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给孩子专属的爱和教养)斑马9787570511525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07-01
  • 【正版图书】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给孩子专属的爱和教养)斑马9787570511525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07-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给孩子专属的爱和教养)斑马9787570511525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07-01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0.04 2.4折 42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斑马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511525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9787570511525

上书时间2024-06-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态度说起
我们生儿育女究竟为什么 002
你对生活的失望,生个孩子也不会变得更好 006
不要生个孩子就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你了 010
有了你,我变得更爱我自己 015
当了妈妈,就得学会认怂 020
只有最失败的人,才会选择打骂孩子 024
不要拿生而不养来标榜自己的独立 029
孩子,你不必去按照别人的时间表长大 034
怎么全是妈妈,爸爸去哪儿了 038
每一个妈宝男背后,都站着一个“吃瓜”的爸爸 044

第二章? 我们到底要教养子女些什么
为什么越懒的妈,越能带出聪明娃 052
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就是克制 057
如果我不是爸爸亲生的,可能反而会原谅他 062
老公关起门来揍孩子,我该不该插手 072
从凡·高撕画,谈错位的夸奖 076
呵护孩子的爱美心理,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审美能力 082
那个被“富养”大的女孩后来怎样了 086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路走得越艰难 093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撒谎问题 098
儿子亲了班上的女同学,怎么办 103

第三章? 亲子关系跟随、影响孩子一生
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无法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态 108
一个震慑灵魂的考问:子女真的没法选择父母吗 116
“山鸡”陈小春:从坑娃到暖爸需要几步 121
最好的父子关系就是没大没小 125
比高利贷还狠的亲情债才是最可怕的 128
女儿六岁,已经和我成了仇人 133
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孩子会用行动给出答案 139
别再用“再不听话……”给孩子种下恐惧因子 143
不是孩子惹毛你,是你的无能惹毛了自己 147
二孩家庭:生得起,养得起,但你爱得起吗 152

第四章? 人生不由分数决定,懂生活的孩子人生不会差
孩子们不缺内疚的妈妈,而是缺快乐的妈妈 160
父母是造就孩子性格的第一土壤 164
送多少颗限量版钻石,也不如给孩子一个有爱的世界 168
爱孩子优秀的一面,更要呵护他们脆弱的一面 172
允许孩子哭,给他们情绪释放的出口 177
给孩子的爱,与钱多钱少无关 180
父母失职的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184
中国式亲情里,最该独立的是孩子妈妈 189
“中国式爱孩子”是怎么变成“中国式害孩子”的 195
像爱自己一样爱孩子 199

第五章 学习的态度与兴趣比学会了什么更紧要
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耐心,让孩子慢慢来 206
你自己天天玩手机,还指望孩子考第一 210
别把孩子当作巴甫洛夫的狗 214
最可怕的性教育叫“把孩子送进女德学校” 219
一岁多的宝宝是如何认识 500 个字的 223
“你怎么这么笨”到底伤了多少孩子 228
我们推崇董卿爸爸的魔鬼教育,到底在推崇什么 233
从“拼不过的小学生文案”看输不起的中国父母 241
从五岁“复二代”简历吊打成人,看全民教育焦虑 248
靠玩易拉罐也能圈粉百万?有趣的灵魂多难得 255

内容摘要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多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该怎样做父母!
