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丛书:文学理论的原理
¥
67.99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法]让·贝西埃 著;栾栋 编;史忠义 译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让·贝西埃 著;栾栋 编;史忠义 译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6802859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4页
-
字数
211千字
- 【内容简介】
-
让·贝西埃是巴黎新索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人文学丛书:文学理论的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发现文学研究的危机与人们对作品的某种盲视相关,这种盲视又与文学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有密切的关系。本书从哲学、历史和修辞学的多重视野,翻检欧洲文学的重大文类(lesgrandsgenres)、重要诗学和文学思潮。第一部分聚焦于作品之场;第二部分探讨作品之体;第三部分解析作品之行;第四部分论述作品自立性、体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 【作者简介】
-
让·贝西埃,法国巴黎新索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现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会长,在欧美多所大学任教,近期主要著作有《文学及其修辞学》(PUF,1999)。《文学有何地位?》(PUF,2001)、《文学理论的原理》(PUF,2005)、《法国作家发生了什么?》、《从阿兰·罗伯-葛利耶到乔纳森·利特尔》(PUF,2006)和(《当代小说或世界的问题性》(PUF,2010)。史忠义,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6年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德法西语系。1985年赴瑞士留学,1992年获瑞士洛桑大学文学博士,1996年获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致力于中西比较文学、比较诗学和中西思想比较研究。著有《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的西方浪漫主义倾向研究》、《中西方梦的文学功能的比较研究》、《20世纪法国小说诗学》、《中西比较诗学新探》等。重要译著有《诗学史》、《20世纪的文学批评》、《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与田庆生合译)、《热奈特论文集》、《言语行为哲学》等。合作主编《人文新视野》丛书,组织并主持了《尤瑟纳尔文集》(7册)、《经济学词典》的翻译工作。
- 【目录】
-
总序(栾栋)
一部以逻各斯和秘索斯为突出特点的文学理论的原理
导语
第一部分作品之场
作品的“放弃”、展现、量值和事实
信息与陈述
直接性、媒介性、参与性
修辞类悖谬、交际、作品之场和问题域
作品与贴切(中肯)问题
作品的展现和行动
第二部分作品之体
第一节制作与自制
制作、标记、区别
类型和情形的双重性
自制
组成(创作)与自制
作品内接用游戏和标记游戏的语象化
意指的矛盾性和内聚性
自制、相异性、量值、再现的权利
自制与反拘泥化,作品的界限与可能性
文学自身的体裁属性与文学体裁
第二节制作和自制的双重性,贴切问题
“纳入型排除”,作品与外围的界限,潜在的外延,贴切问题
贴切问题,意义,交际
第三部分作品的展现与及物性
导语:作品与其信息和形式外围不可能拥有共同场域
第一节展现与真实之语言建制和社会建制的语象化的颠覆
真实之语言建制的语象化的颠覆与真实的采纳权
真实之社会建制的语象化的颠覆与作品的采纳权
论作品内容与其存在理由相分离的正确使用
第二节作品是一个完整场
对无知的交际
远近形象的颠覆
作品的落实
第三节作品的及物性
作品的重言性与及物性
障碍与意外
装点,形式,类型
展现,作品的宗旨与及物性
及物性,摹仿说,标志
及物性,再现说,参照系
真实事件、时间真实和他者真实,可能的通境
展现和再现的界限
第四节通境与贴切
制作、自制和行动的摹仿
“纳入型排除”与虚构
惯常再现现象的认同
作品、贴切问题与阐释
第四部分作品的自立性、体裁、作者和读者
作品的自立性、熵和体裁
作品的身份(本质)
作品与其作者
作品与其读者:交际性与感人法
结束语:展现给一个意识的作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