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上海“时代曲”一一“严氏三杰”歌谱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上海“时代曲”一一“严氏三杰”歌谱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84.39 6.6折 12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佐之 严半之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8701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583326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1:音乐上海“时代曲”中耀眼的“严氏三杰”
洛 秦
祝贺《老上海“时代曲”——“严氏三杰”歌谱集》出版!
由“严氏三杰”的后人严佐之(严个凡之子)和严半之(严折西之子)合编的这部歌曲集
对于上海历史文化的追述和回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音乐上海学”领域中又一项重
要的成果。
何为音乐上海?因为上海的音乐,特别是 20 世纪上半叶的音乐现象不只是上海的,而
且是中国音乐在现代化转型中重要的内容。我曾经撰文论述过,就城市音乐现象而言,世
界上再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像上海这样具有复杂性的城市。世界上几大城市,纽约、东京、巴
黎、伦敦等,它们都是国际大都市,音乐内容很丰富,也各具特色。但是,从音乐内容的丰富
性、复杂性、多元化方面考察,它们与上海相比都相去甚远。简单地说,西方大城市所具有的
各类音乐活动上海都有,而上海具有的“地方性知识”的内容和特点,是世界上任何大城市
都不具有的。因为它具有所有大城市的现代性功能,同时还带有以往政治、经济中心以及租
界文化的痕迹,也是一个吴越传统的集散地,而且脱离不了的意识形态影响更是增加了它的
多元色彩。20 世纪上半叶,音乐在上海这座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国际大都市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不仅弹弦吹管琴箫和江南丝竹,吟腔演唱越剧、昆曲和新皮黄的海派京剧——音乐的
民族传统在这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而且几乎与当时国际舞台同步,演绎着各类欧洲著名
古典作品,交响乐、歌剧、室内乐、芭蕾舞剧及各类形式的音乐会数不胜数—— 一派国际大都
市的音乐生活景象,其中还穿插着纽约爵士、结合着中国风格的时代曲在各种舞厅中回响。
然而,这并不是音乐上海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音乐中目睹和诠释了中国和世界历史
与社会的重大变迁,诸如:上海租界中“音乐飞地”的帝国梦想;犹太和俄罗斯音乐家旅居
上海所折射出的“二战”阴影和“十月革命”风暴;蔡元培和萧友梅创办的国立音乐院标志
着中国所高等音乐学府的成立;黄自、谭小麟培养了一批如贺绿汀等中国作曲家,预示
着中国音乐创作现代性意识的确立;聂耳、任光等组成的“左翼”音乐小组高举反帝爱国大
旗,以及大规模的唱片广播业、舞厅文化、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化中体现的音乐工业、娱乐和教
育等西方工业社会方式对中国传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等等。如今的音乐上海也是如此,同
样展演现代上海及中国的重大主题,诸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的古琴、昆剧所表现的传统价值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沪剧、丝竹及民俗音乐
传统在现代城市化生活中的变迁等:这些音乐现象都表现了中国乃至世界现代社会的共同
问题。
1
音乐上海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音乐上海是艺术的,更是人文及社会和政治的。也因
此,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复杂体,“音乐上海”以至于成为专门的学问——“音乐上海学”,
如同“上海学”,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为此我先后撰文《“音乐上海学”建构的理论、方法及其
意义》《再论“音乐上海学”的价值和意义》等,所倡导的“音乐上海学”概念正是基于上述
这样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来探讨其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进行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音乐上海学”是一个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城市音乐研究论域。虽然研究的主
体是“音乐”,研究对象无疑是上海的音乐,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具有突出的学科
意识架构、研究内容和范畴,其包括上海音乐的各个方面,即音乐家、音乐作品、乐队社团、学
校机构、活动事件,以及乐论思想等涉及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 , 但这些都是