否则,就算学再多的方法论,懂再多的教养论,不结合自己孩子和家庭的情况,不经过自己的思考,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不形成孩子专属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恐怕也未必真正适合我们的孩子。

精彩内容
我们生儿育女究竟为什么2018年12月,绍兴一位七十三岁的王老太太求助媒体,想找到自己的小儿子。
然而这并不是一则普通的寻亲事件。
当年,王老太太是在已经有两儿两女的情况下,意外怀孕生下了第五个孩子。因为孩子太多养不起,就把刚满一岁的小儿子送给了一户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人家。
据王老太太的讲述,34年来,她跟这个儿子小张见过十几次,最后一次是在自己七十岁的时候。小张告诉她,自己在杭州结了婚,买了房,还生了孩子,工作也不错,不算额外奖金,年薪有55万元。
王老太太自己的日子本来过得也挺不错,虽然老伴早年去世,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但两个儿子都是做生意的,儿女也都很孝顺,还出钱雇保姆照顾她,于是也就一直没有再和小儿子联系。
但后来,王老太太的两个儿子花2000多万元买的全自动设备出了问题,生意投资失败还欠了很多钱;王老太太自己生病花了十七八万元,钱都是女儿出的,今年保姆也不得不辞掉了。
说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接下来的故事走向了。没错,王老太太现在又想起年薪55万的小儿子了。
在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做着生意赚着大钱的时候,她没有问过小儿子是否需要哥哥们帮扶;在自己过着有子女孝敬、有保姆伺候的生活时,她没有关心过小儿子的工作累不累、压力大不大;而现在过上了“烧一点米饭,干菜泡泡吃一天,每天吃药要花20多元钱”的生活时,她想起这个儿子了,张口就开始要钱。
其实王老太太的子女还是挺孝顺的,两个负债的儿子都表示,就算出去要饭也会让老妈吃饱。
但王老太太感觉“现在这种靠跟亲戚借钱维持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实在是没办法啊,我就想我那个小儿子也工作好些年了,收入也不错,想找他帮帮忙,给我个一两万元”。
这是整个报道里让我感觉最不舒服的一点。
说是帮忙,谁都知道钱是白拿,有来无回,而且看来是无底洞。
王老太太找儿子的底气在于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她认为自己不同于其他抛弃孩子的父母,她只是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把他送养了—而且还专门挑了个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这些年见了十几次面。
她觉得这样做很对得起儿子了,母子这根弦一直没断过,养父母不过是替她把孩子养大了—哪怕孩子从一岁起就送人了,自己并没尽过母亲的什么义务。
如果说王老太太当初的送养行为在那个奉行多子多福,养不起就送人的时代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她现在的举动,则实在是自私了一点—在小儿子明确表示不希望妻子知道太多的情况下,仍然一直给小儿子打电话,甚至捅到媒体那里,通过舆论逼儿子现身。
新闻中还有个细节,王老太太提到,小儿子去年回来给去世的亲生父亲扫墓时,看到她生活窘迫,还给了她2000元,让她去买一个能收钱的手机,回头给她打钱。
也就是说,虽然不想让亲生母亲主动联系自己,打扰自己的正常生活,但这个小儿子并不冷血,也没有对亲生父母怨恨记仇,一度还计划一直给她打钱来着。
这次小儿子不接电话,真的忙是有可能的,但就是故意不接也没什么法理和情理上的不妥。
我主动给钱孝敬你,就是念及生我的恩情;但你不能得寸进尺一而再再而三地来索取,让我们本来就不多的母子情分也染上了铜臭。
况且客观讲,对于在杭州这样的准一线城市打拼,有房贷、车贷要还,还有老婆、孩子、父母要养的中年人来说,年薪55万也只是维持正常生活,算不上有钱,至少远没有王老太太想象的那么有钱。如今媒体跑去推波助澜,无异于在小儿子曾经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伤痛上再撒一把盐。
要不要扶助王老太太,我希望小张能听从自己内心给出一个答案。但其实这些并不是我今天最想说的。我更想探讨的是,我们生儿育女究竟为什么?
