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机化学(周祖新)(第二版)
  • 无机化学(周祖新)(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机化学(周祖新)(第二版)

6.5 1.4折 4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祖新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1802635913693597698

上书时间2024-06-17

小窗空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B-510118001-054-2-4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祖新 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2
  • ISBN 978712226280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4页
  • 字数 60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第2版是按照应用技术型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理论部分以“必须”、“通俗易理解”、“够用”、“应用”为原则,讲解原理较多应用通俗的课堂语言和生产实例;元素部分突出典型和通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介绍以及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产意识、经济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合理利用资源及环境保护意识。 

《无机化学》第2版共分13章,基本原理和重要规律有: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些原理具体应用的酸碱平衡和溶解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合物等;物质结构部分分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两章;元素部分有非金属两章和金属各三章。 

《无机化学》第2版可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化工、材料、轻工、医药、生物类无机化学或基础化学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高校非化学专业教材,并可供相关工厂、企业技术人员及自学者参考。
【作者简介】
周祖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副教授,1991年-2008年教授无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普通化学,现代生活与化学,工程化学
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经历
1.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过氧化氢酶传感器,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2.催化剂的研究(合成吗啉的催化剂研究)
3.有机中间体,农药的合成(β-紫罗兰酮的合成,高纯氨丙醇的合成,并进行了中试生产,多肽的合成研究,新型农药苯氧威的合成,并进行了中试生产)
4.在工厂主持生产维生素A的中间体β-紫罗兰酮5年。
【目录】
绪论1 

