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著 大家名作:朝花夕拾(价值典藏版)
  • 经典名著 大家名作:朝花夕拾(价值典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名著 大家名作:朝花夕拾(价值典藏版)

【如图发货】

5 2.0折 24.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迅 著;闻钟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803249151842029570

上书时间2024-06-19

小窗空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B-510118001-051-3-10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迅 著;闻钟 编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13960
  • 定价 2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内容简介】

  3个阅读要点
  ◎作品情节
  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充满了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狗·猫·鼠》通过描写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揭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叙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经历,刻画了长妈妈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和深切怀念。《二十四孝图》抨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批评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了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形象,讽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乏味的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孩子天性的束缚。《父亲的病》通过对庸医行医表现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庸医害人的本质。《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的愿望。《藤野先生》回忆了自己留学的所见所闻和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诲,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恋之情。《范爱农》通过范爱农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主要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
  ①形象朴素。黑瘦,八字胡,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说话缓慢而很有顿挫。
  ②治学严谨。认真添改鲁迅的讲义,为鲁迅改正解剖图,向鲁迅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③待人真诚。主动关心鲁迅的学习和解剖实习,毫无民族偏见,并没有因为鲁迅是弱国子民而另眼相看,真诚对待鲁迅。
  ◎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性散文,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而且完整地记录了作者的生活道路和成长经历,以及社会生活的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生动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淳朴的高尚品质和对向往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反动守旧势力、封建旧俗及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2个知识要点
  ◎作者在写作时,善于用细腻的笔法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善于以小见大,经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写出人物的神韵和事件的本质。
  ◎反讽手法的运用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经常“正话反说”,暗含巧妙的讽刺。
  1个成长要点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自己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曾走进自己的生活,既有善良、淳朴的长妈妈,至诚、高尚的藤野先生,也有自私、阴险的衍太太,虚伪、贪婪的庸医。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善与恶、美与丑、真实与虚伪、善良与险恶。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迷失自己,要发现并珍惜美好,用阳光驱散污浊,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广博繁杂,蜚声世界文坛。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且介亭杂文 
序言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答国际文学社问 
《草鞋脚》小引 
论“旧形式的采用” 
连环图画琐谈 
儒术 
《看图识字》 
拿来主义 
隔膜 
《木刻纪程》小引 
难行和不信 
买《小学大全》记 
韦素园墓记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答曹聚仁先生信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门外文谈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国语文的新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以眼还眼” 
说“面子” 
运命 
脸谱臆测 
随便翻翻 
拿破仑与隋那 
答《戏》周刊编者信 
寄《戏》周刊编者信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关于新文字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阿金 
论俗人应避雅人 
附记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忆往昔,寄往未来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