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110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大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佐亚·科库尔(Zoya Kocur)、梁硕恩(Simon Leung) 编;王春辰、何积惠、李亮之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佐亚·科库尔(Zoya Kocur)、梁硕恩(Simon Leung) 编;王春辰、何积惠、李亮之 译
  •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2
  • 版次 1
  • ISBN 978753226524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艺术批评与艺术运动总是密不可分,艺术批评的转向在根本上是由艺术运动的发展决定的。以1985年作为一个分水岭,其实也是艺术运动在批评上的反映。20世纪下半叶,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艺术的主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主义,时间是40年代到60年代。
【作者简介】
佐亚·科库尔(ZoyaKocur)是一位独立学者兼美国纽约大学艺术系客座艺术教授,合作编著了《当代艺术与多元化文化教育)(1996年),并发表过多篇有关艺术教育学和博物馆教育学方面的论文。
梁硕恩(SimonLeung)是一位艺术家兼美国欧文加利福尼亚大学演播艺术系副教授,他的作品曾在威尼斯三年展(2003年)和惠特尼双年展(1993年)上展出。
王春辰是中国艺术批评家、美术史学博士,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有《1940年以来的艺术》(2006年)、《绘画现象学》(2006年)、《装饰新思维》(2006年)、《艺术的终结之后)(2007年)等译著。
【目录】
前言
撰稿人简介
如何使用本书
导论
第一部分 当代艺术实践与模式
第一部分引言
1 知识场域——一个分离的世界
2 当形式变成态度——及其他
3 连绵不绝的地点——论现场性
4 策展人的时刻
5 如何提供艺术服务——导论
6 对话作品——对话在社会介入式艺术中的作用
7 作为批判的“yBa”——对英国当前艺术中作为中介的身份的社会、政治推论
8 视频投影——屏幕之间的空间

第二部分 文化/身份/政治场域
第二部分引言
9 向文化宣战
10 女权主义原教旨主义——反对图像的妇女们
11 艾滋病——文化分析与文化行动主义
12 被驱逐者的建筑
13 性别在燃烧——关于挪用与颠覆的诸问题
14 陷入困境——一个视频装置项目
15 差异的神话——惠特尼双年展的庸俗身份政治
16 魔鬼电视

第三部分 后殖民批判
第三部分引言
17 马可.波罗综合征——关于艺术和欧洲中心主义的若干问题
18 在“黑暗中心”
19 融合转向——多元文化时代的跨文化实践
20 真实性、反思性与景观——新亚洲的兴起不是世界的终结
21 拥有一切的观众
第三部分重新思考美学

第四部分 引言
22 论里希特《1977年10月18日》
23 论平面——走向平面性的谱系
24 废墟、碎片化以及中国现代与后现代
25 功能与场域——观念实践的界定
26 1989年

第五部分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理论
第五部分引言
27 后现代主义及其边缘
28 自找麻烦
29 重拾流行文化
30 理论之轻
31 没有结论的无形式
32 数据库
译后记当代艺术与当代理论的联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