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46 2.4折 18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文智、王红军、曹宏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F13

上书时间2024-05-18

琪星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文智、王红军、曹宏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73083
  • 定价 1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8页
  • 字数 5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是国家973项目“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大面积成藏机理与有效开发的基础研究”五年的成果总结,分为地质、地球物理和开发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的地质特征、成藏条件与成藏机理,以及分布规律和评价,建立了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藏群大型化成藏的地质理论,丰富发展了中国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为客观评价中国天然气主体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推动有效发现中低丰度大气田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低孔渗、中低含气饱和度气藏地震有效识别理论,为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地震有效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建了面对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藏群规模有效开发的地质理论,丰富发展了我国天然气开发地质学的内涵,为配套开发该类天然气资源有效动用的工程技术和实现规模产能建设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赵文智,男,1958年8月生,河北省昌黎县人。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4年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国家“973”天然气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油气重大科技专项“海相碳酸盐岩”领域项目长。从事油气地质与勘探研究2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部级油气重大发现奖1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近70篇。2000年以来先后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孙越崎能源科技大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篇中国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的地质理论与资源分布
第一章中国天然气资源类型与地质特征
第一节中国天然气资源类型
第二节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的地位
第三节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的烃源基础
第一节大型化成藏的主要气源灶类型
第二节煤系气源灶的演化与生排气潜力
第三节海相克拉通盆地气源灶的演化与生、排气潜力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的储集体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第一节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形成的储集体特征
第二节碎屑岩储集体大型化发育的地质基础
第三节碎屑岩储集体大型化发育的地质特征
第四节碳酸盐岩储集体大型化发育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形成的有利生储盖组合类型
第六节对中低丰度气藏群边界的讨论
第七节小结
第四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机理
第一节天然气运移充注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非均质储集体中“甜点”富气机理
第三节中低丰度气藏群大型化成藏的主要机理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与潜力评价
第一节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征
第二节重点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
第三节中国陆上重点地区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概算
第四节小结

第二篇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地震识别理论、技术及应用
第六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藏特点与地震识别难点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中低丰度气藏地震识别难点
第四节中低丰度气藏地震识别的关键是预测含气饱和度
第五节小结
第七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地震识别理论基础
第一节地震波理论基础
第二节双重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方程
第三节非均匀介质Biot-Rayleigh理论
第四节最大弛豫饱和度模型
第五节反射系数频散
第六节小结
第八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地震有效识别技术
第一节延拓法单程声波方程密度反演及储层孑L隙度估计
第二节复杂结构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物性预测技术
第三节声波阻抗梯度(A1G)气藏识别技术
第四节指数泊松比流体因子气层识别技术
第五节PGT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技术
第六节基于地震数据的AIS模板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技术
第七节小结
第九章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地震识别实例
第一节四川盆地大川中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识别
第二节龙岗超深层碳酸盐岩礁滩气藏地震识别
第三节小结

第三篇中低丰度天然气藏有效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方法技术
第十章中低丰度碎屑岩气藏开发特征与技术对策
第一节中低丰度碎屑岩气藏有效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中低丰度碎屑岩气藏“甜点富集区”描述
第三节中低丰度碎屑岩气藏非线性渗流特征
第四节中低丰度碎屑岩气藏开发模式
第五节中低丰度碎屑岩气藏规模有效开发技术
第六节中低丰度碎屑岩气藏有效开发技术的应用
第七节小结
第十一章火山岩气藏有效开发理论及配套技术
第一节火山岩气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
第二节火山岩气藏有效开发基础理论
第三节火山岩气藏储量高效开发技术
第四节火山岩气藏有效开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小结
第十二章中低丰度气藏水平井高效改造基础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中低丰度气藏水平井高效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中低丰度气藏水平井高效改造技术基础
第三节中低丰度气藏水平升高效改造技术与应用
第四节小结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