0.1化学的研究对象1 

0.2化学发展简史1 

0.3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5 

0.4化学学科的体系6 

0.5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6 

【阅读资料】我国最早的化学研究机构7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8 

1.1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8 

1.1.1物质的组成8 

1.1.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8 

1.2气体及其分压定律9 

1.2.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9 

1.2.2气体分压定律10 

1.2.3气体的扩散定律12 

1.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13 

1.3.1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3 

1.3.2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14 

【阅读资料】生物芯片和生物计算机15 

思考题16 

习题17 

第2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9 

2.1基本概念19 

2.1.1系统与环境、组分与相19 

2.1.2状态与状态函数20 

2.1.3热力学能21 

2.1.4热和功21 

2.1.5过程与途径21 

2.1.6热力学第一定律22 

2.2热化学23 

2.2.1化学反应热与焓变23 

2.2.2化学反应热的计算25 

2.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9 

2.3.1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29 

2.3.2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30 

2.3.3吉布斯自由能变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35 

【阅读资料】新世纪的绿色能源40 

思考题41 

习题42 

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5 

3.1化学反应速率45 

3.1.1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45 

3.1.2反应速率理论46 

3.1.3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48 

3.1.4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51 

3.1.5催化剂与反应速率的关系53 

3.1.6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6 

3.2化学平衡56 

3.2.1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56 

3.2.2化学平衡的特点57 

3.2.3经验平衡常数57 

3.2.4标准平衡常数57 

3.2.5平衡常数的推导58 

3.2.6平衡常数的意义59 

3.2.7K与ΔrGm的关系59 

3.2.8多重平衡规则60 

3.3化学平衡的移动60 

3.3.1浓度对平衡的影响60 

3.3.2压力改变对平衡的影响61 

3.3.3温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62 

3.3.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63 

3.3.5平衡移动原理——吕·查德里原理63 

3.4有关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的计算64 

3.4.1平衡常数的求得64 

3.4.2平衡转化率64 

3.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66 

【阅读资料】光合作用及其应用68 

思考题69 

习题71 

第4章酸碱平衡和溶解沉淀平衡74 

4.1电解质的分类及其解离74 

4.1.1电解质的分类74 

4.1.2酸碱的分类75 

4.1.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75 

4.1.4强电解质溶液简述76 

4.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76 

4.2.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76 

4.2.2多元弱电解质的解离79 

4.2.3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值81 

4.3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83 

4.3.1同离子效应83 

4.3.2缓冲溶液84 

4.4盐类的水解89 

4.4.1各类盐的水解90 

4.4.2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93 

4.4.3盐类水解的应用93 

4.5酸碱质子理论94 

4.5.1酸碱的定义94 

4.5.2酸碱共轭关系94 

4.5.3酸碱的强弱95 

4.5.4酸碱反应95 

4.6沉淀溶解平衡96 

4.6.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96 

4.6.2溶度积规律及其应用98 

4.6.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104 

【阅读资料】室温离子液体——绿色替代溶剂107 

思考题108 

习题109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112 

5.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12 

5.1.1氧化数112 

5.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13 

5.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15 

5.2.1原电池115 

5.2.2原电池的组成116 

5.2.3原电池的符号117 

5.3电极电势118 

5.3.1电极电势的产生118 

5.3.2标准电极电势118 

5.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21 

5.4.1Nernst方程式121 

5.4.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122 

5.4.3实际电对物质不为标准态时的标准电极电势124 

5.5电极电势的应用125 

5.5.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125 

5.5.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或方向126 

5.5.3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27 

5.5.4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选择128 

5.5.5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28 

5.5.6计算一系列平衡常数129 

5.6元素电势图130 

5.6.1元素标准电势图130 

5.6.2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30 

5.7化学电源与电解132 

5.7.1化学电源132 

5.7.2电解过程简介135 

【阅读资料】电化学电容器——新型储能装置137 

思考题138 

习题139 

第6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42 

6.1玻尔理论与微观粒子特性142 

6.1.1光谱及氢原子光谱142 

6.1.2玻尔理论143 

6.1.3玻尔理论的成功和缺陷144 

6.1.4微观粒子的特性144 

6.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146 

6.2.1薛定谔方程146 

6.2.2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146 

6.2.3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150 

6.3核外电子排布153 

6.3.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53 

6.3.2核外电子排布原则与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154 

6.3.3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的关系157 

6.4原子结构和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58 

6.4.1有效核电荷159 

6.4.2原子半径159 

6.4.3电离能(I)160 

6.4.4电子亲和能(Y)161 

6.4.5电负性(X)162 

6.4.6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63 

【阅读资料】微观物质的深层次剖示163 

思考题164 

习题165 

第7章分子结构和晶体167 

7.1离子键167 

7.1.1离子键的形成167 

7.1.2离子键的特点167 

7.1.3离子的特征168 

7.2共价键169 

7.2.1路易斯理论169 

7.2.2现代价键理论169 

7.2.3共价键的形成169 

7.2.4共价键理论要点170 