分门别类的研究内容,它们的深入、汇集和综合并不等于“音乐上海学”。因此,“音乐上海学”
在研究定位、视角、范畴和方法等方面的学术思考是多元交叉的。需要明确的是,此处所谓
的“学”即“研究”,并非“学科”(-ology)的含义,只是“研究”(studies)的含义,类似于“敦
煌学”“莎学”或“红学”,由于《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和敦煌莫高窟文化遗迹所蕴含内容
之丰富、研究价值之珍贵、成果积累之丰厚以及涉及问题之庞杂而成为专门之“学”。
上海这座“音乐富矿”之城,从其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向现代性或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
角色而言,“音乐上海学”又体现了对于地方性知识的超越。与上海城市的发展及其特殊性
相辅相成,上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摇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上海,就没有今
天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没有上海,也就没有中国音乐的现代性转型及眼下音乐文化的大
繁荣;没有上海,中国音乐更不会有如今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因此,正如前文所述,
音乐上海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音乐上海学”概念的价值正是如此。1
音乐上海的“地方性知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时代曲”,即一般人称的“上海老歌”,
也是“海派音乐文化”的象征之一。“时代曲”并不是词典条目的术语,而是学界约定俗成的
一个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早期流行音乐”“早期都市流行歌曲”“摩登歌曲”
或“上海老歌”等都归属于“时代曲”。学者孙继南对这类歌曲有过一个定义式的描述,即通
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大众生活、思想、情感的方方面面,上至国家、社
会,下至家庭、个人,无所不包;表现的体裁与形式也多种多样,诸如爱情歌曲、娱乐歌曲、劝
勉讽刺歌曲、电影歌曲、播音歌曲、大众歌曲、儿童歌曲等等,不拘一格,举凡市民大众喜听爱
唱的多属此类。由于这类歌曲具有通俗、流行的特性,2因此,这类“时代曲”也就相当于如
今的通俗或流行歌曲。
《老上海“时代曲”——“严氏三杰”歌谱集》 正是当年“海派音乐”的象征——“时代曲”
精华的一个缩影。“严氏三杰”为严工上、严个凡、严折西,父子兄弟成为了时代曲中的豪杰。
1 洛秦:《“音乐上海学”建构的理论、方法及其意义》(载《音乐艺术》2012 年第1 期);《再论“音
乐上海学”意义》(载《音乐艺术》2018 年第1 期)。
2 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年,第155 页。
2
他们的佳话是一段“音乐上海学”绕不过去的历史叙事。本歌曲集编者之一严佐之的长文《为
了不该遗忘的“百年歌声”——回忆我的祖父严工上、父亲严个凡和三叔严折西》1是迄今
为完整的关于“严氏三杰”的叙述。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严工上祖籍徽州,1874 年末出生
于杭州,多才多艺,“语言、音韵、乐律之学尤为见长,而性喜曲艺,擅长方言”。早年在浙江从
教,并曾担任“新安中学英文教习”“吴淞要塞司令部翻译”“上海戏剧学校英语教师”。20
世纪 20 年代初携全家移居上海,曾与黎锦晖共事,在“明月音乐会”和“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中任职,虽然他年长黎锦晖 19 岁,但他们二人志趣相投、情谊深厚,为黎锦晖初创时期的重
要佐理。由于家学及遗传,长子严个凡和三子严折西在音乐上极有天赋,兄弟二人也加盟“明
月音乐会”,父子三人成为“明月音乐会”八名乐师(时称“灌音八仙”)成员,“严氏一门就占
三席,一时传为佳话”。
严工上才华横溢,是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从 1925 年处女作《不堪回首》开始,代表作
《好儿子》,至在堪称经典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张忠良的父亲,影界从业 19 年,参与拍
摄了影片百余部。他也是中国电影歌曲创作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1932 年,严工上为影
片《自由之花》谱写了主题歌《良辰美景》,此为其处女作。在之后的十余年电影歌曲创作生
涯中,为 20 余部影片谱写了 30 多首插曲。其中著名的是为影片《空谷兰》谱写的插曲《空
谷兰》和影片《夜来香》的插曲《夜来香》2。严佐之先生在文中特别提到:“1945 年 5 月,李香
兰在上海静安寺路豪华的光明大戏院举行为期三天的‘《夜来香》幻想曲’独唱音乐会,日
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黎锦光的《夜来香》为主,把祖父的《夜来香》串联其中,开唱插入卖花
女的道白,效果极佳。李香兰的这次音乐会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1902 年,长子严个凡携带与生俱来的艺术基因降临人间。如前所述,随父亲来到上海后,
