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8.65 5.8折 ¥ 49.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曲楠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8961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668506
上书时间2024-10-21
很多人都会对犯罪案件感兴趣,甚至有人为此深深地着迷,做着一个又一个精彩刺激的侦探梦。制作精良的探案类书籍和影视剧总能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护者,其中的某些情节即使在很多年之后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并愿意腾出大量的时间来回顾、分析与研究。
那么,什么是犯罪呢?犯罪是指人们触犯了法律,从而构成了罪行,即做出某些违反法律的、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的后果就是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犯罪本身其实是一种行为,违反刑法且有责就是犯罪行为。就犯罪行为的界定而言,大到凶残无比的谋杀,小到擦肩而过时绊了别人一跤,都可能被列入犯罪行为的范畴。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犯罪行为既会让人觉得恐惧,也会莫名地令人激动。暴力犯罪则是最容易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一种犯罪。每当知道自己每天生活的狭小范围内发生了暴力犯罪时,大部分人会吓得天色一暗就不敢再独自出门;但当人多起来的时候,大家又会不自觉地聚集在案发现场附近围观、议论。就比如之前有一则新闻报道,某广场发生了一起仇杀案,在凶手逃逸之后,围观群众将整个案发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甚至一度给公安人员的侦破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阻碍。
对于法律的维护者来说,比如正义的化身——警察,他们往往对犯罪行为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反感和厌恶。他们的职责就是减少和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并且按照法律规定对落网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罚。为了打击和减少犯罪行为,社会各界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拿出比较完善或不太完善的解决方案,比如培训更精英的警察、安装呈网络分布的监控设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以及制定更严厉可行的制裁办法等,来预防和惩治犯罪。客观地说,这些办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它们更多的还是作用于案发之后,帮助警员们更快地将罪犯抓捕归案,并且把犯罪行为驱赶到更为隐蔽的角落里去。
对于人类行为分析领域的专家们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分析研究来深入理解犯罪行为的成因,从而在根源上降低犯罪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但专家们的研究只能给出一些极为抽象的概念,这会令非专业人士变得失去耐心,他们当然不会有兴趣去关注诸如“这依赖于情境,个体对情境的反应以及任何可能的变量”之类的句子。究其原因,在于人类行为本身的复杂性,综合多种确定及不确定的因素后就会得出更多复杂而多元的答案,而这些答案的指向性会变得非常模糊。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数人是难以容忍和认同这些指向性非常模糊的答案的,人们更喜欢单一、直接的解决方案,所以诸如《50招轻松改变生活》之类的书籍才会颇受人们的青睐。
可是,在犯罪行为方面我们却难以用同样的方式写出一些较为全面的、合理的犯罪预防措施手册。我们只能通过分析“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又会引发什么样的犯罪行为”的方式,来帮助人们了解并预防一部分犯罪行为的出现。
本书从变态心理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文化信仰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和群体性犯罪5个方面着手,以20个轰动世界的惊天大案为例,以扎实专业的心理、法律理论做支撑,以跌宕起伏的案情发展为主线,为我们推开了犯罪心理的隐秘之门,这里有恐怖分子,有,更有杀妻灭子者、灭门案制造者和种族大屠杀……
本书适用读者:对犯罪和犯罪心理感兴趣的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曲楠
知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致力于研究犯罪心理学、通俗心理学,策划出版多部心理科普图书,代表性作品有《犯罪心理揭秘》《自控力》等,长期占据心理学图书畅销榜,深受读者喜爱。
第一章扭曲的灵魂—变态心理犯罪 /001
引子:心理变态与犯罪 /002
卡钦斯基:从天才到恐怖分子 /004
泰德·邦迪:女大学生杀手 /012
加里·里奇韦:“绿河杀手” /022
乔伊·考特尼:性侵与杀戮 /029
辛德拉·布鲁克案:恋童癖杀手 /038
第二章迷失的少年—未成年人犯罪 /047
引子:未成年人与犯罪 /048
骗了整个国家的15岁少年 /051
被判终身监禁的12岁少年 /059
小小年纪的恶魔如何诞生 /069
福田孝行:奸母杀女的冷酷杀手 /080
