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

30 2.8折 108 全新

库存3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卫良、吕俊复、倪维斗 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9-19

山西学府藏书阁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卫良、吕俊复、倪维斗 著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9827151
  • 定价 10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8页
  • 字数 441千字
【内容简介】
针对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的重大需求,本书分别从中国燃煤发电发展概述、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热电联产节能减排 

技术、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智能发电技术等五个角度,系统讨论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今后 

的重点发展方向。 

全书包括五篇,共计 14 章。第D一篇“燃煤发电发展概述”包括第 1~4 章,主要通过燃煤发电工业的历史发展与综合 

数据分析,系统阐述了中国燃煤发电的发展概况。第二篇“高效燃煤发电”包括第 5~8 章,结合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 

深入讨论了中国燃煤发电的能效现状、能效评价方法、节能潜力和重点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第三篇“热电联产与节能减排” 

包括第 9~11 章,同样基于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重点分析了中国燃煤发电热电联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意义、关键技 

术及未来发展方向。第四篇“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包括第 12、13 章,分别从宏观发展和技术路线方面系统介绍了中国 

燃煤发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和污染物控制的发展方向。第五篇“智能发电”包括第 14 章,综合讨论了中 

国燃煤发电领域信息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智能发电的发展方向。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涉及行业综合研究、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行业发展战略,涵盖了中国电力行业近几十年 

来的主要理论创新、技术发展和关键应用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实验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燃煤发电领域的专业 

技术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供电力行业相关管理人员、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篇 燃 煤 发 电 发 展 概 述 

