳艺术和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所持的看法。梅兰芳通过 克服和超越历史、种族、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文化以及戏剧等层面的 分歧,终在东西方国家都取得了胜利,也使他成为20世纪国际舞台 上伟大的演员和艺术家之一。梅兰芳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卓越的 艺术,同时也得益于国内国际各种文化、政治、商业和媒体组织的资助 和支持。20世纪70年代末以降,中国的国家思想政治机构因为梅兰 芳的国际声誉,支持将他树立为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在当代中国社会,国人对于梅兰芳的这一崇高地位,几乎没有任何异议。然而,20世 纪上半叶,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与巩固自己地位的时候,情况却 并非如此。历史上,中国人有关于此的争论涵盖了文化、社会、思想和 政治等多个层面。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梅兰芳亮相于国际舞台将会对国际国内之于中国民族文化和国民性的看法产生怎样的影响,而这种 影响从根本上说恰是建立在20世纪早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戏剧状况的基础之上。



导语摘要

本书是海内外本研究梅兰芳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影响的专著。作者聚焦于梅兰芳的访日、访美和访苏,在20世纪跨国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和戏剧大背景下,考察了梅兰芳和中国戏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与定位。本书仔细探讨了布莱希特、梅耶荷德、爱森斯坦、塔伊洛夫、巴尔巴等重要人物对于梅兰芳的艺术和中国戏剧的互文化解释和挪用,同时也更深入地阐释了20世纪国际戏剧的互文化形成与建构。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方面对于梅兰芳出访的支持与反对声音,以及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对于中国人理解和界定其艺术所产生的跨文化影响。



作者简介

田民,1990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和副教授。1994年赴美国,后在伊利诺伊大学戏剧系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爱荷华大学。主要从事比较戏剧和互文化戏剧研究。曾发表英文著作《差异与置换的诗学:20世纪中西互文化戏剧》(The Poetics of Difference and Displacement:Twentieth-Century Chinese-Western Intercultural Theatre,2008)、《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Mei Lanfang and the Twentieth-Century International Stage: Chinese Theatre Placed and Displaced,2012)、《亚洲戏剧对现代西方戏剧的用途:置换之镜》(The Use of Asian Theatre for Modern Western Theatre:The Displaced Mirror, 2018),中文著作《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从亨利克·易卜生到海纳·米勒》(2006),还曾编写过梅兰芳的英文资料集《中国杰出的戏曲乾旦:梅兰芳生活与艺术资料集》(China's Greatest Operatic Male Actor of Female Roles: Documenting the Life and Art of Mei Lanfang, 1894-1961, 2010)。


何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戏剧、海外中国学研究。



目录

中文版致谢
绪论
章 文化民族的再定义与戏剧传统的具体化——梅兰芳在日本首次亮相国际舞台
梅兰芳1919年和1924年访日时的历史与地缘政治背景
梅兰芳访日的政治、文化意义
日本人对于梅兰芳演出的准备、经营和公众接受 
“支那趣味”
梅兰芳的味道和中国的味道
“他山之石”
乾旦、女形和女优
梅兰芳对日本戏剧的体验与看法
中国人对梅兰芳访日演出的反应
结论


第二章 作为“艺术大使”的“具有绅士风度的‘女士’”——梅兰芳1930年的访美
梅兰芳访美的动议与计划
中国人反对梅兰芳访美的声音
梅兰芳访美前美国人对中国戏剧和梅兰芳的认识
美国对梅兰芳表演的接受
20世纪前20年的美国戏剧
从写实主义中解脱出来
男扮女装的艺术
作为有形物质整体的身体与演员—舞者—歌手的总体艺术
诗性整体与综合艺术
中国艺术:古老的和异国的
何为受约束的、原始的或野蛮的? 何为先进的、现代的或文明的? ——戏剧现代性的定位
梅兰芳对美国舞台的影响
桑顿·怀尔德
梅兰芳对美国舞蹈的影响
余波:中国反应
结论


