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规范化防治——从指南到实践(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力衰竭规范化防治——从指南到实践(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八)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90.64 6.8折 280 全新

库存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霍勇,杨杰孚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591515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0元

货号25071272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或严重表现,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发达国家资料显示,人群中心衰患病率约为1.5%~2.0%,在7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10%。200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病及心衰患者生存期延长,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心衰患者群体不断扩大,相关的医疗支出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经济负担。
  近30年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心衰已成为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我国的心内科医生在心衰的诊断、评估、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就。对于心衰的诊断及临床评估,由以前单纯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发展为通过结合各种无创(超声心动图、心肌磁共振成像、心肌核素成像等)及有创辅助检查方式(心室造影、心腔压力测定等)能全面准确地诊断及评估心衰。
  心衰的治疗方面,也由简单的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发展为给予包括指南导向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及个体化的康复运动训练处方的综合心衰管理模式。通过减少心脏负荷,恢复心力储备、优化心脏同步性,*终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延长寿命。此外,心室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有望从细胞分子水平,替代功能不全或功能完全丧失的心肌细胞,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功能。
  心衰临床治疗策略也发生转变,除了关注治疗本身,延缓心衰进展,有效改善心衰症状方面,我们也应更加重视心衰预防。另外,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整合生理学的观点逐步受到重视,也要求临床医师从整体论的角度看待心衰,进行心衰危险因素干预、多器官综合管理、关注终末期心衰姑息治疗。
  因此,在人类抗击心血管疾病*终的战场——心衰诊治过程中,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要求对心衰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转归、预后等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同时,也要求实时掌握国际国内心衰治疗新进展。《心力衰竭规范化防治:从指南到实践(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八)》按照规范化、有效性的原则,根据心衰领域的新临床研究证据,以新心衰领域相关指南、专家共识为依托,对心衰预防、治疗、康复、综合管理等内容均作了全面清晰的阐述,旨在搭建新指南与心衰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帮助临床医疗工作者在进行心衰诊治决策时能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从而规范我国心衰防治,优化心衰管理。


目录
篇 总论
章 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
第二章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第三章 心力衰竭的病因学
第四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二篇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临床评估
第五章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第六章 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第七章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第八章 核医学检查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第九章 心脏磁共振检查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第十章 血流动力学评价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节 引言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评价概述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评价的常用技术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诊断流程和临床评估
第十二章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三篇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治疗
第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预防
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的分期和治疗策略
第十五章 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第十六章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节 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第二节 心脏收缩调节治疗
第三节 通过刺激提高迷走神经张力治疗心力衰竭的器械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基因和干细胞移植治疗
第十七章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第十八章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十九章 急性心力衰竭
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概念及其病因与诱因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及监测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诊治病例分享
第二十章 右心衰竭
节 右心衰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第二节 右心衰竭的病因
第三节 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与发病机制
第四节 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右心衰竭的相关检查
第六节 右心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
第七节 右心衰竭的治疗
第二十一章 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
节 概述
第二节 心脏移植
第三节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第四节 药物治疗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节 缺血性心肌病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相关的瓣膜外科和心室几何重建术
第三节 心脏移植
第四节 机械辅助循环
第五节 未来展望
第二十三章 心力衰竭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治疗
节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
第二节 心力衰竭合并肝功能异常
第三节 心力衰竭合并贫血
第四节 心力衰竭合并其他疾病
第二十四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第二十五章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节 心力衰竭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
第二节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 心力衰竭合并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
第四节 典型病例
第二十六章 特殊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治疗
节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防治
第二节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防治
第三节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力衰竭的防治
第二十七章 心力衰竭的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
节 引言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干细胞治疗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第二十八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训练和康复
节 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实施
第二节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力衰竭及心血管患者管理领域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
第二十九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治疗
节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其评估方法
第二节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治疗
第三十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三十一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管理
第三十二章 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决策和姑息治疗
……

第四篇 心力衰竭与并存疾病

内容摘要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或严重表现,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发达国家资料显示,人群中心衰患病率约为1.5%~2.0%,在7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10%。200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病及心衰患者生存期延长,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心衰患者群体不断扩大,相关的医疗支出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经济负担。
  近30年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心衰已成为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我国的心内科医生在心衰的诊断、评估、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就。对于心衰的诊断及临床评估,由以前单纯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发展为通过结合各种无创(超声心动图、心肌磁共振成像、心肌核素成像等)及有创辅助检查方式(心室造影、心腔压力测定等)能全面准确地诊断及评估心衰。
  心衰的治疗方面,也由简单的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发展为给予包括指南导向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及个体化的康复运动训练处方的综合心衰管理模式。通过减少心脏负荷,恢复心力储备、优化心脏同步性,*终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延长寿命。此外,心室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有望从细胞分子水平,替代功能不全或功能完全丧失的心肌细胞,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功能。
  心衰临床治疗策略也发生转变,除了关注治疗本身,延缓心衰进展,有效改善心衰症状方面,我们也应更加重视心衰预防。另外,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整合生理学的观点逐步受到重视,也要求临床医师从整体论的角度看待心衰,进行心衰危险因素干预、多器官综合管理、关注终末期心衰姑息治疗。
  因此,在人类抗击心血管疾病*终的战场——心衰诊治过程中,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要求对心衰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转归、预后等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同时,也要求实时掌握国际国内心衰治疗新进展。《心力衰竭规范化防治:从指南到实践(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八)》按照规范化、有效性的原则,根据心衰领域的新临床研究证据,以新心衰领域相关指南、专家共识为依托,对心衰预防、治疗、康复、综合管理等内容均作了全面清晰的阐述,旨在搭建新指南与心衰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帮助临床医疗工作者在进行心衰诊治决策时能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从而规范我国心衰防治,优化心衰管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