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传(重读伟人,追寻精神之源,坚定理想信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传(重读伟人,追寻精神之源,坚定理想信念)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4.85 4.3折 58 全新

库存4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光明, 罗传芳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0094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5195555

上书时间2024-11-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新版序言

在过去的18年中,作者曾应出版社之约,出过好几种马克思的传记或画传。它们以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在内容上追求简洁明了,在文字上力图通俗易懂,在那些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过于烦琐的学术问题上,尽量深入浅出。同时,本着对理论、对历史负责的学者本分,在不少问题上,我们提出了不同于通行观点的看法。这些书出版后,颇得各不同层次的读者好评,这对作者是很大的鼓励。

在准备本版《马克思传》时,作者又翻阅了以往所写的几篇序言。如今旧作重读,自我感觉也还有某种意味。兹摘录几段如下。

1998年中央党校出版社版的序言中写道:“以往年代描写领袖、导师时常见的那种令人生厌的‘文件腔’,今天实在不该再重复了。作者力图以平实客观的笔调去叙述事实,与事实无关的空头高论,则尽行略去。书中的评论,包括对这位伟大人物各时期的贡献和不足的评价,都确是作者本人的认识,并非违心之论。” 

2005年我们为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画传》所写的序言,交稿后被删掉了,换成了两篇由别人写的序言。这篇序言迄今并未发表过,因此下面准备作较长的引录:

 

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那是一个工业革命空前高涨的世纪,资本主义大踏步前进的世纪,也是一个和我们今天的现实仍然有着密切联系的世纪。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分析家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成就,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人的尊敬;他的名字与那一时代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密不可分;他的学说不仅给思想史增添了辉煌的卷页,而且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事情还不止如此。马克思的思想跨越了他的时代,对20世纪直至今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下半期,有一位并非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国学者评论说:马克思之后的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和马克思的对话。在笔者看来,这句话说得十分贴切,而且到当今也还继续适用。在今日世界上,当大批复杂而又尖锐的现实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时候,马克思的影子总是若隐若现地浮现出来,即使你想要绕过他,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马克思从来又都是一个引起无数争议和无数误解的人。当年他在世时,遭到他尖锐批判的各种社会势力厌恶他诅咒他,却并没有能阻止他的学说在生活中胜利前进;但随着他的学说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思想体系,对他的各种曲解和庸俗化就开始了。这些曲解和庸俗化往往把人们弄得绝望之至,避之唯恐不及,而后世共产主义运动中打着他的旗号犯下的灾难性错误,更把不少人推到了他的怀疑者和反对者行列里。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马克思学说的光辉似乎褪色了。于是在现如今的生活中,远离马克思、遗忘马克思,好像成了一件不但不使人尴尬,反而显得有点时尚的事情。

笔者就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有朋友高傲而轻蔑地宣布:我根本就不看马克思的书! 

我们无法赞同这种态度。面对这种轻飘飘的自负,我们想说,这对您,对任何一个有知识的人来说,并不是光荣,因为这里面显示的不只是无知,还有偏见。无知和偏见都不值得夸耀,因为它们加在一起,只会阻碍您接近事物的真相。

我们敢说,在马克思这样一位大思想家面前,任何一个愿意增进自己的知识,愿意用脑去想,用手去做,用思考去换得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并且愿意真诚地参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人,都没有理由忽视他。只有在你真正读了、想了之后,你才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否定性的意见。

那么,怎样去读通马克思呢?

依笔者之见,管用的办法,是直接去阅读马克思本人。这个阅读面应当是广泛的。首先当然是要读他的书,从他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从他花几十年心血写出来的巨著《资本论》,到他的大量其他著作、手稿和书信,读得越多越细,越有好处。还应当读读他的同时代人以及后世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信奉者和批评者的著作,这样才能从比较中去思考,去鉴别。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认真读通读透世界历史。马克思学说在根本上是一门历史科学,对于他的学说,也只有放在对世界历史的透彻认识中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

这种阅读,的确是个笨办法,但对于真正想搞清楚问题的人来说,我们实在看不出还有别的捷径可走。

 

