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全新增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全新增订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5.74 4.6折 56 全新

库存6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洪兰 蔡颖卿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49643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29598987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序一  择善固执,走对孩子好的路

 

从来没有一个世代的父母像这个世代的父母一样,这么操心孩子的教育;也从来没有一个世代的父母在投资了这么多的金钱和精神到孩子身上后,对回收却全然没有把握。我有好几个朋友,自己本身是做育英才的教授,却不敢生孩子,问起来都说:不会教,所以不敢生。他们甚至开玩笑说,在课堂上,对不听话的学生了不起忍受两堂课,下课钟一响,各散西东;但是自己的孩子不听话,那可是一辈子的苦恼,他们这样一想,就不敢生了。难怪台湾的出生率是全世界第二低。

其实,教养孩子一点都不难,父母不用怕,它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孝顺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有一天,在一个座谈会中,我和Bubu老师发现我们都没有送孩子去补习、学才艺,也没有给他们零用钱,但是他们都平顺度过青春叛逆期,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人,而且非常贴心。天下文化的许耀云总编辑听到了,便希望我们俩来合写一本书。Bubu老师的观察力敏锐,她有很多第一线与家长接触的实务经验,每次问的问题都非常中肯,是许多父母心中的疑问;我则有很多实验的经验,在大脑上看到发展与学习的关系。许总编辑希望我们一问一答,给父母一些新的观念,并且加强父母对教养孩子的信心,敢择善固执地去走对孩子好的路。

父母的信心很重要。很多时候,人很难抵抗社会压力,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别人都送孩子去补习,你不送时,你要有勇气去抵挡那些闲言闲语。若是这股压力来自家中的长辈时,更是为难,许多父母为了家庭的和谐,往往会屈服。但是教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是祖父母的。父母要对孩子负责,因为是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有保护他的责任,更有养成他好习惯的责任。品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机会,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孩子日后在事业上的发展。

溺爱是最不好的教养方式,从“溺”这个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危险性。曾经有个游民说:“母亲舍不得我吃苦,使我从小不懂得吃苦;我不懂得吃苦,反使我吃了一辈子的苦。”中国人有“君子抱孙不抱子”的观念,“含饴弄孙”是祖父母的愿望,做子女的常不太敢讲话,孩子从小就懂得不想写功课或想买玩具时,要去找阿公、阿嬷。但是教养要成功,一个家庭只能有一套教养方式,大人必须先商量好,一致对外,孩子才不会挑拨离间来渔翁得利。

当然,孩子一天有八小时的清醒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老师和校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孩子小时候对老师都敬畏如神明,曾经有个笑话:小学生看到老师去上厕所,大为吃惊,他以为老师是不上厕所的,因为神明是不上厕所的。在没有电视、信息不发达时,老师就是学习的榜样,学生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他所崇拜的老师。我初中的英文老师是师大英语系毕业的,她聪明美丽,教我们时,每天都是毛衣、窄裙、高跟鞋;后来我自己出来教书了,下意识地也是毛衣、窄裙、高跟鞋。直到有一天,碰到初中同学,看到她也是这样打扮

时,我们才相顾大笑,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被潜移默化成英文老师的模样了。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的重要性不亚于父母,所以这本书中对老师有很多着墨,在现今价值观混乱的社会,老师更需鼓励。我们对分数的重视已到病态的程度,许多老师明知不对,但没有抵抗社会趋势的力量。其实,教育是专业,学生的家长即使是博士、教授,也只是他那个领域的专业,不是教育的专业。在教育上,家长应该尊敬老师,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诋毁老师,因为人只会听从他尊敬的人的话,也只会从他尊敬的人身上学到东西,一旦孩子不尊敬老师,老师的话他不会听,学也就白上了。老师一定要不停地进修,进修会带给自己自信,当家长来抱怨时,才能大声地说:“请让我用我的专业……”一个学校要办得好,老师家长的相互尊重是必要条件。

许多研究都指出:“决定孩子行为好坏的因素,不是管教的松与严,而是父母参与孩子生活的程度。”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温暖的家,让他的情绪能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发展。所以父母不要去加班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以为这才是爱他;孩子要的其实是父

母的陪伴与关心,有道是“酒肉穿肠过”,心灵的安全感才是他终身的支柱。

有一句英谚说:“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快乐是接受你得到的东西。”孩子是上天的福赐,请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每天挑他的毛病,他的一切来自你,你的态度会塑造成最后的他,请珍惜上天给你的礼物。

——洪兰



导语摘要

洪兰老师说:“教养孩子一点儿都不难,它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孝顺你;凡事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蔡颖卿老师说:“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与蔡颖卿对父母、老师最关注的31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温柔而智慧的对谈,概括为四大方面:何为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如何实践生活中的教育?父母和老师如何沟通合同?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教养不是方法论,而是生活本身;大人与孩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里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新增《亲子成长手册》,帮助父母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实践“好好生活就是教育”的教养理念,用平等、尊重、温柔、爱、智慧与孩子相处,积极思索,彼此关照,最终实现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洪兰