第 1 章 燃煤发电发展概况 2 

1.1 中国电源的基本构成 2 

1.2 燃煤发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4 

1.3 未来电源结构的发展预测 6 

第 2 章 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9 

2.1 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9 

2.2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11 

2.2.1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发展历程 11 

2.2.2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13 

2.2.3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能耗情况 15 

2.3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17 

2.3.1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发展情况 17 

2.3.2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18 

2.3.3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能耗情况 21 

2.4 电力改革后燃煤机组的发展与能耗 23 

2.4.1 电力改革后燃煤机组的发展历程 23 

2.4.2 电力改革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25 

2.4.3 电力改革后燃煤发电的煤耗情况 27 

2.5 燃煤机组装机结构对煤耗的影响 29 

2.5.1 燃煤机组装机结构的变化 29 

2.5.2 新增机组对煤耗下降的贡献 31 

第 3 章 淘汰落后产能与节能降耗 34 

3.1 落后产能的历史环境 34 

3.1.1 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 34 

3.1.2 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 35 

3.2 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情况 36 

3.2.1 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情况 36 

3.2.2 淘汰落后产能对能耗的影响分析 37 

3.3 淘汰落后产能的技术经济性 39 

3.3.1 全生命周期分析法 39 

3.3.2 工业能耗与排放当量分析法 41 

3.3.3 投资当量分析法 42 

3.3.4 分析方法综合评价 43 

3.4 淘汰落后产能的经济性分析 44 

第 4 章 国内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对比 47 

4.1 欧洲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7 

4.2 日本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9 

4.3 美国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9 

4.4 中国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50 

4.5 世界主要国家燃煤机组发电煤耗的对比 52 

第二篇 高 效 燃 煤 发 电 

第 5 章 燃煤电站的能效状况 56 

5.1 燃煤电站设备状况 56 

5.1.1 机组容量和蒸汽参数 56 

5.1.2 锅炉设备状况 57 

5.1.3 锅炉辅机状况 58 

5.1.4 汽轮机设备状况 63 

5.1.5 汽轮机辅机状况 70 

5.2 燃煤电站的性能指标 87 

5.2.1 锅炉系统性能指标 87 

5.2.2 汽轮机系统性能指标 91 

5.2.3 机组效率状况 97 

第 6 章 燃煤发电的能效评价方法 102 

6.1 燃煤电站热平衡分析方法102 

6.1.1 锅炉热平衡计算方法102 

6.1.2 汽轮机热平衡109 

6.2 燃煤电站 平衡计算方法113 

6.2.1 的基本概念114 

6.2.2 锅炉 平衡计算方法116 

6.2.3 汽轮机 平衡计算 124 

第 7 章 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127 

7.1 燃煤发电能量损失分布 127 

7.1.1 燃煤发电热损失分布 128 

7.1.2 燃煤发电 损失分布 128 

7.1.3 燃煤发电能耗损失机理 134 

7.2 燃煤发电节能潜力讨论 134 

7.2.1 锅炉岛节能潜力 139 

7.2.2 汽轮机岛节能潜力 143 

第 8 章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 148 

8.1 燃煤电站锅炉系统节能技术 148 

8.1.1 提高主蒸汽参数 148 

8.1.2 改善煤质 149 

8.1.3 富氧燃烧 151 

8.1.4 空气分级预热 152 

8.1.5 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155 

8.1.6 降低过量空气系数 157 

8.1.7 降低排烟温度 158 

8.1.8 提高燃尽率 160 

8.1.9 低温省煤器 162 

8.2 电站汽轮机节能技术讨论 164 

8.2.1 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 164 

8.2.2 主蒸汽压力优化 165 

8.2.3 热力系统结构优化 170 

8.2.4 冷却塔改造 175 

8.2.5 空冷岛改造 178 

8.2.6 辅机变频运行改造 180 

第三篇 热电联产与节能减排 

第 9 章 高效热电联产技术 184 

9.1 热电联产发展概述 184 

9.1.1 中国热电联产的发展184 

9.1.2 国外热电联产发展概况186 

9.1.3 热电联产机组的技术现状 188 

9.1.4 热电联产发展的困难与机遇 190 

9.2 热电联产高效节能技术191 

9.2.1 热能分级利用热网加热技术 192 

9.2.2 高效工业供汽技术193 

9.2.3 集中采暖高效供热技术195 

9.3 高效供热系统 202 

9.3.1 常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流程 202 

9.3.2 基于“单耗最低”的供热全系统节能分析203 

9.3.3 高效供热系统设计方案204 

9.4 高效化热电联产改造的综合效益 206 

9.4.1 提升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能力 206 

9.4.2 降低供热煤耗的收益207 

第 10 章 热电解耦推动节能减排 208 

10.1 热电解耦的发展背景208 

10.1.1 电网调峰的急迫需求208 

10.1.2 热电解耦是热电联产的必然选择209 

10.2 热电解耦技术 210 

10.2.1 储热技术 210 

10.2.2 电锅炉技术 211 

10.2.3 旁路补偿供热技术212 

10.3 热电解耦技术现状213 

10.4 热电解耦的社会效益215 

第 11 章 热电联产发展讨论 217 

11.1 进一步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 217 

11.1.1 热电联产有利于节能降耗 217 

11.1.2 热电联产促进污染物排放控制218 

11.2 推动热网与电网的耦合219 

11.2.1 热、电的节能调配技术方案研究219 

11.2.2 管网侧和用户侧的协同储热219 

11.2.3 智能热网技术方案研究 220 

11.3 热电联产的政策讨论220 

11.3.1 激励机制是热电联产深度调峰的前提220 

11.3.2 当前调峰机制的问题及解决思路221 

11.3.3 完善市场机制和金融配套政策 221 

第四篇 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 

第 12 章 燃煤发电污染排放状况 224 

12.1 燃煤发电污染控制的发展过程 224 

12.1.1 二氧化硫(SO 2 )排放控制 225 

12.1.2 氮氧化物(NO x )排放控制 227 

12.1.3 粉尘排放控制 230 

12.2 燃煤电站与其他燃煤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比较 231 

12.2.1 燃煤工业污染物控制比较 231 

12.2.2 中国污染物排放主要构成 234 

12.3 世界主要国家燃煤发电机组污染物控制 238 

12.3.1 排放标准 238 

12.3.2 烟气污染物控制情况 240 

第 13 章 燃煤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路线 243 

13.1 燃煤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 243 

13.1.1 燃煤电站脱硫技术 243 

13.1.2 燃煤电站脱硝技术 247 

13.1.3 燃煤电站除尘技术 249 

13.2 燃煤发电污染物路线讨论 253 

13.2.1 技术路线分析 253 

13.2.2 技术经济性分析 255 

13.3 超低排放路线选择建议 262 

13.3.1 煤质因素 262 

13.3.2 工况变化 262 

13.3.3 对电厂运行的影响 262 

13.3.4 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262 

13.3.5 总体建议 263 

13.4 非电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 263 

第五篇 智 能 发 电 

第 14 章 节能减排与智能电站 268 

14.1 电站信息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268 

14.1.1 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268 

14.1.2 电站信息化技术的发展270 

14.1.3 电站信息控制技术的现状 272 

14.2 电站自动化与节能降耗273 

14.2.1 电站自动化的必要性273 

14.2.2 自动调节与节能优化274 

14.3 电站信息化与节能降耗275 

14.3.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275 

14.3.2 负荷优化分配276 

14.3.3 锅炉吹灰优化276 

14.3.4 循环水泵优化调度277 

14.3.5 机组设备故障预警279 

14.4 智能电站的发展展望279 

14.4.1 建设智能电站的必要性279 

14.4.2 电站智能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80 

14.4.3 智能电站是燃煤电站的发展方向281 

14.4.4 智能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282 

14.4.5 智慧电站整体思路285 

附录 A 锅炉基本设计数据 286 

附录 B 锅炉基本运行数据 289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