严个凡在“明月音乐会”与黎锦晖、黎锦光共事,其在演奏方面极具才华,擅长各种中西乐器,
笛箫、二胡和小号、倍司及爵士鼓等,样样精通。严个凡为百代唱片公司所创作的时代曲包
括《青年忙》(韩兰根演唱)、《溜冰曲》(龚秋霞演唱)、《双跑马》(都杰演唱)、《风云雷雨》(姚
莉演唱)、《青山绿水》(姚敏演唱)等。之外,他还创作了影片《千里送京娘》(1940)的主题
歌《千里送京娘》及其插曲《空谷哀音》,主角李丽华因主演和演唱《千里送京娘》红遍全国
和东南亚,“李丽华旋风”以此而得名。
在严个凡作品中,《疯狂乐队》为经典。1936 年,他随同黎锦光的“大中华歌舞团”赴
南洋巡演期间,创作了处女作《疯狂乐队》,自己作词作曲,由当红歌星白虹演唱,在南洋一带
极受欢迎。该曲不仅歌词风格可谓独树一帜,极富创意地将钢琴、铜鼓、喇叭、萨克斯管、小
提琴等多种西洋乐器写进歌词中,而且以中英文两种语言来唱出,令人顿觉耳目一新,洋气
1 严佐之:《为了不该遗忘的“百年歌声”——回忆我的祖父严工上、父亲严个凡和三叔严折西》,
《书城》,2004 年第6 期。
2 当时有三首《夜来香》,首为黎锦晖所作(1933 —1934),由周璇演唱;第二首为严工上创作
(1935),由胡蝶演唱,并于是年参加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演唱;第三首为黎锦光作词谱曲的
《夜来香》(1944),由李香兰唱红。
3
十足。“齐东腔,齐东腔,疯狂乐队闹洋洋”为歌曲的起始乐句,音调高亢、情绪热烈,也是全
曲的核心乐句。旋律虽然采用了七声音阶,且频频出现变宫音,但仍然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
作者以夸张的音调以及大量休止符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张力和戏剧性的表现,
音乐更为凸显语言的节律,呈现出一种似说似唱、唱中夹说的特点。歌曲的巧妙之处在于,
具有民间说唱风味的旋律却被配置上了伦巴舞曲的节奏,这两种并无交集的东西方音乐文
化十分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加上中音和低音萨克斯管、圆号、低音提琴以及钢琴等多种乐器
不断重复着前奏中出现的伦巴节奏,木鱼、沙球和铜鼓则以个性化的音色、规律或随意的节
奏为音乐烘托出浓郁的拉丁气氛。活泼的说唱旋律与灵动的拉丁舞曲在作曲家巧妙的构思
中获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1
关于“严氏三杰”的贡献学界所知甚少。在“知网”中查找,以主题词“严工上”“严个凡”
搜索,仅有严佐之先生的这篇文章《为了不该遗忘的“百年歌声”——回忆我的祖父严工上、
父亲严个凡和三叔严折西》,而作品丰盛的严折西仅有四条内容,条也是严佐之先生的
文章,第二条是瞿铭荣所写的《怀旧金曲与画坛两栖的创作者——严折西》(载于《档案春秋》
2005/12),另外两条只是涉及了严折西的内容而已。此般情形实为遗憾。当然,“知网”的搜
索和查找功能并不完全,相关内容的信息应该不止这些,如李音蓓的博士论文《上海时代曲
(1927 — 1949)“爵士风格”研究》中就有不少相关的论述。
严个凡和严折西的创作大约始于 1936 年前后,属于所谓的“后黎锦晖时代”的一批时代
曲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不少是为黎锦晖“明月社”的歌星们量身定制,旋律具有民间小调风
格,并以简单的Ⅰ和弦与Ⅴ和弦的均匀配置为支撑,Ⅴ和弦主要出现在旋律声部“G”的位
置上,其余则都配以Ⅰ和弦,严折西词曲的《盼郎归》便是典型例子。严折西也在其创作中
运用了爵士风格,例如他的《一个小东西》已经具有一些摇摆的感觉,伴奏中将木鱼和大量
铜管乐器混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老上海灯红酒绿的舞场生活。综合来看,“后黎锦晖时
代”的严个凡和严折西等作品一方面体现出对于黎锦晖“民歌小调式”时代曲的继承,另一
方面在中西手法的结合上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可能性。然而,无论哪一种风格,它们在听觉上
已经明显摆脱了早期黎锦晖音乐中相对单调、生硬的感觉,这些不拘一格,带有某种实验性
的中西结合的尝试,不仅为时代曲营造了更为摩登和时尚的气氛,也为其以后的发展注入了
更多的活力。2
严折西是一位词曲兼长的作曲家,在其创作中有一个令人好奇的现象,即笔名之多使人
眼花缭乱,除本名严折西之外,他先后以各种笔名发表作品,例如:“严宽”作词的作品有《等
着你回来》《狂恋》《我还有一线希望》;“庄宏”作曲的作品有《别走得那么快》《断肠红》《人
1 李音蓓:《上海时代曲(1927 —1949)“爵士风格”研究》中的章“上海时代曲中‘爵士风格’
的体现”个分析案例,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洛秦,2018 年。
2 李音蓓:《上海时代曲(1927 —1949)“爵士风格”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洛秦,
2018 年。
4
隔万重山》《如果没有你》《我还有一线希望》;“梅霞”作词的作品有《花之恋》;“陆丽”作
词的作品有《得不到的爱情》《贺新年》《恨海难填》,“梅霞”作曲的作品有《满天星》《如果没
有你》;“吉士”词曲的作品有《卖烧饼》《凄凉之夜》《一个小东西》;“颜颉”作词的作品有
《让我走》等。关于严折西的词曲作品为何爱用笔名,出于何种目的,笔名是否有所指,今天显
然已经无从考证或难以考证。对此,学者项筱刚在《“后黎锦晖时代”(1937 —1949)民国流
行歌曲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于那个时代的“笔名现象”作了如下阐述:“随着研究的逐步推
进,笔者多少、隐约感觉到少许与笔名相关的信息:1. 部分笔名源自词曲作家的姓名的谐音或
