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权研究:1949-1983-革命与乡村
¥
74.49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黄荣华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荣华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806818299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9页
-
字数
229千字
- 【内容简介】
-
研究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必须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中国现代化进程,从本质上讲,就是从传统农耕-游牧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而乡村社会的转型,无疑是中华文明这一历史情转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不径直冠名为《现代化与乡村》,而要定名为《革命与乡村》?这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所经历的所有重大事变,中国乡村社会翻天覆地的大变动,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在“革命”大纛下进行的。
本书进一步将农村地权关系的考察,从土地改革时期延伸到农业合作化时期、公社化时期,以及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作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革命中影响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各重大事实,发掘利用了大量原始档案,其中很大一部是首次为研究者所使用,为弥补书面档案的不足,他们还赴当地找到当事人进行采访,以口述史料书面史料互相比照印证;为避免宏大叙事的笼统与精略,他们从一个县、一个区域的研究入手,努力通过个案的解剖展现历史的真实。在这本书中,人们对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前期以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实际情况,可以获得较为具体和真切的了解。
- 【目录】
-
《革命与乡村》总序
本书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对于个案的选择和参考资料的说明
四、探讨的问题
第1章 “耕者有其田”:新洲县的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地方实践
(一)从减租减息到和平土改:新洲县土地改革的来龙去脉
(二)程序化土改与农民的诉求及“群众”眼中的地主
二、国家-农民关系的新建构:查田定产
(一)查田定产的地方实践与农民的反应
(二)农业税釜底抽薪率计征:查田定产的基本出发点
(三)查田定产的影响及其不足
三、土改复查
四、对土地改革社会经济效应的分析
(一)地权转移:土地改革与农业资源的再配置
(二)一升一降: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与副业的低落
(三)相反趋向:贫雇农经济上升与中经济的弼徊
(四)农业税:国家与农民之间
第2章 农地公有制的建立:农业合作化
一、集体化:农地是如何公有的
(一)评产、折标准亩、作股:土地入初级社的三种基本路径
(二)按土地分摊:初级社的股份基金
(三)作价归公与高级社按劳分摊股份基金
二、生产是如何组织的: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责任制的变迁
(一)最初的互助:从换工到评工记分
(二)合作社时期的包工制:从包工到包工包产
(三)“危险”的倾向:土地分户管理连续操作
三、工分制
(一)评工记分、社队工分的记载与结算
(二)社员劳动和集体农活之间的中介:劳动定额
(三)工分的实现:社队干部与普通社员的工分
四、国家、集体、与社员:以分配为中心
(一)国家、农民及农业税
(二)集体制的支架:合作社的社会保障
(三)顽疾:平均主义瞒产私分
第3章 人公社所有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时期的地权
一、公社化、集体所有核的演变和地权边界的模糊
(一)公社化与地权边界的泛化
(二)调整与集体所有内核的演变
……
第4章 以户为单位的生产:联产随包责任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