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叶舒宪著
  •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叶舒宪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叶舒宪著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3.88 4.8折 92 全新

库存2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舒宪 著, 黄怒波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4903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2元

货号29708193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总序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始的时候,人文学者面临从知识的阐释者向生产者、促进者和管理者转变的机遇。由“丹曾文化”策划的“丹曾人文通识丛书”,就是一次实践行动。这套丛书涵盖了文、史、哲等多个学科领域,由近百位人文学科领域优秀的学者著述。通过学科交叉及知识融合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的生命教育和心理机制,让更多受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形成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审美品格。

这些学科并没有超越出传统的知识系统,但从撰写的角度来说,已经具有了独特的创新色彩。首先,学者们普遍展现出对人类文明知识底层架构的认识深度和再建构能力,从传统人文知识的阐释者转向了生产者、促进者和管理者。这是一种与读者和大众的和解倾向。因为,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让学者和大众之间的关系终于有了教学互长的机遇和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再教“谁是李白”了,而是共同探讨“为什么是李白”。

所以,这套丛书的作者们,从刻板的学术气息中脱颖而出,以流畅而优美的文本风格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新的人文知识层次,展现了新时代人文学者的精神气质。

这套丛书的人文视阈并没有刻意局限,每一位学者都是从自身的学术积淀生发出独特的个性气息。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笔下的传统人文世界展现了新的内容和角度,这就能够促成当下的社会和大众以新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传统社会。

最重要的是,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为了适应互联网社会的到来。它的知识内容将进入数字生产。比如说,我们再遇到李白时,不再简单地通过文字的描写而认识他。我们将会采取还原他所处时代的虚拟场景来体验和认识他的“蜀道”,制造一位“数字孪生”的他来展现他的千古绝唱《蜀道难》的审美绝技。在这个意义上,这套丛书会具有以往人文知识从未有过的生成能力和永生的意境。同时,也因此而具备了混合现实审美的魅力。

当我们开始具备人文知识数字化的意识和能力时,培育和增强社会的数字素养就成了新时代的课题。这套丛书的每一个人文学科,都将因此而具有新的知识生产和内容生发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国家消除了绝对贫困之后,我们的社会应当义不容辞地着手解决教育机会的公平问题。因此,这套丛书的数字化,就是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解决方案。

有观点认为,当下推动教育变革的六大技术分别是:移动学习、学习分析、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助手(数字孪生)。这些技术的最大意义,应该在于推动在线教育的到来。它将改变我们传统的学习范式,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引发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化。

这套丛书就是因此而生成的。它在当前的人文学科领域具有了崭新的“可识别性”和“可数字性”。下一步,我们将推进这套丛书的数字

资产的转变,为新时代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提供一种新途径、新范式。而我们的学者,也有获得知识价值的奖励和回报的可能。感谢所有学者的参与和努力。今后,你们应该作为各自学术领域C2C 平台的建设者、管理者而光芒四射。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主编

黄怒波

2021 年3 月



导语摘要

作为人类想象力的早期呈现,神话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密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是一部包罗丰富的世界神话入门读物,它既以生动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其祖源——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古埃及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韩国神话、日本神话和原住民神话等,也以新视角解读了鸿蒙盘古、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等中国神话,涵盖广阔,洋洋大观。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也是对世界各悠久古文明的精神溯源。作者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结合大量新发现的考古证据和知识,穿越时空隧道,探索了各民族神话深厚的文化蕴含,以及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背后深远的神话渊源,如新年与饺子、端午与中医、七夕与织女等礼俗背后的神话观,进而揭示出丰富多彩的神话宝库中潜藏着的各种文明密码和文化“潜规则”。



作者简介

叶舒宪
----------------------------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主编丛书12套,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文学人类学教程》等60余部,译著有《萨满之声:梦幻故事概览》等7部。
黄怒波
---------------------------- 
笔名骆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目录
第一讲 引 论 \ 1
第二讲 世界神话:神话学的东渐 \ 22
第三讲 苏美尔、巴比伦神话 \ 40
第四讲 古埃及神话 \ 59
第五讲 希伯来神话 \ 77
第六讲 克里特、迈锡尼神话 \ 94
第七讲 希腊罗马神话 \ 114
第八讲 印度、北欧神话 \ 135
第九讲 凯尔特神话 \ 153
第十讲 日本、韩国神话 \ 168
第十一讲 原住民神话 \ 184
第十二讲 中国神话概说: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 200
第十三讲 鸿蒙、盘古:华夏创世神话的原型 \ 226
第十四讲 伏羲、女娲 \ 248
第十五讲 黄帝、炎帝、蚩尤 \ 270
第十六讲 尧舜禅让:儒家的政治神话 \ 292
第十七讲 鲧禹治水 \ 314
第十八讲 夏启升天:夏代神话历史 \ 329
第十九讲 后羿射日:神话原型批评的中国化 \ 348
第二十讲 西王母、玉皇、灶神 \ 368
第二十一讲 新年与饺子 \ 393
第二十二讲 端午与中医 \ 409
第二十三讲 七夕与织女 \ 428
第二十四讲 玄鸟生商与凤鸣岐山:商周图腾的变迁 \ 445
第二十五讲 少数民族神话 \ 462