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曾在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于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2003年创立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先后到台湾大大小小超过一千所中小学做推广阅读的演讲。十多年来致力于译介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书籍,已翻译了五十多本书,并于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 


代表作:《欢乐学习,理所当然》《见人见智》《教育创造未来》《自主学习,创造未来》(以上为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等书。另有翻译作品《真实的幸福》以及家庭教养书《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与尹建莉合著),很受读者欢迎。


 


蔡颖卿 


台湾著名亲子教养家、生活美学家、畅销书作家。养育两个女儿,先后经营八家餐厅,装修设计三十个空间,出版十八本畅销书,主理一间教养生活空间,传递“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说话”的生命热情。


在教养上,蔡颖卿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都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要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教养类代表作有《安定的妈妈有力量》《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在爱里相遇:让我们持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生活即教育:如果家家都有小小厨师》等;生活美学类代表作有《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想学会生活》《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等。



目录

自序一 择善固执,走对孩子好的路


自序二 脚踏实地,让教育的收成更美好


 


Part 1 用对的方式爱孩子


 


不要因为爱孩子,就让世界绕着他们转


——孩子的自我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你有什么,他就有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公平


——如何处理手足之间的“公平”问题?


 


有人在却没有人带,就不算尽到照顾的责任


——如何把时间留给孩子,给予需要的陪伴?


 


正当合理的处罚,孩子才会坦然接受


——什么样的处罚,能让孩子理解并修正错误?


 


“照书养”之前,先从常识和经验中找答案


——专家和权威的教养意见,应该如何看待?


 


在第一时间,照顾孩子的安全感


——如何发现、安抚孩子的恐惧和担忧?


 


学习的期望和目标,都要配合孩子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免除被评价的紧张?


 


以爱为名所行的欺骗,或许是更大的残忍


——父母可以出于善意而欺瞒孩子吗


 


换一个新思路去谈原生家庭


——关于原生家庭,在反思与责备之外,我们如何超越?


 


Part 2 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起居有时,养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完整的休息?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观念很重要


——孩子怎样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和责任观?


 


在学校里,也要让孩子好好吃饭


——如何让孩子在饮食中学习生活教育?


 


家庭,是礼貌最好的启蒙地与养成所


——孩子的礼貌,只是适用于外人的应对之道?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从他的角度看出去


——如何和孩子用语言好好沟通?


 


用优良正确的语言,做孩子的沟通榜样


——如何让孩子学习说话的礼貌与美感?


 


培养爱他人的能力,从家庭服务做起


——如何建立孩子的服务精神和工作技能?


 


Part 3 亲师的沟通与合作


 


期待一样深,教法应不同


——男孩女孩的差异化教养,如何有效实践?


 


爱与照顾,是幼儿园最该提供的教育质量


——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幼儿园?


 


一定要超前或慢学的极端主张,都不够自然


——如何正确理解孩子所需的功课量和文字程度?


 


以主动的身教与言教,让孩子理解亲近的界限


——如何掌握师生相处的分寸与距离?


 


善用教师的影响力,引导父母一起成长


——教师应该如何和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


 


关于孩子的错与罚,亲师应该好好协谈


——如何因应孩子之间发生的霸凌与冲突?


 


勿以善意之名,教孩子学会取巧与功利


——为了考试停摆生活、包装成绩,对孩子有何影响?


 


不需用却还用的浪费,要有更妥善的分配


——如何慎用教育资源,让更多孩子一起受到照顾?


 


Part 4 释放学习的真自由


 


创意的背后,更要有扎实的学习与练习


——只要孩子跳脱规则、与众不同,就是有创意吗?


 


在确定“没有兴趣”之前,先帮助孩子“学会”


——能不能做得好,是判断有没有兴趣的唯一标准吗?


 


在“及早”栽培之前,先让孩子“正常”发展


——对于孩子早发的兴趣和天分,要如何看待与培养?


 


走出功课量的迷思,实践有效学习


——父母与老师如何合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的阅读,也需要做好时间管理


——只要孩子想阅读,就应该随时随地满足他吗?


 


阅读的时数和本数,并不完全等于知识的累积


——在数量之外,如何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


 


背诵,是为了拥有“携带于心”的方便性


——如何区别“死记”和“背诵”在学习中的意义?