第三章 中华民族的荣誉还是耻辱——中国人对梅兰芳1935年访苏的争论
中国政府对梅兰芳访苏的支持
对中国戏剧意识形态与社会倾向的争论
对中国戏剧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争论
对梅兰芳男扮女装的争论
有关中国戏剧象征主义的争论
文化与文学遗产的政治
梅兰芳渴望向苏联新戏剧学习
梅兰芳访苏的政治讽刺
中国人对梅兰芳访苏演出的反应
结论


第四章 学习“实践经验”——苏联戏剧对梅兰芳艺术的诠释与挪用
苏联对梅兰芳的接受
程式化戏剧和怪诞戏剧
节奏的戏剧
形象的戏剧
综合的戏剧
结论


第五章 置换的影响——布莱希特对梅兰芳艺术的分析诠释与功能重组
布莱希特有关梅兰芳和中国表演的文章的诞生
布莱希特“间离效果”概念的谱系及其形成
布莱希特对梅兰芳艺术和中国表演的阐释
第四堵墙的缺席
“自我观察”与“自我间离”
引用还是认同? 中国经验
观众与观看艺术:认同与间离
结论
结论


有关本书论题的一些新思考和新发现
参考书目
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是海内外本研究梅兰芳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影响的专著。作者聚焦于梅兰芳的访日、访美和访苏,在20世纪跨国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和戏剧大背景下,考察了梅兰芳和中国戏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与定位。本书仔细探讨了布莱希特、梅耶荷德、爱森斯坦、塔伊洛夫、巴尔巴等重要人物对于梅兰芳的艺术和中国戏剧的互文化解释和挪用,同时也更深入地阐释了20世纪国际戏剧的互文化形成与建构。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方面对于梅兰芳出访的支持与反对声音,以及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对于中国人理解和界定其艺术所产生的跨文化影响。



主编推荐

田民,1990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和副教授。1994年赴美国,后在伊利诺伊大学戏剧系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爱荷华大学。主要从事比较戏剧和互文化戏剧研究。曾发表英文著作《差异与置换的诗学:20世纪中西互文化戏剧》(The Poetics of Difference and Displacement:Twentieth-Century Chinese-Western Intercultural Theatre,2008)、《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Mei Lanfang and the Twentieth-Century International Stage: Chinese Theatre Placed and Displaced,2012)、《亚洲戏剧对现代西方戏剧的用途:置换之镜》(The Use of Asian Theatre for Modern Western Theatre:The Displaced Mirror, 2018),中文著作《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从亨利克·易卜生到海纳·米勒》(2006),还曾编写过梅兰芳的英文资料集《中国杰出的戏曲乾旦:梅兰芳生活与艺术资料集》(China's Greatest Operatic Male Actor of Female Roles: Documenting the Life and Art of Mei Lanfang, 1894-1961, 2010)。

何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戏剧、海外中国学研究。



媒体评论

田民总结道,本书在不同的民族、审美、意识形态、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的“互文化置换的社会语境和动力机制”中审视了梅兰芳,呈现了一段“潜在的历史”。换言之,前人对梅兰芳缺乏真正理解,对梅兰芳的解读众声喧哗且争议重重,恰恰帮助田民用置换理论来重塑了一个剧界大王……田民查阅了多种语言的文档资料,这一点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亚洲研究杂志》

该书的优点在于他对与梅兰芳出访相关的各种相互矛盾的观点的全面总结,用一段均衡讨论了各方意见的历史吸引了读者的注意……田民提供了一个有关多元策略的有趣范式,而这些策略是在应对中国戏剧日渐增长的知名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些经过深入研究和审慎论证的章节中,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本书肯定会引发所有对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感兴趣的人们的进一步讨论。——《比较戏剧》

这项对于亚洲表演类型之跨国影响的惊人研究,填补了表演史、日中美苏文化史以及艺术世界主义的研究空白,很值得推荐。——《亚洲现代艺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