第三章 文明的冲突—文化信仰犯罪 /091
引子:文化信仰与犯罪 /092
乔治·雷诺德重婚案:对法律的挑战 /094
卓别林驱逐案:联邦调查局的污点 /100
赵承熙:冷酷的校园杀手 /108
陈明东:华裔灭门案 /119
凯西·安东尼:她是杀害女儿的凶手吗 /124
黑人马丁被枪杀案:法律与民意的较量 /134
第四章 膨胀的欲望— 侵犯财产犯罪 /143
引子:物欲膨胀与犯罪 /144
康拉德·兹德兹拉克:变装抢劫案 /147
罗伯特·麦克唐纳:陨落的政坛新星 /153
维克多·拉斯体格:卖掉埃菲尔铁塔 /160
第五章 群魔乱舞—群体性犯罪 /169
引子:群众与犯罪 /170
“路西法效应”:种族大屠杀 /172
“九月惨案”:“无套裤汉”的狂欢 /184
本书从变态心理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文化信仰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和群体性犯罪5个方面着手,以20个轰动世界的惊天大案为例,以扎实专业的心理、法律理论做支撑,以跌宕起伏的案情发展为主线,为我们推开了犯罪心理的隐秘之门,这里有恐怖分子,有,更有杀妻灭子者、灭门案制造者和种族大屠杀……
本书适用读者:对犯罪和犯罪心理感兴趣的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曲楠
知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致力于研究犯罪心理学、通俗心理学,策划出版多部心理科普图书,代表性作品有《犯罪心理揭秘》《自控力》等,长期占据心理学图书畅销榜,深受读者喜爱。
再美也美不过想象
娜娜是一个22岁的女孩,她有严重的洁癖,常常不可控地反复洗手、洗脸,已经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其实,洁癖也是完美主义倾向的一种表现。娜娜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她希望自己是个纯洁、美好、善良的女孩,她尤其看重洁身自爱这一点,觉得女孩子就应该矜持。
为了缓解自己的洁癖,娜娜决定去看心理医生。在路上,娜娜遇到了一个男人,立刻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想洗脸的冲动,因为她觉得这个人的样子沾到了自己的脸上。其实,娜娜在家里也会有类似的冲动,当她吃饭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特别是男性,她就会有强烈的呕吐感,她害怕将对方的样子吃下去。尽管娜娜一直告诉自己这只是想象在作祟罢了,但她就是无法控制自己。
心理医生在了解了娜娜的基本情况之后,决定采用意象对话技术,来帮助娜娜挖掘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意象,并通过改变意象来帮助娜娜克服病态的洁癖。
意象对话技术是心理咨询治疗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和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都很看重意象对话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在他们看来,意象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欲望和念头。比如,弗洛伊德认为蛇具有性的象征意义,因为蛇的形状与男性性器官十分相似。如果一个人梦见了蛇,那么就说明这个人的心灵深处隐藏着性的欲望,而心灵深处则被称为潜意识。除了做梦之外,意象对话技术也可以让人的潜意识浮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很难意识到潜意识的存在,但潜意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首先,心理医生引导娜娜进行放松。一个人只有在放松状态下,他的潜意识才会浮出水面。然后心理医生引导着娜娜进行想象。在娜娜的想象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意象,不受意识的控制,会自己出现和改变,与做梦十分相似。这些想象中的意象和做梦时的意象一样,都具有象征意义。
在娜娜的想象中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一个是最纯洁的圣女,她身着白衣,看起来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仙子。另一个则是最肮脏的魔鬼,他身着黑色大氅,看起来阴暗而丑陋,还露出了十分邪恶的表情。娜娜告诉心理医生,她一直觉得魔鬼和圣女本应该正邪不两立,但他们却说:“我们永远不会分开。”
如果说圣女代表着善的力量,那么魔鬼就代表着恶的力量。在人类社会中,善与恶虽然是对立的,但却是共生的。也就是说,没有恶就没有善。人们总希望通过努力来消灭恶的力量,甚至会在自身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试图召唤“圣女”,借助“圣女”的力量消灭“魔鬼”。但“魔鬼”的力量永远不会被消灭,因为善与恶本就是一体的,“魔鬼”的背后有“圣女”的力量来源,“圣女”将自己的力量交给了“魔鬼”。“圣女”和“魔鬼”表面上虽然势不两立,但实际上他们是同谋。
对于娜娜来说,她不知道想象中的意象到底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就像一个普通人无法理解自己梦中那些光怪陆离的情景一样。于是心理医生将意象的象征意义解释给娜娜听,告诉娜娜圣女与魔鬼同在。心理医生决定引导娜娜进行一次全新的想象,在接下来的想象中,心理医生会有意地改变娜娜的意象,从而达到改变其潜意识的目的。而这个全新的积极意象就是圣女与魔鬼同在。
在娜娜再次渐渐放松之后,心理医生引导着娜娜想象一座房子。然后问娜娜:你想象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开着门?娜娜说她看到了一栋没有门的房子。心理医生说:“房子一定有门,你仔细找找看,不要着急。”但娜娜就是找不到房子的门,心理医生在进行了三次反复引导后,娜娜才终于看到了门。