7.2.5共价键的特征170 

7.2.6共价键的类型171 

7.2.7几个重要的键参数172 

7.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介174 

7.3.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175 

7.3.2推断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步骤175 

7.4杂化轨道理论176 

7.4.1价键理论的局限性176 

7.4.2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77 

7.4.3杂化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177 

7.5分子轨道理论179 

7.5.1分子轨道理论基本要点179 

7.5.2形成分子轨道的原则179 

7.5.3分子轨道的能级181 

7.5.4分子轨道中电子填充的原理181 

7.5.5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实例182 

7.6金属键和键性过渡183 

7.6.1金属键理论183 

7.6.2键型过渡184 

7.7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84 

7.7.1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185 

7.7.2分子间作用力186 

7.7.3范德华力与物理性质的关系187 

7.7.4氢键188 

7.8晶体结构190 

7.8.1晶体的概念190 

7.8.2晶体的基本类型190 

7.8.3离子晶体191 

7.8.4原子晶体192 

7.8.5分子晶体192 

7.8.6金属晶体192 

7.8.7混合型晶体193 

7.8.8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93 

7.8.9其他一些固体物质195 

【阅读资料】软物质196 

思考题198 

习题199 

第8章配位化合物201 

8.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01 

8.1.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201 

8.1.2配合物的组成201 

8.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203 

8.2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204 

8.2.1配合物的价键理论204 

8.2.2外轨型配位化合物和内轨型配位化合物206 

8.2.3价键理论的应用207 

8.2.4晶体场理论207 

8.2.5螯合物213 

8.3配位平衡213 

8.3.1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与稳定常数213 

8.3.2稳定常数的应用214 

8.4配位化学的制备和应用217 

8.4.1配合物的制备217 

8.4.2配位化合物的应用218 

【阅读资料】我国配位化学进展220 

思考题221 

习题223 

第9章非金属元素(一)氢稀有气体卤素225 

9.1氢225 

9.1.1氢的性质225 

9.1.2氢气的制备226 

9.1.3氢的用途226 

9.2稀有气体226 

9.2.1稀有气体的存在与制备227 

9.2.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227 

9.2.3重要稀有气体化合物228 

9.3卤族元素228 

9.3.1在自然界中的存在228 

9.3.2卤素的通性229 

9.3.3卤素单质230 

9.3.4卤素的氢化物234 

9.3.5卤化物236 

9.3.6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238 

9.4拟卤素240 

9.4.1拟卤素与卤素性质的对比240 

9.4.2含氰废水的处理241 

9.5分子型氢化物的结构及其性质变化的规律性242 

9.5.1分子结构242 

9.5.2热稳定性242 

9.5.3还原性242 

9.5.4水溶液性质242 

【阅读资料】碘在人体中的作用244 

思考题245 

习题245 

第10章非金属元素(二)氧硫氮磷碳硅硼247 

10.1氧247 

10.1.1氧族元素的通性247 

10.1.2氧及其化合物247 

10.2硫及其化合物251 

10.2.1单质硫251 

10.2.2硫化氢和硫化物252 

10.2.3硫的含氧化合物和含氧酸255 

10.2.4硫的含氧酸盐257 

10.3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261 

10.3.1氮族元素通性261 

10.3.2氮气261 

10.3.3氨和铵盐262 

10.3.4氮的含氧化合物264 

10.3.5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269 

10.3.6磷及其化合物269 

10.4碳、硅、硼及其化合物273 

10.4.1碳及其化合物274 

10.4.2硅的化合物278 

10.4.3硼的化合物280 

【阅读资料】一氧化氮——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282 

思考题283 

习题284 

第11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86 

11.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286 

11.2s区元素的单质287 

11.2.1物理性质287 

11.2.2化学性质287 

11.2.3单质的制备288 

11.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288 

11.4氢氧化物289 

11.5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291 

11.6硬水软化和纯水制备294 

11.7R—O—H规则295 

【阅读资料】膜分离技术297 

思考题298 

习题299 

第12章主族金属元素(二)铝锡铅砷锑铋300 

12.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300 

12.1.1单质铝300 

12.1.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301 

12.1.3铝盐302 

12.2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303 

12.2.1锡、铅的单质303 

12.2.2锡、铅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304 

12.2.3锡、铅的盐类及其水解305 

12.2.4含铅废水的处理306 

12.3砷、锑、铋及其化合物306 

12.3.1砷、锑、铋的单质306 

12.3.2氢化物306 

12.3.3氧化物及其水合物307 

12.3.4含砷废水的处理308 

【阅读资料】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08 

思考题310 

习题311 

第13章过渡金属元素313 

13.1过渡元素的通性313 

13.1.1过渡元素原子结构特征313 

13.1.2氧化态313 

13.1.3单质的物理性质314 

13.1.4单质的化学性质314 

13.1.5配位性314 

13.1.6离子的颜色314 

13.1.7磁性及催化性315 

13.2钛和钛的重要化合物315 

13.2.1单质钛315 

13.2.2钛的化合物316 

13.3铬和铬的重要化合物317 

13.3.1铬单质317 

13.3.2铬(Ⅲ)的化合物317 

13.3.3铬(Ⅵ)的化合物319 

13.3.4含铬废水的处理320 

13.4锰及其化合物321 

13.4.1金属锰321 

13.4.2Mn(Ⅱ)的化合物322 

13.4.3Mn(Ⅳ)的化合物323 

13.4.4Mn(Ⅶ)的化合物323 

13.5铁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324 

13.5.1铁系元素的单质324 

13.5.2铁系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25 

13.5.3铁、钴、镍的盐类326 

13.5.4铁系元素的配位化合物328 

13.6铜副族元素329 

13.6.1铜副族元素的单质329 

13.6.2铜的重要化合物330 

13.6.3银的重要化合物333 

13.7锌副族元素334 

13.7.1锌副族元素的单质334 

13.7.2锌、镉的重要化合物335 

13.7.3汞的重要化合物336 

13.7.4锌副族元素的配合物337 

13.7.5含镉和含汞废水的处理337 

13.8稀土元素和镧系元素简介338 

13.8.1镧系元素的通性339 

13.8.2稀土元素的应用339 

【阅读资料】铜、锌的生物化学340 

思考题341 

习题342 

附录344 

附录1一些基本物理量344 

附录2一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和标准摩尔熵的数据(298.15K,100kPa)344 

附录3常见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298.15K)346 

附录4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346 

附录5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15K)347 

附录6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47 

附录7某些物质的商品名或俗名349 

附录8主要的化学矿物350 

附录9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353 

参考文献35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