2010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版的序言则写道:“马克思是古往今来思想家中重要的一位,应属不争的事实。即使在当今的世界上,马克思也仍然占有相当突出的历史位置。不论你对马克思持何种态度,只要你认真面对以各种方式困扰着我们的复杂纷繁的问题,试图深入地进行思考,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马克思学说看上去地位至高无上,流传普及甚广,几乎人人都是马克思学家,人人都可以对它发表一通评论和见解,但事实上透彻了解者极少。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说,往往不过是建立在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甚至任意猜测的层面而已。时至今日,在各式各样的解释、发挥和层出不穷的赞扬或责难中,马克思学说和马克思本人的形象愈来愈变得模糊不清了,真正认真地去研读原著并按照文本原意而不是自己的臆造去理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独立地研究马克思的原著,在今天是更加必要的。” 

以上几段引文,都是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氛围下发自内心的声音。

如前面所说,在我国,马克思学说号称“国家学说”,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肯下一番功夫,深入进去认真钻研一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马克思的褒贬,不是来自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理解,而只是简单地出自对现实政治的反应。这种情况,过去如此,于今尤烈。

1998年时,国人可读到的马克思传记还不多。除了弗兰茨•梅林那部内容丰富、有独到见解的《马克思传》之外,苏联、东德人所写的传记以及中国学者对马克思的各种介绍,官话、空话、套话太多,朴实的介绍和独立的分析太少,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作者当时关于不要“文件腔”,而要“以平实客观的笔调去叙述事实”的主张,正是针对这种令人厌烦的状况而提出的。

在那之后,在我国社会急剧变化背景下愈来愈突出的矛盾,几乎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激发了尖锐的意见分歧和争论。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克思的形象被弄得越来越模糊混乱,越来越无法辨认了。一方面,马克思被用来为一切现实政治需要做辩护;另一方面,相反相成地,批判者们把一切现实中的坏事都追溯到马克思那里,痛加詈骂。大家既无耐心也无兴趣去认真研究一下马克思本人,但不谋而合地要“分开走,一起打”,共同为败坏这个人的声誉而努力。有感于这种不可思议的混乱,我们才在随后的两个版本的序言中向读者们呼吁:不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利用马克思,不要拿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去曲解马克思,而要独立地研究马克思的学说! 

可是,这样的呼吁是不合时宜的。在一个充满喧闹的浮躁时代里,科学上的无私精神和求真态度并不被关心,对事物的本质穷究底蕴也显得多余,许多人只是热衷于“发声”,至于他发的这个“声”是否有站得住的根据,那就无所谓了。在充斥于网络的各种评论里,一些人把马克思描述成专制主义者、骗子和阴谋家,说他制造仇恨,煽动暴力,反对民主,反对科学,驱使人们去实现他的乌托邦狂想,甚至号召大家“打土豪,分田地”!另一些人大概自以为怀着善意,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成是晚年幡然悔悟、放弃先前错误理论主张的忏悔者……在这样的一片热昏胡话中,是谈不上正常的讨论的。

作者历来主张对马克思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作深入的重新研究,但不能同意用“歪批三国”式的起哄态度去对待历史。现在收入本书附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上的若干问题——对一位批评者的回应》,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对当前流行观点的回答。我们对这位批评者的许多意见都持异议,但认为他是愿意思考的和讲理的,这在网络上并不多见,因此是值得与之讨论的。我们希望,这种讨论有助于促使人们去真正读一点东西。

总之,我们的态度是:研究马克思,公正地、历史地认识马克思!这不只是为了历史,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正是这位19世纪的大思想家,立足于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和各种思想激烈辩论的背景上,要求人们不从自己头脑中的愿望而从认真分析经验、事实出发,深入到社会之中去剖析社会,根据各种人群的不同利益去考察他们的立场和政治态度,从现实矛盾与冲突的趋势中去展望历史的未来。他向自己提出了这项无比艰难但有莫大意义的工作,并把一生都献给了它。在他的思想努力中,确实有过大大小小的错误,但他在总体上把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他是反对一切压迫、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伟大民主斗士,坚信没有人民大众自己推动的民主必然是不真实、不完整的民主;他大力呼吁,只有人民通过自己的自觉性和斗争,把社会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实行自我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解放。所有这些,对于当今我们的进步,仍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张光明 罗传芳

2017年2月15日



导语摘要

本书是“千年*思想家”马克思的个人传记。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马克思的光辉一生。