王老太太悲剧的根源并不是她自私无情,她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而是她的观念,也是那个时代的观念—坚信多子多福,拿生孩子当投资。只要养得起,不管养育质量多差都要往多里生,这是以小博大的买卖,然后把下半生幸福的筹码都押宝在子女“孝顺”这件事上。晚年的王老太太,离了孩子们的帮扶,甚至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所以你骂她自私也好,脸皮厚也好,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质量,她就只能去找小儿子。
评论都说,你又没养过小儿子,他凭什么孝顺你?那我想问,如樊胜美的父母,他们的确养大了女儿,无条件地去压榨女儿就合理吗?那个时代的父母无论能力和认知都有局限,不能去苛求,也很难再改变。该尽的孝,我们要尽。
但我真的希望从我们这代开始,不要再拿亲情绑架子女。
希望每个人在决定做父母之前都能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生儿育女绝不是投资,而是单纯的爱的付出。千万别指望什么经济回报,看着他幸福就是你能得到的最好回报。
中国的父母比子女更应该学会独立。
你对生活的失望,生个孩子也不会变得更好2016年6月,六十一岁的张女士在浙大妇医诞下了一个男婴,成为该医院最高龄的产妇。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唯一的女儿三十岁时因病猝死,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选择填补这份绝望的方式,是不顾重重反对,冒着生命危险再生一个,把一份艰难的母爱强加给这个对未来还一无所知的孩子。
这个孩子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命的延续、香火的传递和新的希望。
可是他们对于这个新生的、懵懂的孩子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迈的父母、错位的亲情和对死亡的恐慌。
最夸张的是,张女士生完孩子的第二天,医院就被成群有着相同诉求的大妈包围了,最大的那个已经六十三岁。其中一个说,女儿上大学了,自己在家闲着没事做。
明明跳广场舞就能解决的事情,却要用一个生命不确定的未来承载。一意孤行的背后,已不再是孤独那么简单,而是对老年生活的压抑与失望,需要借助一个新的生命来释放,对抗日渐衰老的身与心。
国人惯于将母爱与伟大画上等号,然而伟大的表现是无私,而无私的根源在于无所求,不是把孩子当作一剂“包治百病”的灵药。
孩子寄寓着一份希望,越是对生活失望的人,越想要孩子,以为有了孩子,明天就会好起来。有人想用孩子拴住一段可有可无的感情,有人想让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还有人想用孩子改善贫困的生活状况。
宝宝树母婴与家庭研究院于2016年7月发布了一份《全国孕育环境城市调研白皮书》,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在适宜孕育地区的排行榜上,排名靠后的,如甘肃,恰恰是高生育率省份,而各项数据综合排名第一的上海却是全球生育率最低。显然,生存条件与生子积极性并不成正比。
愚公移山时说,我搬不动了,我儿子继续搬,儿子搬不动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可是生了孩子,这座山就会真的被搬走吗?
绝不。
我有个朋友,就像千千万万个婚姻不如意的女性一样,为了留住和丈夫岌岌可危的感情选择了生孩子。这个小生命的呱呱坠地并没能让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好,反而把这个原本就没有多少爱的家变成了战场,每天鸡飞狗跳的日常,很快将两人残存的一点温情消耗殆尽。
蒋丽莎五年的时间剖宫生了四个孩子,子宫变得比卫生纸还薄,也没有拦住陈浩民三天两头被媒体抓拍到去夜店。
如果你的生活原本就不美满,那么生了孩子后你将面对的就是:不会说话、只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宝宝,永远拾不完的屎尿屁,逼死处女座的家务环境,剑拔弩张的婆媳关系和一个不能理解你的丈夫。
我认识的那些怀孕前就牢骚满腹的女人,怀孕后统统变成了骨灰级怨妇。一旦失望和不满占据了你的日常,相信我,生个孩子并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
前几年有个新闻,医学女博士杨果情感受挫后辞掉了大学教师的工作,跑到国外人工授精生孩子,她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一丈之内才是丈夫,但孩子却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与其选老公,不如选孩子。”可是怀孕后,她才发现未婚妈妈的艰难:办不了准生证,积蓄迅速花光,由于生活不规律出现了先兆流产……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终于让她崩溃,以致精神失常流落街头。
