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著;怀宇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罗兰·巴尔特 著;怀宇 译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46195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7页
-
字数
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Journal de deuil : 26 octobre 1977 - 15 septembre 1979
-
丛书
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 【内容简介】
-
1977年10月25日,罗兰·巴尔特的母亲在经历了半年疾病折磨之后辞世母亲的故去,使罗兰·巴尔特陷入到极度悲痛之中。他从母亲逝去的翌日就开始写《哀痛日记》,历时近两年。
这是一部特别的日记,简短而沉痛的话语,记录下了他的哀痛经历、伴随着哀痛而起的对母亲的思念,以及他对于哀痛这种情感的思考和认识。
-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 【目录】
-
哀痛日记1977年10月26日-1978年6月21日
1977年10月26日
10月27日
10月28日
10月29日
10月30日
10月31日
11月1日
11月2日
11月3日
11月4日
11月5日
11月6日
11月9日
11月10日
11月11日
11月12日
11月14日
11月15日
11月16日
11月17日
11月18日
11月19日
11月21日
11月22日
11月23日
11月24日
1977年11月25日
11月26日
11月28日
11月29日
11月30日
12月3日
12月5日
12月7日
12月8日
12月9日
12月11日
1977年12月27日
1977年12月29日
1978年1月1日
1月8日
1978年1月16日
1978年1月17日
1978年1月18日
1978年1月22日
1978年2月12日
1978年2月16日
1978年2月18日
1978年2月21日
1978年3月2日
1978年3月6日
1978年3月19日
1978年3月20日
1978年3月22日
1978年3月23日
1978年3月24日
1978年3月25日
1978年4月1日
1978年4月2日
1978年4月3日
1978年4月10日
大约1978年4月12日
马拉喀什,1978年4月18日
卡萨布兰卡,1978年4月21日
卡萨布兰卡,1978年4月27日,返回巴黎前的早晨
……
日记续篇1978年6月24日-1978年10月25日
新日记续篇1978年10月25日-1979年9月15日
一些未注明日期的片段
关于母亲的点滴记录
罗兰·巴尔特著述一览表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