内容摘要

作为人类想象力的早期呈现,神话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密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是一部包罗丰富的世界神话入门读物,它既以生动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其祖源——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古埃及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韩国神话、日本神话和原住民神话等,也以新视角解读了鸿蒙盘古、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等中国神话,涵盖广阔,洋洋大观。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也是对世界各悠久古文明的精神溯源。作者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结合大量新发现的考古证据和知识,穿越时空隧道,探索了各民族神话深厚的文化蕴含,以及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背后深远的神话渊源,如新年与饺子、端午与中医、七夕与织女等礼俗背后的神话观,进而揭示出丰富多彩的神话宝库中潜藏着的各种文明密码和文化“潜规则”。



主编推荐

叶舒宪
----------------------------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主编丛书12套,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文学人类学教程》等60余部,译著有《萨满之声:梦幻故事概览》等7部。
黄怒波
---------------------------- 
笔名骆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精彩内容

第一讲

 

第一讲为引论部分,主要介绍一下本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本书的学术背景主要是依托“神话学文库”一辑和二辑两套丛书。该丛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结项成果。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包括世界神话作品和神话学研究的全球新成果,突出中国神话的跨学科研究,两辑总计38 部书。依托这38 部书链接本书之外的相关内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宽阔的学术野。

本书将世界神话分为外国神话和中国神话两部分,虽然题目为“世界神话二十五讲”,但实际上主要侧重于中国神话。前十一讲为外国神话欣赏,主要侧重世界几大文明古国的神话遗产, 包括苏美尔和巴比伦神话、古埃及神话、希伯来神话、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以及希腊罗马神话、印度和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等。在这一部分中,有一些内容是今天常规教育基本没有涉及的,例如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凯尔特神话等,在过去的大学和中学课程中几乎都没有提到,这是我们为弥补缺陷而专门设计的。因为它们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渊源。中国之外的东方神话以日本、韩国的神话为代表。本书还特别增加了以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非洲的部落民等为代表的原始民族的神话,即原住民神话的内容。

中国神话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从第十二讲到第二十五讲,除了第十二讲带有中国神话概说的性质以外,其余每一讲都会涉及一个中国神话专题。例如,第十三讲为鸿蒙神话和盘古神话, 第十四讲为伏羲女娲神话,第十五讲为黄帝、炎帝与蚩尤的神话。这三讲主要介绍中国神话中具有老祖宗性质的神祇和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在后世的传播和影响。从第十六讲开始进入了传说历史中的夏商周时代,主要讲尧舜禅让的著名传说、鲧禹治水与夏王朝的建立、夏启上天、后羿射日、西王母神话等。接下来的三讲把中国神话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联系在一起,分别介绍新年与饺子、端午与中医、七夕与织女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的内容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具有深刻的神话观念底蕴。第二十四讲的题目为“玄鸟生商与凤鸣岐山”,主要内容为商周两个朝代的神圣图腾动物及其变化情况。最后一讲专门介绍汉族以外的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情况。

以上为本书的大致内容,本书主要面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旨在介绍与普及有关世界各国神话和神话学研究的学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认识人类各民族神话遗产,启发读者探寻神话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本书在每一讲后都附了多部相关的学术专著,以引导有需要的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

本书的切入点为一个跨学科的新角度—— 文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虽然本书的对象为世界各国神话,但同样有理论的高度,那就是“大传统小传统对接”的理论。大传统指的是先于文字的文化传统,我们讲的神话内容,除了以语言文字讲述的,还有很多以图像的形式存在。因为在没有文字的时代,神话是由图像造型表达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神话讲成了具有大约1 万年传统的人类表达过程。所谓小传统指的是用文字书写的文化传统,最早的汉字叫甲骨文,在甲骨文以后形成的神话称为小传统神话。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简单的父亲、儿子的关系,这样就通过今天的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理论把这些图像神话的内容脉络发掘了出来,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神话体系,这就是所谓的新理论、新方法提供的新知识观。