在接下来的引导中,心理医生引导着娜娜通过门进入房子中。娜娜第一次试图进去,但没有成功,不过在心理医生的鼓励下,她还是成功走进了房子里。娜娜走进的房子很空,还有许多灰尘。于是心理医生引导着娜娜再仔细看看房子里面有什么。娜娜说她看到了一架钢琴,还有一尊圣母像。渐渐地,圣母像动了,好像活了一样。娜娜坐在椅子上,说自己突然看到了魔鬼,她很害怕。
发现娜娜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心理医生立刻告诉她:“放松,放松。你就看看他,他是什么样子?”娜娜说:“魔鬼的脸上有许多血,他就悬在半空中,嘴里不停地诅咒着,我感觉他的诅咒沾在了我的脸上,我想洗脸。楼上有许多死人骨头,看起来既肮脏又邪恶。魔鬼现在正在用一口大锅煮毒药,毒药沾到了我的手上,我想洗手。”
就在这时,心理医生突然叫醒了娜娜,让她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并让娜娜留意周围的环境,然后告诉她此刻她正在心理咨询室内,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她的想象而已,魔鬼不存在,毒药也不存在,更别提会沾到她的手上了。虽然心理医生并未改变娜娜想象中的原有意象,但这种突然的唤醒,也让娜娜进入了真实情景中,帮助她学会区分现实与想象的不同,也有助于她的治疗。
娜娜告诉心理医生,她还是有强烈的想洗手的冲动。心理医生问道:“你觉得自己的手不舒服,是因为真的沾上了毒药吗?”娜娜回答说:“不是。”心理医生继续问道:“在你的想象中,你的手沾上了毒药,但你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的你正在心理咨询室内,你要体会一下自己手部的真实感受。现在告诉我,你能区分出想象和真实的感受吗?”娜娜回答说:“在我的想象中,我的手沾上了魔鬼的毒药。但真实感受却是,我正坐在心理咨询室内,手放在衣服上,感觉很舒服。”这说明,娜娜已经学会了区分想象与现实。这样一来,每当她想象别人的样子沾在她脸上或手上,产生洗脸、洗手的冲动时,她就可以试着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现实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上。
娜娜之所以会产生病态的洁癖,与她追求完美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娜娜想让自己像圣女一样纯洁,因此无法忍受一切肮脏的东西,包括性在内。于是娜娜会压抑内心的一切稍显邪恶的念头,这种压抑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让她产生了许多心理障碍。如果娜娜能做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不是圣女,并且不再压抑性之类的欲望,那么问题就会随之消失。
完美主义强迫症的患者会追求极致的善、纯洁和完美,不允许自己有一点不好的地方,从而将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压抑下去,于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就出现了。在他们的想象中,自己是完美的,那么自己的另一半也必须是完美的,他们会想象出一个完美情人的形象,并且憧憬着一段完美的爱情。但这只能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现实中不会有完美的爱情存在。现实世界永远无法与想象的世界相媲美,因此他们会欺骗自己,将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
提起性,人们常常会联想起本能和欲望。在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心中,性则代表着肮脏,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去享受性生活,即无法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欲望和本能。他们会按照“完美”的标准来压抑自己的欲望,但是越压抑就越危险。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十分纯洁的人物形象,她就是妙玉。她和上述案例中的娜娜一样也有很严重的洁癖,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就因为刘姥姥用她的茶杯喝了茶,她就再也不肯要那茶杯了。作为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妙玉对性的压抑十分强烈,她在被劫之前曾有过“听猫叫春而走火入魔”的经历,由此可见她所压抑的性在潜意识中是多么强烈。
完美主义者通常很难遇到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情人,为此他们会把偶像明星,甚至某个动漫人物当成自己的完美情人,这使得他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爱情。因为当完美主义者将想象中的完美情人与现实中的恋爱对象进行比较的时候,会发现现实中的恋爱对象一无是处,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即使完美主义者十分幸运,真的遇到了与想象中完美契合的情人,他也很难全身心地去享受爱情,因为他已经困在完美的枷锁中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真实需求。
小小年纪的恶魔如何诞生
人们为什么会害怕暴力和死亡呢?大概是因为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那么,假如从来没有人教导过孩子暴力甚至暴力致死是错误的,是恐怖的,孩子在心中又会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呢?