全书从马克思诞生一直写到他去世,从他幼年时的成长,青少年时的求学、恋爱,到他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直至创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及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奔走、奋斗。

马克思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充满改造社会的理想并付诸实践,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影响深远。同时他也是富有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他与燕妮相濡以沫、至死不渝的爱情,他与终生挚友恩格斯感人肺腑的阶级友爱,成为传颂千古的美谈。

作者是曾供职于中央编译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全书融可读性、史料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精选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为读者深入了解马克思和他所处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商品简介

 

本书是“千年*思想家”马克思的个人传记。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马克思的光辉一生。

 

全书从马克思诞生一直写到他去世,从他幼年时的成长,青少年时的求学、恋爱,到他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直至创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及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奔走、奋斗。

 

马克思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充满改造社会的理想并付诸实践,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影响深远。同时他也是富有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他与燕妮相濡以沫、至死不渝的爱情,他与终生挚友恩格斯感人肺腑的阶级友爱,成为传颂千古的美谈。

 

作者是曾供职于中央编译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全书融可读性、史料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精选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为读者深入了解马克思和他所处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作者简介

张光明  1955年生,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世界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分野》《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等以及近百篇论文。


 


罗传芳   女,1959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的编辑、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另主编《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二十世纪聚焦》等多部著作。



目录

章  特里尔之子


无忧无虑的童年 


一个少年的志向 


浪漫大学生的爱情 


第二章  黑格尔的学生


发现黑格尔 


在“博士俱乐部”里 


普罗米修斯式的自白 


新闻出版自由的捍卫者 


为贫苦群众辩护 


《莱茵报》的精神领导 


第三章  在巴黎的十五个月


出国前夕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异化”与共产主义


友谊从这里开始 


《神圣家族》 


接到驱逐令之后


第四章  流亡布鲁塞尔


异地重逢 


《德意志意识形态》 


战友与论敌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 


再次被逐 


第五章  在战斗的年代里


重返巴黎 


《新莱茵报》面世 


民族问题 


在革命危机中 


法庭上 


在报纸的后日子里 


辗转于德法之间 


第六章  流亡伦敦的初岁月


艰难困苦的生活 


对革命的总结 


重建同盟 


分 裂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同盟的终结


第七章  冷寂的50年代


第恩街28号 


《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人 


永不知足的学者 


对“世界工厂”的观感 


欧洲政治评析 


东方问题 


“1857—1858年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八章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家庭悲欢 


与友人在一起 


马克思的性格 


第九章  60年代初的马克思


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 


反击福格特 


60年代初的家事 


又出困境 


关于拉萨尔 


第十章  国际的灵魂


成立宣言 


总委员会中的多面手


事业在前进


第十一章  写作《资本论》


舐犊之乐 


德国之行 


揭开剩余价值的秘密 


“沉默”被打破了 


第二卷和第三卷 


第十二章  巴黎公社前后


家庭中的变化 


关于普法战争的宣言 


与公社站在一起 


《法兰西内战》 


在一片围攻中 


第十三章  国际后时期的马克思


内部分歧的由来 


伦敦代表会议 


国际代表大会之前 


马克思在海牙 


尾 声 


第十四章  伦敦老人


老年马克思 


疗养中的马克思 


“顾问”马克思


从“收拾杜林”到反驳“苏黎世人” 


西欧工人运动的新景象 


第十五章  不断的探索


《资本论》的继续写作


如何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学笔记 


第十六章  走向生命的终点


晚年时光 


痛失伴侣 


辗转疗养 


与世长辞 


附录一  马克思年谱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上的若干问题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千年*思想家”马克思的个人传记。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马克思的光辉一生。


全书从马克思诞生一直写到他去世,从他幼年时的成长,青少年时的求学、恋爱,到他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直至创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及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奔走、奋斗。


马克思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充满改造社会的理想并付诸实践,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影响深远。同时他也是富有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他与燕妮相濡以沫、至死不渝的爱情,他与终生挚友恩格斯感人肺腑的阶级友爱,成为传颂千古的美谈。


作者是曾供职于中央编译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全书融可读性、史料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精选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为读者深入了解马克思和他所处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主编推荐

张光明  1955年生,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世界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分野》《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等以及近百篇论文。

 

罗传芳   女,1959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的编辑、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另主编《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二十世纪聚焦》等多部著作。



