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的交互主观性研究--以汉语、英语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言的交互主观性研究--以汉语、英语为例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6.44 4.4折 60 全新

库存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东兴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60025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0元

货号29525605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绪 论
我们的汉语研究一直以来总是会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因此对于汉语本质特征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当我们将西方形态语言的典型成分套用到汉语语法描写上时,难免会削足适履,将汉语语法局限成一个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规范式汉语语法框架。 西方语言学的描写语法,起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两种语言和汉语在形态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在语言谱系上也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而如洪堡特和缪勒依据语言类型学对汉语做出的分析和评价是非常片面和消极的(文贵良 2017),所谓孤立语的划分方式并不能有效适用于汉语的分析和理解。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要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和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对汉语进行描写、分析和解释,进而更好地解释汉语的本质特征。邵敬敏(2014)指出,形式语法和功能语法在汉语学界都有多年的发展,但还不能算是承接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也还没有真正形成。 基于认知的语义语法理论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原因在于,“语义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传统的强项,而且也因为这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弱项,更在于它是语言结构中的决定性要素,是语言形式依附的基础,是语言运用的依据、根本”。
邵敬敏(2014)指出,汉语语法研究应注重三个方面的意识,即科学意识、国际意识、本土意识。 本研究从多学科角度探究了交互主观性和人类通用认知能力乃至和语言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这是科学意识的体现;对国际语言学界关于交互主观性的理解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类,并指出其中的争议、共识和不足,这是国际意识的体现;在将交互主观性的概念和分析维度运用于汉语研究时,没有直接套用或照搬任何单一学科对交互主观性的定义,而是在充分参考前辈学者对汉语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符合汉语特点的操作分析方法,这是本土意识的体现。
套用西方形式语法的标准,汉语中是否具有明确的主谓结构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之后借用西方语用学的观点,又提出话题说明的结构。 对此,曹逢甫(1995)认为,不能将话题简单视为语用概念,话题依赖于说话人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句法和话题是相互制约的。 汉语可以分出主语和话题,汉语是语段取向的语言,话题在语义上是引领话题串中各子句里抽出来的公分母,是语段和句法的桥梁,它覆盖范围内的句子,在句法与语义结构的分析上必须考虑在同一个“话题连锁”之下互相联系的所有句子。……



导语摘要

本书系统梳理了语言学界现有关于交互主观性的研究,并且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出可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交互主观性概念和分析维度。主要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以交互主观性为分析方法,用汉语和英语的例子来解释有关理论和观点。



作者简介

于东兴,博士、副教授,上海杉达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上海杉达学院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VR教育实验室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曾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访问学者,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目前已发表中英文论文20多篇,海内外出版著作多本,另有多项咨政建议被采纳。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绪论


章 交互主观性与语言的交互主观性 
1.1 语言中的主体和交互主观性 
1.2 哲学意义上的交互主观性 
1.3 神经科学视角的交互主观性 
1.4 语言的范畴 
1.5 意义与语法
1.6 语言学的交互主观性初探 


第二章 语言交互主观性研究综述 
2.1 概述 
2.2基于交互主观性的显性语言表达(功能性分类)
2.3操作识别类型 
2.4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交互主观性的隐性语言构建(分析维度) 
3.1 隐性语言构建分析维度 
3.2 视角 
3.3 共情 
3.4 认识情态 
3.5 意图性 
3.6 小结 


第四章 从视角维度考察汉语中的交互主观性 
4.1 汉语的时间视角 
4.2 汉语的空间视角 


第五章 从共情维度考察汉语中的交互主观性 
5.1 语气词与情感呼应 
5.2 功能副词与立场协调 
5.3 “就”与“才”的情感呼应 
5.4 让步类同语式与立场评价 
5.5 把字句的共情特征 
5.6 小结 


第六章 从认识情态维度考察汉语中的交互主观性 
6.1 “把”字句在行为类表述中的交互主观性定位 
6.2 “把”字句在事件类表述中的交互主观性定位 
6.3 被字句的行为与事件类表述中的交互主观性 
6.4 小结


第七章 从话语标记和特殊句式考察汉语中的交互主观性 
7.1 左侧话语标记“好了”与“行了” 
7.2 把字句中“给”的交互主观性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梳理了语言学界现有关于交互主观性的研究,并且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出可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交互主观性概念和分析维度。主要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以交互主观性为分析方法,用汉语和英语的例子来解释有关理论和观点。



主编推荐

于东兴,博士、副教授,上海杉达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上海杉达学院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VR教育实验室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曾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访问学者,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目前已发表中英文论文20多篇,海内外出版著作多本,另有多项咨政建议被采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