本书的神话欣赏和分析,所运用的方法是四重证据法。因为今天我们认知神话这个对象与古人不同,古人只是面对神话的文字文本或者口头讲述,而我们今天有了更为丰富的四重维度的知识。我们把传世文献等古书中记载的神话叫作“第一重证据”,把新发现的出土文字,也就是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等考古材料中发现的文字叙事称为“第二重证据”,第二重证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丰富第一重证据的内容。第三重证据主要指的是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是民间的活态传承文化,即老百姓能够表演、演唱的神话以及礼俗,这部分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极少被提及。第四重证据专指考古发现的文物和图像,其中有很多属于史前先民崇拜的偶像,也就是常说的神像和神话形象。与单纯依靠文字的叙事完全不同,运用四重证据法讲述的神话,呈现为立体式的,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所在。

我们把这两部分叫作“理论引领”和“方法论引领”。所谓“理论引领”主要体现在《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这部书中。它主要是指文化大小传统的重新划分,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讲述中举一些例证,作具体说明。2013 年出版的《文化符号学》是“神话学文库”中的一部,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的学者集体撰写,主要突出了文化大传统如何制约和影响文化小传统。此外,之所以将四重证据法作为本书的方法论引领,是因为我们欣赏神话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故事层面和人物形象上,而是要发掘神话叙事背后的文化底蕴,这就需要用到四重证据法。

远古人类的神话叙事是一种最初的文化原编码方式,原编码和远古人类的信仰有关,所以我们的研究角度就是把神话当作信仰支配的文化原编码,它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制约作用。21 世纪在中国有一部非常畅销的小说,后来又被拍成了电影,就是大家熟知的《狼图腾》。作者根据他在内蒙古下乡插队时体验的草原生活,提出对中国图腾崇拜的新看法:当代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却不知最早的龙其实就是狼,龙头就是狼头,所以他提出用狼图腾来恢复华夏民族的战斗精神。但是书中的有些内容对一般读者来说只是看看热闹,到底是什么图腾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我们在神话原编码的意义上, 用四重证据法重新进入史前文化, 看看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图腾。因为华夏民族的共祖叫黄帝,黄帝在史书中的雅号为“有熊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叫作“有熊国”,与狼并没有关系。但问题就在于我们需要从大传统视野弄清楚究竟哪一种神圣的动物才是华夏祖先的图腾。针对狼图腾文化的流行, 我在2007 年专门写了一本《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其中涉及的黄帝、炎帝、蚩尤会在后文专门介绍,这里先针对龙作一个提示。

图1-3 给大家展示的是距今3000 多年在河南安阳商代后期王后墓中出土的文物,一般把它叫作“玉龙”。仔细观察,能够看出来这个玉龙就是一个猛兽的头加上类似蛇的身躯而已,但我们需要考证这个兽头是什么兽。国人能够在陆地上见到的大型猛兽有两种:一种是熊,另一种是老虎,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个上下都是獠牙的熊头。

熊跟龙有什么关系?其实熊跟龙有着渊源深远的组合关系,这一点从熊头蛇身的商代玉雕龙上就能明白。商代玉雕龙与我们今天熟悉的尤其是故宫的龙造型完全不同,因为这是一个由神话嫁接出来的组合动物。只有深入到更久远的历史脉络中,才会看到远古时期的人对于熊的崇拜。过去我们知道熊很厉害,从熊虎为旗等一些说法中就能看出古人是把熊排在老虎之前的,在古人看来,熊是排在第一位的。

这是一件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汉代人用来点油灯的灯台(图1-4)。灯台表面用了一层绿釉,所以我们一般把这种陶器叫汉绿釉。这件汉绿釉陶灯台以熊的形象为主体。至于为何选用熊的形体,这与汉字“熊”有关。“熊” 的本字是去掉下面四点的“能”,是生命力、能量的意思。为什么跟熊有关?因为熊身体的能量能够支持它6 个月冬眠时间,熊也因此成为古人想象出来的生命能量的象征物。古代人点油灯都希望能够源源不断、灯火长明,所以古人在做灯台时选择神熊作为造型,也就明确表达了“能”的意思。这样的神话信仰如果只讲黄帝有熊,或者《山海经》中的熊山、熊穴,那么便不能挖掘出其背后的神话底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