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读书吧四年级下册(全5册)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 快乐读书吧四年级下册(全5册)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快乐读书吧四年级下册(全5册)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自然老旧(泛黄)

3.1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②高士其 著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793181185570082818

上书时间2024-05-22

小窗空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B-510118001-040-4-6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②高士其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70428144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由著名苏联作家米·伊林著。该书以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解答生活中的困惑。整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娓娓道来,读者就这样兴趣盎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灰尘的旅行》收录了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的多篇科普作品,比如《菌儿自传》《细胞的不死精神》《灰尘的旅行》,等等。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为解答“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专门创作的科普书。本书分为《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和《悠长的岁月》两部分。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娓娓讲述了一个个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

 

《看看我们的地球》将李四光不同时期的著作整理成集,讲述了地壳的形成、冰川的起源,地震与震波、地球的年龄等地质问题,文情并茂,既有科学性,还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属于地质科学普及类读物。本书的特点就是科学性与文学性兼备,李四光用实际行动向科学界和文学界演绎了科学与文学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之间的绝妙互动,科学即严谨,文学即艺术。本书通过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是一本具有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随笔精选集。

 

《中国十万个为什么 小学生版》收录宇宙、自然、动物、人体、植物等多领域知识,搭配实物图片辅以说明。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长学识,丰富见识。

 

 

 


【作者简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他率学生在河北、山西实习时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1929年被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选为国外会员,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在地质学理论上,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学科,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两湖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晚年他在地震地质和开发利用地下热能等新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贾兰坡(1908―2001),字郁生,河北玉田人。中国古人类学家、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1929年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1931年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曾任技佐、调查员、技士。后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参与、后又主持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掘和研究工作,1936年发现了三件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参加、主持、指导了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

 

 

 

米·伊林(1896年-1953年),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和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观察天空和星象。米·伊林学识渊博,一生从未间断过对知识的追求。米·伊林每写一本书,似乎都是重新读一个大学,要读几十本书和几百篇科学论文。为了写《人怎样变成巨人》,他在几年内学习了历史、考古学、语言学等各种学科的书籍。米·伊林的创作态度也非常严谨,这就使他的科普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知识性强,内容丰富,文笔流畅。

 


 


【目录】
屋内环游记 001

 第一站自来水龙头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洗澡的? 006

为什么选用水来洗涤? 009

人们是如何使用肥皂泡的? 010

人们为什么要喝水? 012

水能不能把房屋炸毁? 013

固体的水 015

穿上冰鞋后为什么不能在地板上滑行? 015

有没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017

 第二站炉 子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取火的? 020

火柴为什么可以点着火? 022

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 023

为什么水无法燃烧? 025

在炉子里燃烧过后,木柴到什么地方去了? 026

炉火旺盛的时候,为什么会呼呼作响? 029

水为什么能够灭火? 031

关于炉子的一个谜 032

 第三站餐桌和炉灶

厨房实验室 036

马铃薯是什么东西? 037

我们为什么不吃生的马铃薯? 038

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硬皮,而煮的却没有? 038

浆过的衣服为什么是硬的? 039

面包皮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039

为什么陈面包会变硬? 040

为什么面团里放上酵母就会发起来? 040

面包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042

面包的化学史 042

为什么啤酒被打开时会咝咝作响,并且冒出泡沫? 044

汤是什么东西? 045

我们为什么要吃肉? 046

人造食物 047

盛在瓶子里的美食 050

奶为什么会变酸? 051

干酪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052

为什么干酪放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坏? 052

古代的人都吃什么东西? 053

我们喝咖啡和茶有多长时间了? 055

古时候的人用什么吃东西,怎么吃? 058

英国最早的餐叉 060

 第四站厨房锅架

七样东西七个谜 064

为什么不同的东西要用不同的材料来制成? 065

什么样的材料最坚固又最不坚固? 066

铁为什么会生锈? 067

为什么镀锡铁生锈不像普通的铁生锈那样厉害? 069

铁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070

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 073

会生病的纽扣 075

有没有黄色的铜? 076

除了瓦罐,还有什么东西是黏土制成的? 078

厨房里使用的瓦罐能给你什么启示? 081

 第五站碗 柜

厨房瓦罐的显贵亲戚 088

瓷器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 089

制造细瓷器的秘密 094

碗柜里面有没有用沙子制成的东西? 097

有没有硬的液体? 098

玻璃器皿是怎样制作的? 099

不会碎的玻璃 102

 第六站衣 柜

最后一站 106

镜子的历史 107

我们的衣柜里有些什么? 112

为什么穿着皮袄能使人感觉到温暖? 112

穿三件衬衫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衫暖和? 113

有没有由空气筑成的墙壁? 114

为什么夏天穿毛呢衣服不好? 115

人为什么要穿衬衫? 115

屋内导游 118

附 录

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路? 120

冬季为什么要把树干刷白? 121

笛树为什么会“奏乐”? 122

花盆底下为什么有个洞? 122

为什么宝石是五颜六色的? 123

为什么焰火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124

为什么空气并不“空”? 125

为什么青铜宝剑不会生锈? 125

为什么回音壁、三音石会传声? 126

果冻为什么在常温下也不会化? 127

“数”与“数字”有什么不同? 128

为什么心跳有时快有时慢? 129

为什么人的眼睛不怕冷? 130

我的读后感 13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