即使她的精神没有失常,这个孩子的日子也决计不会好过,因为他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孩子,而是母亲宣泄不满情绪的出口。
如果你连自己的人生都过成一团糟,怎么能指望靠孩子来拯救?更何况这个孩子身体里流着你的血,印着你的DNA,你连自己的人生都放弃了,却指望他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然后母以子贵,他能做到的,也许只是把你糟糕的人生再重走一遍。
我的读者CC是一个大学生,她说自打生下来,就一天也没有快乐过,因为曾经高考落榜的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了她身上。
“从小到大我听到的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我考试名次若是比之前跌了两名,等待的就是一顿棍棒。好几次我都想自杀,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直到现在,母女之间除了学业似乎无话可说,四目相对时,空气总是冷得可怕。
对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人来说,生孩子的意义就等于对上天说:再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我有了经验和教训,一定会比现在过得更好。可是正如那些我们从未做好准备的考试,再来几次结果都是一样。初中我们班有个留级的学生,同一本书念了三年,该倒数还是倒数。自己的理想,始终要靠自己完成,孩子有他的人生,不负责通关,也不负责打怪,更不负责满足你的任何期待。
一个人什么时候适合生孩子?从她能够在心底深处真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从她认清生孩子绝不会让糟糕的环境自动变好,而是要父母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开始;从她愿意对自己、对孩子、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开始。
不要生个孩子就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你了我之前加过好几个妈妈群,后来基本都退了,因为负能量太多。有的妈妈,孩子都8个月了还没有基本的养育常识,放着百度一下就知道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问,连如何添加辅食都不会(讲真,你不会做,还不会去买吗)。
有的妈妈,一言不合就传自己娃的“黄金”,丝毫不顾及别人是不是正在吃饭。
这还不是最烦的,最烦的是天天嚷嚷着自己产后抑郁怨天尤人的。
不久前我就拉黑了一个在妈妈群认识的年轻妈妈。这个妈妈二十岁就结婚怀孕了,也没有工作,怀孕的时候抽烟喝酒(据说还是备了孕的),不知道有多大的K歌瘾,挺着五六个月的肚子也能往 KTV跑,一唱就是两三个小时。每天在群里骂,不是骂自己的公婆不管自己,就是嫌亲妈管自己太多。
生了孩子后,脾气愈加不受控制,心情好的时候跑出去看演唱会,花几千块接头发(你没看错,是接长发不是剪头发),心情不好了就拿自己还没满月的孩子出气,孩子4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喂鸡蛋黄。每次看她这么作践自己的孩子我都特别难过,为人父母为什么就不用经过考试啊!
后来,她开始在群里扬言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问哪里能看病。碰巧我看到了,我可没见抑郁症人还有兴趣接头发,我说抑郁症的人不是这状态,你应该没有抑郁症。她愤怒了,开始了咆哮:你怎么知道我没得抑郁症!我拿刀砍我家的狗!我甚至想掐死我的小孩!你凭什么说我没得抑郁症!
在她看来,产后抑郁症甚至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谁不让她得她就跟谁急。
本着不与傻瓜论短长的精神,我没再接话,直接退群拉黑。后来我发现,有这种心理的妈妈还真是不在少数,说难听点就是巴不得自己得产后抑郁,不是也要往上靠,使劲催眠自己“我这是合理的抑郁”,任自己的脾气越来越糟糕,拿着有病当挡箭牌,感觉生了孩子全世界都欠了自己的。
好像产后抑郁症是做妈妈的理所应当得的心理病,只要是抑郁了,做什么都合情合理了。打骂孩子怎么了?我是产后抑郁!冲家人乱发脾气怎么了?我是产后抑郁!好吃懒做怎么了?我是产后抑郁!好像产后抑郁还是一种伟大的病,是为了孩子才有的牺牲。
你将来跟你的孩子说,原本应该照顾你爱护你给你温暖和安全感的那几年,你妈都忙着产后抑郁去了,你看看他会不会原谅你!