在伦敦以北大约275 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非常贫穷的小镇,名叫纽卡斯尔。1968 年5 月25 日,镇上的一个男孩被发现死在了一栋房子的地板上。死去的男孩名叫马丁·布朗,年仅4 岁。大人们一边等待着警察的到来,一边议论纷纷地猜测着马丁是如何死亡的,他们猜马丁大概是不小心吃了大人没藏好的老鼠药吧,显然家长应当为马丁的死负责。
这时候,年仅10 岁的玛丽·贝尔带着她的好朋友罗拉向这座房子走过来。大人们当然不想让小孩子见到这样的场景,于是不约而同地把她们挡在了外面。“我只是想带罗拉来看看马丁的尸体。”长着一头黑发、有着一双锐利的蓝眼睛的玛丽·贝尔笑嘻嘻地告诉大人们自己来的目的。果然是惹人生厌的年纪,大人们一边责备玛丽不懂事,一边将她们哄了出去,同时也在惊讶这两个小女孩的胆子怎么这么大。
房间是进不去了,于是玛丽和罗拉试图去别的地方继续自己的“游戏”,或许在她们心里确实认为这只是一个游戏。第一站是马丁阿姨的家,她们要去报告自己的发现。“马丁死了。”这是两个小女孩敲开门之后的第一句话,马丁的阿姨瞬间惊呆了。不过玛丽丝毫不做理会,而是继续用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词汇描述着马丁死时恐怖的样子。
马丁的阿姨开始还祈祷这只是个恶作剧,不过随后这一消息就被证实了,马丁的阿姨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她并没有把玛丽的表现放在心上,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总是那么令人讨厌,行为举止也总是不合时宜。但玛丽一直在旁边喋喋不休,夸张的描述和幸灾乐祸的态度终于让马丁的阿姨感到忍无可忍,于是两个小女孩再次被轰了出去。
事发第二天就是玛丽的生日,不过大概也没有人会记得。玛丽的母亲是个妓女,在16 岁的时候生下了她,至于玛丽的父亲到底是谁至今还是一个谜。虽然不确定,但玛丽的母亲贝蒂坚持认为应该是经常和她约会的比利·贝尔,所以玛丽才会被人们叫成玛丽·贝尔。生日当天的玛丽依旧无所事事,于是她又带着罗拉来到了马丁家里。她们很乖巧地敲开门,礼貌地询问马丁是否在家。
马丁的母亲显得非常憔悴,很明显,儿子的意外身亡简直令她痛不欲生。不过,她还是很客气地告诉两个小女孩马丁已经死了,不能再和她们一起玩耍了。谁料玛丽听后不仅没有转身离开或者表示难过,反而露出了有些邪恶的笑容:“我们知道,我们就想来看看棺材中的马丁。” 悲痛的母亲被两个小孩气得七窍生烟,就算是童言无忌,也不能这么过分吧!于是她转身回屋,只留下震天响的摔门声。
警察开始例行调查周围的住户,询问他们当中是否有人目睹了马丁·布朗出事的经过,但是毫无收获。唯一与案情有关的只有一张来自玛丽的纸条,上面清楚地写着:“我杀了人,我们杀了马丁·布朗这个小杂种。杀人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可以杀死一个人,然后到处宣扬,似乎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如果写下这番话的是一个成年人,那么警方大概会立即将其控制起来并进行审讯。但对方毕竟只是一个年仅10 岁的小女孩,所以警察们虽然觉得奇怪,却也没有太过认真地对待。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仔细询问了玛丽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话。玛丽的解释让所有人放下疑虑,她说自己只是写着好玩的。之后,再也没有谁生出过哪怕一丝“这个小女孩杀人了”的念头。
多年以后,FBI 中专门从事变态心理犯罪研究的专家们在借阅当年的案件卷宗时,被其中的一幅画吸引了注意力,那是马丁·布朗死亡当天玛丽交给老师的绘画作业。作业本上画了一个趴在地上的小孩子,他的姿势和马丁被发现死亡的时候一模一样,旁边还画了一个瓶子,上面写着一个单词,“药片”。图画旁的文字则是这么写的:“星期天,我和罗拉在小路上玩耍。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围在一栋白色的房子外面,于是走上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原来房子里面躺着一个死去的男孩。”
这幅画和上面的文字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因为玛丽和罗拉刚刚靠近就被大人们赶了出去,所以当时她们根本没能看见房间里面的情况, 因此那幅画至少可以证明,玛丽发现马丁的时间要比围观的大人们更早。也就是说,玛丽和罗拉在走过去之前是知道马丁死在里面的,所以她在作业里撒了谎。可惜,没有谁会在意一个10 岁小女孩的异常举动, 例行公事地调查之后,警方就对显而易见的线索置之不理了。
同年7 月31 日,悲剧再次发生了。拜恩,一个年仅3 岁,长着一头漂亮金发的小男孩失踪了。他的姐姐柏特焦急地四处寻找。闻讯而来的玛丽和罗拉异常热情地一起帮着寻找。后来,玛丽径直带着柏特来到小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玩耍的铁路旁边,然后指着一堆瓦砾说拜恩很可能就在那里。眼见天色已晚,柏特因为害怕并没有走过去,而是转身回家告诉了家里的大人。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