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后封面上边有少许水干后的痕迹看拍图下单

10 1.3折 76 八五品

仅1件

贵州贵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斌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4-2外

上书时间2024-11-23

锦绣中华书店13787486311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斌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6987
  • 定价 7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7页
  • 字数 33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插花地是中国本土术语,清道光年间就已出现于有关历史文献中,但其科学内涵并不为人们所熟知。清代学者、官员胡林翼将插花地归纳为“华离之地”、“犬牙之地”和“瓯脱之地”三种类型。《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认为,插花地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或行政区划)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包括飞地和犬牙之地两种基本类型。《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在详细占有档案与历史文献资料、并深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的插花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杨斌,1970年7月生,土家族,贵州思南人。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1998年在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工作,1999年至今在贵州师范大学工作。现为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共贵州省委“服务决策专家智库”专家、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决策咨询专家、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历史地理、区域人口学。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助理研究员,2006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主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近30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红灯·警钟——贵州人口增长的错位》《贵州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研究》《农村男性弱势群体的婚姻边缘化问题研究——以贵州为例》,参编著作4部,在《地理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

【目录】
绪论

一 概念内涵

(一)插花地

(二)飞地

(三)行政区划

二 选题背景与时空说明

(一)选题背景

(二)时空说明

三 价值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理论创新

(二)思路、方法与资料创新

第一章 学术研究回顾

一 插花地研究

(一)研究概况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深入研究插花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 行政区划研究

(一)政区原理

(二)政区沿革

(三)政区边界

(四)政区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

(五)西南行政区划研究

第二章 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形成与演变

一 贵州布政使司的建立与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初步形成

(一)永乐十一年(1413)前今贵州行政区划格局

(二)贵州布政使司的建立

(三)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初步形成

二 播州杨应龙叛乱与川(含渝)黔交界线的首次大调整

(一)播州杨应龙叛乱

(二)川(含渝)黔交界线的首次大调整

(三)政区沿革(1413-1600)

三 康雍年间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再次大调整

(一)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再次大调整

(二)政区沿革(1601-1728)

四 1729-2000年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局部调整

(一)政区沿革(1729-2000)

(二)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局部调整

(三)川(含渝)黔交界线的正式形成

第三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 明清时期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1413-1600年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二)1601-1726年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三)1727-1912年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二 民国时期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秀山县与松桃县交界地区

(二)沿河县与酉阳县、彭水县交界地区

(三)彭水县与务川县交界地区

(四)南川县与桐梓县交界地区

(五)綦江县与桐梓县交界地区

(六)习水县与綦江县、江津县交界地区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概况

(二)典型个案

第四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产生的原因

一 犬牙交错的政区划分原则

(一)犬牙交错原则的基本内涵

(二)犬牙交错原则在川(含渝)黔交界地区的运用

二 山川形便的政区划分原则

(一)山川形便原则的基本内涵

(二)山川形便原则在川(含渝)黔交界地区的运用

三 明代的卫所

(一)基本情况

(二)卫所与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

四 元、明之土司

(一)基本情况

(二)土司与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

五 土地私有制下“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

(一)土地私有制

(二)“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

(三)土地私有制与“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

六 贵州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贵州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二)贵州自然地理环境与川(含渝)黔交界地区的插花地

第五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的影响

一 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容易产生管理冲突与管理空白

(二)不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不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二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土匪、盗贼横行

(二)纠纷策源地

三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不利于田间地头管理

(二)不利于统一规划与经营

四 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五 典型个案: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政区格局的影响

(一)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的政区格局

(二)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政区格局的影响

(三)解决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政区格局的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清理拨正

一 明代的清理拨正

(一)镇远知府周瑛的建议

(二)巡按贵州御史萧端蒙的建议

(三)川湖贵总督李化龙的建议

(四)巡按贵州御史杨鹤的建议

二 清代的清理拨正

(一)雍正年间的清理拨正

(二)道光年间的清理拨正

(三)咸丰年间的清理拨正

(四)光绪年间的清理拨正

三 民国时期的清理拨正

(一)川黔两省自行清理拨正(1940-1944)

(二)内政部主持下的清理拨正(1945-1946)

(三)长坝槽之争

(四)龚滩设治之议

四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清理拨正情况

第七章 清理拨正插花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明清以来的清理拨正经验总结

(一)明清以来清理拨正的总体特征

(二)明清以来清理拨正不彻底的原因

二 清理拨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清理拨正插花地的客观必然性

(二)清理拨正插花地面临的新形势

(三)清理拨正插花地应注意的问题

附录一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附录二 省市县勘界条例

附录三 县行政区域整理办法大纲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