简直跟那些喝醉了撒酒疯的一个状态。俗话说,酒醉也有三分醒,凡是酒品很差,喝点酒就开始撒酒疯的,生活中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人。很多打着产后抑郁幌子的妈妈,都是极度自私之人,从未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她们的潜意识里,始终是一道负担。
如果不是我自己就是母亲,我还真不敢写这篇文章,因为总是有人说“你不知道女人生孩子有多不容易,你自己生个孩子就知道了”这样的话。我当然知道了,我怀孕反应强烈,一直吐到生。生娃虽然是顺产,但是开宫口足足疼了两天,因为羊水少被倒霉催地拉去做了羊膜腔灌注,后来在产房还差点因为护士的大意出了医疗事故。
并不是我天性乐观,很多年前,我曾经得过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我当然了解抑郁症是什么状态。然而产后抑郁真的离我非常遥远,因为这些年我靠自己和家人朋友早就走出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真的太爱这个小生命了,我每天想的就是两件事:1.如何更好地照顾他;2.如何打拼给他创造更好的未来。
当这两件事占据了你的主要生命时,你根本就没工夫抑郁。焦头烂额的时候也有,我自己出去健健身,找朋友约个饭,或者逛逛淘宝找找代购,买双鞋买个包缓解一下,然后又觉得生活无比美好了。
我认识几个妈妈,每个妈妈的生活模式和处理情绪的方式都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过得很幸福。有个妈妈怀孕前就爱运动、爱美食,非常有朝气的一个人,生了孩子后全职在家,老公上班,没舍得雇保姆,一个人带孩子,买菜做饭陪孩子玩,一样开开心心。她不但不抱怨,还把儿子带得白白胖胖,时不时给我们看她做的辅食,还要给我们寄她自制的肉松。
还有个妈妈,长得漂亮,老公也宠着,当妈妈前爱买买买,当了妈妈也没耽误爱美,新衣服、新包包不断,把自己当个女王养,抑郁这种事儿离她八丈远。
每次总有弱者喜欢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很想回应一句:想要不腰疼,还就是要让自己最快地站起来。你老是觉得我生个孩子我最了不起,全天下都对不起你,你什么时候也别指望能站起来。
孩子是自己决定要生的,为什么生个孩子,就要把自己搞成受害者呢?生孩子遭的这份罪男人没受过,可上天是公平的,这些经历再回首,都是女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家圣宝现在最爱黏着我,不管谁抱他,只要看见我,他就要张开双臂飞扑过来,搞得我妈和老笨(斑马老公)都吃醋,真是甜到我的心都要融化了,开心都来不及。
我也能理解那些真正深陷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抑郁的原因是复杂的,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带来身体、情绪等一系列变化。有些妈妈的确一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还有些妈妈是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样的妈妈,需要家人、社会的共同帮助,特别是做爸爸的,孩子是你们共同的决定,老婆怎么宠都不过分,别让你的妻子丧偶式带娃。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自我调节。
首先,你要发自内心认同自己的母亲角色,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与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义务,一味地牺牲,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失去。
其次,圈层很重要,新妈妈最爱抱团,每个妈妈都加过数不尽的妈妈群,但是我发自内心地劝一句,坏情绪是会传染的,离那些负能量的妈妈们远一点,多认识那些爱孩子、爱生活的妈妈,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最后,如果你真的没法享受带娃的快乐,在家像坐监,听我一句劝,赶紧去上班吧。
我想对还没有孩子,正在纠结要不要孩子的女性非常诚恳地说一句:孩子就是你人生的一面镜子。
你糟糕,生了孩子更糟糕。
你美好,生了孩子更美好。
有了你,我变得更爱我自己最能改变一个女人的,一个是她的爱情,一个是她爱情的结晶。
前几天,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突然找我聊天:现在经济条件不太好,跟丈夫的感情也一般,可是意外怀了孕,这个孩子到底该不该要?我本人是反对打胎的,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的恩赐。