内容摘要

洪兰老师说:“教养孩子一点儿都不难,它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孝顺你;凡事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蔡颖卿老师说:“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与蔡颖卿对父母、老师最关注的31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温柔而智慧的对谈,概括为四大方面:何为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如何实践生活中的教育?父母和老师如何沟通合同?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教养不是方法论,而是生活本身;大人与孩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里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新增《亲子成长手册》,帮助父母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实践“好好生活就是教育”的教养理念,用平等、尊重、温柔、爱、智慧与孩子相处,积极思索,彼此关照,最终实现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主编推荐

洪兰

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曾在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于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2003年创立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先后到台湾大大小小超过一千所中小学做推广阅读的演讲。十多年来致力于译介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书籍,已翻译了五十多本书,并于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 

代表作:《欢乐学习,理所当然》《见人见智》《教育创造未来》《自主学习,创造未来》(以上为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等书。另有翻译作品《真实的幸福》以及家庭教养书《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与尹建莉合著),很受读者欢迎。

 

蔡颖卿 

台湾著名亲子教养家、生活美学家、畅销书作家。养育两个女儿,先后经营八家餐厅,装修设计三十个空间,出版十八本畅销书,主理一间教养生活空间,传递“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说话”的生命热情。

在教养上,蔡颖卿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都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要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教养类代表作有《安定的妈妈有力量》《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在爱里相遇:让我们持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生活即教育:如果家家都有小小厨师》等;生活美学类代表作有《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想学会生活》《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等。



精彩内容

起居有时,养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完整的休息?

 

Bubu老师

训练动物会以食物或抚慰作为奖励,

现在的父母也像驯兽师,因为某些娱乐的花费不高,

而没有限制地拿来作为孩子辛苦上学的补偿。

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应该是调整平日的挤压,

而不是用两天的过度放松来弥补周间五天的愧疚。

凡事必有犒赏是一种功利的教育,很难教会孩子珍惜自己。

 

洪兰老师

咖啡或提神饮料的效果只是使眼睛睁开,

大脑内部是停摆的,让人很累又睡不着,反而难受。

所以,在孩子显得没有精神时,应该叫他回去补眠,

从作息正常这个根本之道来改变精神疲惫,

或是同一项工作不要做太久,以保持大脑的新鲜感,

不要轻易养成依赖外力来提神的习惯。

 

请问洪兰老师

 

孩子所需要的休息,并非只是“放空”或“狂欢”

 

我所遇到的小朋友都是在假日才来上课,虽然是早上,但有些孩子却看起来好困,肢体也不活泼,问起来才知道都是因为前一夜看电视、电影或玩游戏而晚睡,隔天当然精神不好。我跟不少父母讨论过,了解他们之所以总是允许孩子在假日的前一夜晚睡,是怜惜孩子平日上课太累了,想让他们好好放松、休息一下;即使平日很重视生活规律的父母,也常以此来犒赏孩子。

“起居有时”本来是我们养护身体的方法,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上学日的前一晚要早点上床,却允许他们在放假的前一夜可以通宵,这不就等于提供孩子两套生活标准,会不会使他们因为假日都能睡到自然醒,而觉得上学日早起是痛苦的事?我想请问洪兰老师,父母以

这种方式来“犒赏”孩子是正确的吗?

训练动物会以食物或抚慰作为奖励,现在的父母也像驯兽师,因为某些娱乐的花费不高,而没有限制地拿来作为孩子平日辛苦上学的补偿。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应该是调整平日的挤压,而不是用两天的过度放松来弥补周间五天的愧疚。

我担心现在的孩子如果从小养成工作之后必要通宵狂欢的习惯会不会影响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这些因为“犒赏”而养成的“习惯”,会不会变成一种“娱乐瘾”?父母要如何警觉“瘾”慢慢形成的警讯?

比如说:

 

每天要打多久的电动

每天一定要去超商买个小东西

吃饭一定要有饮料

假日前一晚一定要与朋友聚会或外出用餐

星期假日一定要出远门,寒暑假要出国

 

对大脑来说,什么情状叫作“放空”?为什么所有以电动、电视来转换生活的人,都宣称自己是以“放空”的状况在休息,对心智来说,这样真的能产生慰藉作用吗?以狂欢活动或电视马拉松放松之后的孩子,为什么隔天看起来更疲惫?

我上大学时,有些体育课是开在早上六点半,而现在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夜猫子,不要说六点半,就连有趣的课也不能开在早上了。听说有些老师还得整个学期都买麦当劳早餐请学生,才有人肯来上中午之前的课。这个现象是否足以提醒正在养育小朋友的父母,要更看重

平日的生活作息,凡事必有犒赏是一种功利的教育,很难教会孩子珍惜自己。

 

用强迫身体的方式提神,可能引发学习与健康的警讯

记得洪兰老师曾在演讲中说过,“夜晚是大脑在工作”,“休息”对于身心的恢复与养护有多重要?又会对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现在,父母看到孩子没有精神,立刻就想到有没有“提神”的方法,精神不集中就愿意让孩子服药,而不是寻找更正确的休息方式,我想请老师为我们解释,“提神”是一种“勉强的状态”或“自然的再振奋”?

我跟小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