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门:木心风格的意义
  • 拱门:木心风格的意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拱门:木心风格的意义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1.44 6.1折 68 全新

库存36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童明 著,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85490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749434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是一个审美力削弱的时代吗?

木心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中国文学在他的风格中获得了极丰富的世界性内涵。

有一个悖论,木心对我们现在的文学状态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学中却是“常态”。

……世上有各种拱门,或彰显帝国的荣耀,或庆祝胜利、象征凯旋,或支撑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坚固优雅的弯度,升至神圣之顶点。

思想、艺术,因两种反力的相互作用而达均衡稳固,是隐形的拱门:民族和世界、东方和西方、现代与古典、新创与传承、激情中的反讽、雌雄同体的想象力。

现代艺术的一半是稍纵即逝的当下,另一半是不变的永恒,波德莱尔如是说。

而木心有句:“如拱门之半,我危弱欲倾;如拱门之另半,你危弱欲倾;两半密合而成拱门,年华似水穿流,地震,海啸,拱门屹立不动 ……要知你的强梁在于我,皆因我的强梁在于你啊。”

木心通常不肯谈自己,所以,童明这一部文学批评集《拱门》,也可视为木心与童明将近30年的“老友对话折射集”,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童明,马萨诸塞大学英美语言文学博士,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加州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八十年代初任联合国纽约秘书处译员。


主要著作有:《美国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增订版,2008),《现代性赋格: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启示录》(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修订版,2019),《解构广角观:当代西方文论精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编有木心精选集:《木心诗选》和《豹变:木心短篇循环体小说》。英语译有木心小说:An Empty Room: Stories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2011)。



目录

 


[序]


 


[木心手稿图]


 


[辑一]


木心风格的意义:论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汉语文学


《大卫》的妙趣


读《末期童话》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的情诗


 


[辑二]


木心致歌德


论文学虚构中的互文现象:兼论对木心“非原创”和“抄袭”的指责


《豹变》代序


 


[辑三]


写于2021年12月21日


花市情人们的决心


一副对联里的故事


 


[致谢]



内容摘要

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是一个审美力削弱的时代吗?


木心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中国文学在他的风格中获得了极丰富的世界性内涵。


有一个悖论,木心对我们现在的文学状态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学中却是“常态”。


……世上有各种拱门,或彰显帝国的荣耀,或庆祝胜利、象征凯旋,或支撑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坚固优雅的弯度,升至神圣之顶点。


思想、艺术,因两种反力的相互作用而达均衡稳固,是隐形的拱门:民族和世界、东方和西方、现代与古典、新创与传承、激情中的反讽、雌雄同体的想象力。


现代艺术的一半是稍纵即逝的当下,另一半是不变的永恒,波德莱尔如是说。


而木心有句:“如拱门之半,我危弱欲倾;如拱门之另半,你危弱欲倾;两半密合而成拱门,年华似水穿流,地震,海啸,拱门屹立不动 ……要知你的强梁在于我,皆因我的强梁在于你啊。”


木心通常不肯谈自己,所以,童明这一部文学批评集《拱门》,也可视为木心与童明将近30年的“老友对话折射集”,弥足珍贵。



主编推荐

童明,马萨诸塞大学英美语言文学博士,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加州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八十年代初任联合国纽约秘书处译员。

主要著作有:《美国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增订版,2008),《现代性赋格: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启示录》(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修订版,2019),《解构广角观:当代西方文论精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编有木心精选集:《木心诗选》和《豹变:木心短篇循环体小说》。英语译有木心小说:An Empty Room: Stories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2011)。



媒体评论

★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童明先生,木心的至交,他有木心研究系列。

★  童明(加州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木心先生在世时,我们时常对话,可称为“正式”的却只有两次。一次是1993年夏天,我受加州州立大学的委托去找他;另一次在2000年秋季,应罗森科兰兹基金会的邀请。所谓“正式”,其实很自由,无所不谈。他不愿把我们的谈话归于“访谈”一类,一直以“木心和童明的对话”称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