可是我不愿轻易给出建议,因为我并不能为她的人生负责,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大概是看出了我的迟疑,她退而求其次:你刚当了妈妈,跟我说说体会吧。
我说,就像买了一个千辛万苦才抢到的限量版包包,是个女人都懂这种感觉。但是拿到包包的开心最多维持几天,而宝宝每天都给你不一样的新鲜感。你看着他的每一点成长,会笑了,会翻身了,会坐起来了……比买到一百个爱马仕都要激动,128G的手机内存都不够给他拍照,一笑一颦,我都贪婪地想记录下来。
有了圣宝后,我就辞掉了待遇还不错的工作,成为大家口中的自由职业者。对于带娃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妈妈有自己的选择,无论是选择回家陪伴孩子还是在职场冲杀,都同样值得尊重,只是看你更在乎什么,而我最在乎的,就是不错过他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做“油炸绿番茄”这个公众号,一半是因为我真的爱写字,一半是为了能有份事业,让物质和精神上都有所寄托,给圣宝提供更好的生活。
以前只是当个人博客更新着玩,兴之所至,就写一篇,没兴趣了,扔在一边。有了圣宝后,反而不敢停,成了固定的工作,夹缝里也要抽出时间,生怕荒废了。
最开始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懒癌晚期患者接受化疗,太痛苦了。不过更头疼的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并没有完整的、真正属于写作的时间。虽然圣宝大部分时间很乖,而且谢天谢地,我母亲来北京帮我带孩子,为我减轻了很大一部分工作量。但是作为一个婴儿,他还是会饿、会哭闹,有时睡着睡着突然做起了噩梦,就会哭得好委屈。
做妈妈没有捷径,他一哭,我就立即停掉手头所有的事情,轻轻抱着他,或者把他放到小推车里,一边哼歌一边绕着屋子一圈一圈推,直到他睡着,有时一推就是一个小时。随着圣宝学会了翻身,看娃难度直接提升了十个level,一言不合他就翻身爬给你看,一眼看不过来就爬到了床边,于是我不得不把电脑搬到床上守着他,一只眼码字一只眼盯儿子。
累吗?简直是筋疲力尽。每次有人问“你现在是不是全职做自媒体”时,我都会告诉他:不,其实看孩子才是我的主要工作。我每天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了:喂孩子、抱孩子、给他擦口水、换尿布、为他念书(虽然他完全听不懂)……经常有广告商吐槽我跟他们谈着谈着就没了下文,等我回到电脑前,就看到他们刷屏问“人呢”“人呢”“人呢”,我的微信至今还有3000多条未读消息,每天抽出点时间工作都像打游击。
但是正因为带孩子太忙,没有多少时间用于写稿,让我学会了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写作效率,比如之前传播甚广的那篇老虎事件的评论文,就是趁圣宝早晨睡觉的间隙,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写成。都说女人生孩子恢复身材难,可是我比怀孕前还瘦了十斤。秘诀就是一个字:累。
朋友说,那你会不会很崩溃?
当然不会,恰恰相反,我现在特别快乐。以前我整天思考人生,思考得特别痛苦,还没有答案,现在充实多了。有一天清晨,我睁开眼,看见圣宝对我笑,笑得特别甜,可能你不信,我一下子就热泪盈眶了,这是我这辈子得到的最完美、最奢侈的礼物。
你永远不会想到,孩子对一个女人的改变有多大。
以前,我熬夜熬得很凶,1点前基本不睡觉,吃各种垃圾食品,皮肤很糟糕,头发一把一把掉。生了圣宝后,我的体力更差了,爬三层楼都要喘很久,有一次因为赶稿通宵没睡,抱他的时候我差一点栽倒。从那一刻起,我就发誓,再没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我就是我儿子的死亡屏障和保护伞,我还要陪伴他走很长很远的路,在他独立之前,我绝对不能够倒下。
我开始过起我曾经颇为不屑的老干部生活,好好吃饭,认真保养,晚上11点之前一定上床睡觉,天大的事情也放到明天。为了挽救自己已经糟糕透顶的身体,我还专门买了几十节私教课锻炼健身。如今,我还自创了一套健身操,每天抱着娃练深蹲和臂力。
最近,已经不止一个人对我说,为什么你生完孩子还能逆生长?我说因为我不敢老。
同样不敢老的,还有著名的体操奶奶丘索维金娜,四十一岁的她已经是第七次站在奥运会的舞台。最开始的艰难复出是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筹款,随着儿子的康复,丘索维金娜重拾了对体操的热爱,开始为自己而战。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我变成连自己都瞧不起的黄脸婆,为你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梦想,甚至整个人生,而是有了你,我变得更爱我自己。我希望有一天,大圣可以骄傲地说,我妈超酷,超有型,我要做她那样的人;而不是说我妈妈特别勤俭,什么都舍不得吃,都给了我,我将来一定要孝顺她。
真正的爱,不需要孝顺来回报。你对我最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