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好心好世界:圣严法师谈心灵环保圣严法师9787544747264译林出版社2014-06-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好心好世界:圣严法师谈心灵环保圣严法师9787544747264译林出版社2014-06-01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3.81 4.8折 28.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圣严法师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7264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8.8元

货号9787544747264

上书时间2024-06-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圣严法师拥有世界级影响力,名人弟子众多,比如李连杰,比如林青霞。
圣严法师1998年被《天下杂志》评选为四百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被誉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
《好心好世界》以佛学讲环保,切合环保低碳理念,符合时代潮流。
《好心好世界(圣严法师谈心灵环保)》是圣严法师的作品。

作者简介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县,2009年于台大医院圆寂。十三岁出家,曾于台湾地区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1975年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法师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
他是靠前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格外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并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
他所推崇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

目录
【编者序】带着好心,开创好世界
第一篇 什么是心灵环保
在未来十年或十五年的台湾
现代人的心灵环保
佛教与心灵环保
法鼓山提倡的心灵环保
悲智双运心灵环保
认识心灵环保
第二篇 禅修的心灵环保
禅的心灵环保
以禅心转化凡心
《金刚经》与心灵环保
《维摩经》与心灵环保
第三篇 生活的心灵环保
心灵健康四步骤
人间净土的环保
改变心才能改变生活
立定方向做环保
知福惜福最幸福
珍惜现有的福报
永不绝望的心
净心与净土
化混乱为祥和
人与生存环境的对话
第四篇 世界的心灵环保
将心灵环保推向世界
世界宗教领袖在二十一世纪的任务
心灵环保是全球性的运动
心灵环保解仇恨

内容摘要
《好心好世界》分四个篇章:什么是心灵环保,禅修的心灵环保,生活的心灵环保,世界的心灵环保。
圣严法师说,他送给世人的礼物是佛法,而心灵环保正是法师行脚弘化人间八十载,送给世人的珍贵礼物。
《好心好世界(圣严法师谈心灵环保)》是圣严法师的作品。心灵环保是对一般环保的拓展,进而从环境关心到人类的内心世界。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具体可行的生活方式。

精彩内容
 佛法将人的身心,及其所处的时空环境,称为“果报体”,可分成两部分,人的身心是“正报”,所
处的时空环境是“依报”,此正依两报,便是人生及宇宙的全部,而此果报的动力中心,乃是业所形成的心识,称为业识。由业识而形成具体的人,便是色、
受、想、行、识的五蕴,其中色蕴是物质的眼、耳、
鼻、舌、身的五根,此五根所接触的是色、声、香、
味、触的五尘;至于受、想、行、识的四蕴,是非物质的心理现象及精神现象。受苦报、受乐报的是此五蕴身心,造恶业、造善业的也是此五蕴身心,因此五蕴所成的身心,是因造业而感得的果报。每一个人的五蕴身心所处的时空环境,也是由于造业而感得的果报,此即是说,每一个人的生命是业报体,每一个生
命所处的时空环境,不论好或不好,也都是每一个生
命个别拥有的业报体,此乃是一人一宇宙的生命观及宇宙观。
不过,若从佛的智慧来看,不论是个别的身心,或者是全体的宇宙,都不离无常的自然法则,任何一
物都是无常的暂有,不是长久的恒有,故无不变的自性,故名为自性是空;五蕴所成的身心及其所处的时空环境,自性亦空。五蕴既空,凡夫所以为的我及我所有的一切,当然也是自性即空。自性空,即是不生
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真谛。若能悟得此一切现象自性皆空的真谛,便证无我的涅巢,便从苦、集二谛获得解脱。所以《心经》开头便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佛学的基本常识,也是以心为中心,而又抽离了一切不离一切的环保思想。
若从佛学的角度来谈心灵环保,便是基于离却贪、嗔、疑、慢等的烦恼心,而开发智慧心及增长慈悲心的立场,来面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了智慧心,便能使自己的身心,经常处于健康、快乐、平安的状态
;有了慈悲心,便能使他人也获得健康、快乐、平安的身心。至于如何转烦恼而成悲智?便是勘破五蕴构成的身心,是空不是我,此有两个结果:一是不再造作自害害人的恶业;二是当下不受苦报,纵然处身于火宅之中,犹如沐浴于清凉池内。但是尚有无数的众生不明此理,尚被困在贪、嗔、疑、慢等的烦恼火窟
之中,所以要用此五蕴身心作为工具,救世救人,称为菩萨行者。
当然,东亚思想中的中国大乘佛教,号称有八大宗,那就是三论、唯识、天台、华严、净土、禅宗、
密宗、律宗,每一宗都有本体论、人生论、实践论的教法,在此无暇逐一介绍。因为各宗所依据的经论不同,所持的观点也有出入,甚至同样是依据众生的如
来藏心,天台宗主张一念心性具足三千(百界千如三世间),华严宗主张理体清净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同样是天台宗派下的学者,有的持妄心观,有的持真心观。同样是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北方的神秀
主张渐悟,南方的惠能主张顿悟。禅宗的四祖主张“守一不移”,五祖主张“看心”和“守心”,六祖主张“不着心”“不着净”“亦不是不动”,他们三代之间,各有主张。同样是修念佛法门,禅宗主张“念佛心是佛”,净土宗主张“专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同为马祖道一这个禅师,先说即心即佛,后说非心非佛。以类似的例子看来,似乎复杂矛盾,他们的功能也都是为了自利利人。此乃出于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因人的状况制宜的方便;因有不同的时空及不同的人、不同的状况,就可采用多元化的、多层
面的教法来应对,只要能够令人的身心健康、快乐、
平安就好。
若从禅宗顿悟成佛的立场而言,乃是直指人心的,凡是用文字传流的佛经祖语,不过是修证方向的指示牌,它们本身不代表方向所指的目的物,甚至有禅宗祖师把佛经祖语,比喻成葛藤络索,这是说,如果死执文字的经教,反教人受困扰。但是,没有佛经祖语,还是不行,所以禅宗的《六祖坛经》,教人依据《净名经》(即《维摩经》意译)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的开示,修行者应当“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便是“一行三昧”。六祖又依据《金刚般若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主张“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应无所住是不将一切现象跟自我中心的利害得失联系起来,而生其心是以无我的智慧心来应对处理一切的状况。所以,心不住法(现象),佛道的智慧便在你的心中产生功用;心若住法(现象),自己便被此法束缚而智慧的功能就不现前了。P8-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