精彩内容

章  特里尔之子

 

无忧无虑的童年

 

坐落在摩泽尔河畔的特里尔小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河水在不远处静静地流过,树林环抱着一幢幢别致的房屋。在城外的小山丘上,散布着一片片葡萄园,好像绿色的绒毯上点缀着颗颗红宝石。

特里尔城当时的人口不过15000人,却因历史悠久而闻名。这个地方保留着大量古代文明的遗迹:古罗马时代的皇帝行宫,公共澡堂,著名的“黑门”,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教堂。

所有这些都足以让本城居民感到自豪。事实上,直至今天,特里尔仍然是旅游者喜欢光顾的地方,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各式古老的建筑之间,常年都徜徉着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游客。

19世纪,特里尔所属的莱茵省是德国发达的地区。早在1795年,革命的法国兼并了莱茵省,此后20年内,本省居民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成果。先前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捐税义务被废除了,所有成年男子都成了法律上平等的公民。在这样的环境中,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特里尔人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即使当普鲁士王国1814年收回莱茵省之后,这种精神仍旧保留了下来,任凭当局怎么压制,也消灭不了它。

城中布吕肯巷664号一幢式样普通但十分适用的小楼,是犹太人律师亨利希•马克思一家的住宅。亨利希•马克思深受本城居民尊敬,他为人温和正派,工作勤勉踏实,同时也很有教养。除了精通法律外,他对古典文学和伟大哲学家的思想颇为熟悉,对近代以来的自由人道思想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他特别推崇法国伟大启蒙学者的著作,盼望着在普鲁士也能出现一部法国式的自由主义宪法和代议制度。1816年,他放弃犹太教,加入了路德派教会。谦让平和的亨利希•马克思也有热情洋溢的时候:1834年1月18日,他在当地俱乐部的一次宴会上兴之所至,大胆地起立向法国国旗致敬并高唱《马赛曲》!这个不寻常的举动竟使这位温和的律师在政府眼里成了政治上的可疑分子。

1818年5月5日,亨利希•马克思的荷兰裔妻子罕丽达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取名卡尔。当时,父母和亲友谁也不可能想到,正是这个卡尔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思想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导师。他们只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子承父业,做一个受人尊重的、有学识的人。由于卡尔之前的一个男孩很早就夭折了,卡尔就成了家中的长子,父母对他悉心照料,呵护备至。

1819年10月1日,卡尔才一岁多的时候,全家从先前的住宅搬到了西梅昂街1070号(如今是8号)。这所房子是卡尔的父亲买下来的,距离“黑门”很近,卡尔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卡尔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家庭生活宽裕,卡尔本人又聪明活泼、惹人疼爱,这使他的童年时代充满了阳光。在家中的兄弟姐妹群里,卡尔是当然的中心。他精力充沛,脑筋灵活,他的想象力简直层出不穷,游戏时总能拿出新鲜玩意儿来。有时候,他顽劣得像个小暴君,把姐妹们当作驾车的马,驱赶着她们飞跑,从小山丘上疾冲而下;有时候,他用一双肮脏的小手去揉生面团,拍成一个个“蛋糕”,要姐妹们吃下去。但奇怪的是,姐妹们在这样的恶作剧面前却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的卡尔有着让她们心悦诚服的本领:他那小脑袋里装满了故事,当一番淘气举动过后,他会在一群孩子中间讲述美妙动人的故事,让他们全都听得入迷。

卡尔在左邻右舍中有许多年龄相仿的朋友,他们都很喜欢他,乐意跟他在一起玩耍。离西梅昂街1070号不远的地方,住着本城的枢密顾问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一家。少年时,卡尔同威斯特华伦家的两个孩子——姐姐燕妮和弟弟埃德加尔交上了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纵情欢笑。

 

一个少年的志向

 

特里尔中学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拥有一些出色的学者和科学家,学校教育以贯彻自由主义精神著称。校长维登巴赫是一位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认为必须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关心社会进步、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教师里面也有不少崇尚自由主义思想、深深厌恶专制主义统治的进步人士。

12岁那年,卡尔•马克思进入这所学校学习。

中学的学习课程范围是广泛的,但卡尔并不觉得吃力。他天资聪颖,领会力强,能够轻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