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及应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及应对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2.3 4.7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勤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58830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23609490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何勤让我给她的新著写个序,书名是《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及应对》。我答应下来,原因有两个:一是这本书的内容我感兴趣。这一专题也是近年我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希望能将的研究成果先睹为快;再是对于何勤的研究能力我还是有所了解。我是她的博士论文的审阅人,论文的内容是关于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对于这篇论文,我比较罕见地给了“优”,并在评语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然,论文审阅是双向匿名的,但劳动关系学界的圈子有限,在一次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聊天中说到这篇论文,才知道作者是他的学生叫何勤。有这样一个印象,因而对这本新著抱有几分期许。然而,期望值并不高,因为中国的劳动关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近年来相关研究著作不断涌现,但真正具有扎实基础又有独立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见。
  但是,初初阅读了一遍书稿,结果大大超出我的预期。这并不是说这本新著多么完美多么深入,书中的不足和缺陷,我已经直接转告作者。我深的感受是,这本书给现实的中国的劳动关系研究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青年学者治学态度和研究能力,给这一学科的研究前景带来希望。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和中国劳动关系的研究状况,谈点感受。
  首先,关于该书的选题和内容。该书名为《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及应对》,其实,对于所谓“群体性劳资冲突”的概念,我历来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很不严谨的表述,规范的学术表述应该是“劳资集体争议”。所谓“群体性劳资冲突”是一个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概念,以“群体”替代“集体”,其特点是回避劳工集体行动的正当性。何勤使用了这一概念,也许是为了能够正常出版采取技术性的操作。但纵观全书内容,其研究对象正是劳资集体争议和工人集体行动,并且是以集体行动的基本形式罢工作为主体研究内容的。书中对于集体行动和罢工的发生、演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应该说,如此研究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胆识的,因为虽然罢工在我国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连题目选定都有如此限制,如没有相当的担当和责任,这一研究是难以完成的。
  其次,关于集体争议的研究方法。近年来问世的劳动关系研究著述,多是从一个学科,如法学或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角度予以剖析论述。这种研究当然有其价值和意义。但是,劳动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囿于一个学科研究总是有其局限之处。如何运用多学科的方法研究劳动关系是一个有待加强的问题。何勤的著作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使得整个研究形成一个多角度的立体构建。该研究以经济学为基本方法,使用经济学的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的潜变量和可测变量,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理论演化路径,并通过干预变量的选择、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时间序列模型构建,干预效应识别以及干预模型计算方法的分析,构建了应急干预理论模型;还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建立“非合作博弈模型”“刀锋上的博弈模型”以及“稳态合作博弈模型”三个理论模型。在这一基础上,该书还从管理学视角,运用自组织理论来分析群体性劳资冲突形成机制,建立群体性劳资冲突的自组织演化模型;又从社会学视角,引用解析了大量集体争议案例,以集体行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群体性劳资冲突的集体行动模型,并对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如此深入娴熟地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并使之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研究系统,作为一个青年学者确实难得。
  再者,关于治学的态度。一个基本的感受,作者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图表、案例,这些内容是经过艰辛的搜集、整理、分析获得的。与目前所谓科研成果中满是空话、套话以及大家都在说的话的状况相比,作者的研究是建立在充分的事实依据上。该书的特点,除了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训练之外,就是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了一大批手的数据和资料。而这恰恰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所缺乏的。劳动关系和集体争议的研究,是一个理论、政策和实务密切结合的应用研究,那种靠搜索、复制和粘贴的“网上作业”,只是信息整理而非学术研究。在我国形成规范深入的劳动关系研究,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实际状况,作者在这方面做出投入和努力。
  作者在书中对于集体争议的演化和应对,提出了诸多观点和看法,对此,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我就不再多做评价。我更关注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劳动关系的研究,以及如何通过劳动关系专题研究,来推动劳动关系学科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何勤的学术尝试是很有价值的。
  值此新著出版之际,谨对何勤表示祝贺,以上所说,也可视为该书之序。
  常 凯
  于京西时雨园
  2014年4月20日

导语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各种劳资冲突的高发期和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近年来,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书围绕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点和趋势,形成机理,演化路径、演化规律和演化模型,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系统,标准化的应急管理系统,长期应对机制六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何勤,女,1972年12月出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2012年至201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理事、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先后主持和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局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多项;作为骨干参加*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1部。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点和趋势——横向分析视角

  第三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点和趋势——纵向分析视角

  第四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点和趋势——基于课题调研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形成机制研究

  节  从经济学视角——基于博弈理论的形成机制

  第二节  从管理学视角——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从社会学视角——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从政治学视角——基于抗争主体与政府、工会互动的形成机制

  第五节  从劳动关系学视角——基于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形成机制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耗散结构、熵流及协同机制研究

  第二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静态演化模型构建

  第三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动态演化模型构建

  第四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综合演化模型构建

  第五节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演化路径研究

  第六节  实证研究——基于案例分析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风险预警研究

  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第二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风险预警系统建立

  第四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风险预警实证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

  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应急系统设计

  第二节  应急预案体系构建

  第三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应急干预

  第四节  标准化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长期应对体系研究

  节  工作场所劳资冲突预防机制研究

  第二节  人性化的劳动关系管理

  第三节  集体谈判制度构建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企业劳动关系研究调研问卷(企业用)

附录B  企业劳动关系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员工用)

后记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各种劳资冲突的高发期和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近年来,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书围绕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点和趋势,形成机理,演化路径、演化规律和演化模型,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系统,标准化的应急管理系统,长期应对机制六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主编推荐
何勤,女,1972年12月出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2012年至201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理事、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先后主持和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局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多项;作为骨干参加*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1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