在家中的排行,如黎锦光的笔名——金钢、李七牛,李厚襄的笔名——侯湘。2. 部分笔名似有
意误导受众以为作者是异性,如严华的笔名——嘉玉,严折西的笔名——梅霞、陆丽,陈歌辛
的笔名——伊丽。3. 部分笔名是为了掩人耳目,不想让人知道作者的真实面目,以免招惹政
治或情感方面的是非。4. 还有一部分笔名是为了经济利益,如逃税。总之,民国时期的诸大
家笔名给后人的学习、研究、考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或许这也是本研究的乐趣之一吧。”1
时代曲的“趣事”很多,值得回味。但更需要反思的是其经历了一长段不堪回首的“蒙
受冤屈”的历史。由于时代曲兴盛之际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动荡的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深陷
被殖民与被侵略的灾难与抗战的炮火之中,而上海租界之内,却是歌舞升平、时代曲满街飞
扬。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时代曲被认为是“靡靡之音”而打入冷宫。1929 年国民政
府jiaoyubu训令各省市教育厅局,禁唱时代曲代表作黎锦晖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规
定学校“一律禁止采用此类歌曲作教材”2 ;1933 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还通过一项
取缔一批时代曲的提案,将它们列入“禁用”3,认为是“奴化的音乐教育”之作。聂耳在《
近中国音乐界的总检讨》(1935 年)中认为:《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风行一时,这些所
谓“靡靡之音”的歌曲,虽然取得资产阶级及小市民层的一时歌颂,但因与封建意识相抵触
而遭政府禁止及为大众所唾弃,……证明了代表没落资产阶级意识的音乐已失去了时代的
意义。41959 年中国部近现代音乐史著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第三编)中将《特
别快车》《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何日君再来》 一些时代曲定性为“黄色歌曲”“严
重地腐蚀著青年群众的道德品质”5。此类消极、负面的批判性词语,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末。
2001 年,由文化部和中国音协等主办了一次“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 110 周年学术研讨
会”,与会者本着客观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重新审视历史,对黎锦晖等时代曲的历史价
1 项筱刚:《“后黎锦晖时代”(1937 —1949)民国流行音乐的几个问题》,载《音乐艺术》2016 年
第1 期。
2 据《南京文化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年版,第1106 页。
3 缪天瑞:《审查小学音乐教科书报告》,原载《音乐教育》2 卷1 期,1934 年1 月;又参见孙继南《中
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增订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433 页。
4 转引自伊文:《记聂耳》,载东京聂耳纪念会编《聂耳纪念集》,1935 年12 月;又,中国音协、音乐
研究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第三编“聂耳专辑”(油印本)376 页,1959 年5 月编印。
5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1840 —1959)第三编2-1 页。
5
值和音乐特点及其对于推动中国通俗流行音乐的发展所产生的正面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
讨,使得时代曲的“无辜冤情”得到了平反昭雪。例如,曾为文化部代部长和中国文联主席
的周巍峙论述道1 :
……



导语摘要

《老上海“时代曲”一一“严氏三杰”歌谱集》由严氏后人严佐之、严半之先生采集编辑,共收录严工上、严个凡、严折西父子兄弟原创歌曲两百余首。这些歌曲具有创作年代早、周期长,作品数量多、经典多,谱曲作词兼擅,电影电台并举等鲜明特色。不仅收录了一些脍炙人口,广为流的作品,如严折西的《如果没有你》《等着你回来》、严个凡的《天上人间》等,还有很多失传已久的作品。此书的出版是对严氏“时代曲”音乐文献的抢救性保存,也为上海文化发展史、海派音乐文化史的研究,奉献了一份极富参考价值的个案研究文献史料。



商品简介

《老上海“时代曲”一一“严氏三杰”歌谱集》由严氏后人严佐之、严半之先生采集编辑,共收录严工上、严个凡、严折西父子兄弟原创歌曲两百余首。这些歌曲具有创作年代早、周期长,作品数量多、经典多,谱曲作词兼擅,电影电台并举等鲜明特色。不仅收录了一些脍炙人口,广为流的作品,如严折西的《如果没有你》《等着你回来》、严个凡的《天上人间》等,还有很多失传已久的作品。此书的出版是对严氏“时代曲”音乐文献的抢救性保存,也为上海文化发展史、海派音乐文化史的研究,奉献了一份极富参考价值的个案研究文献史料。



作者简介

严佐之: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jiaoyubu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