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義

6 1.7折 36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仕强 著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长红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仕强 著
  •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671767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38页
【内容简介】
  “中国式管理”概念的提出者曾仕强全新解读三国演义  
  是非成败,分分合合,《三国演义》一直令我们津津乐道。曾仕强教授用独创的“气球理论”,从这一不朽名著中发掘出了“水镜集团”现象,在他看来,三国中真正左右天下局势的正是这一集团……
  1.气球理论
  这是曾教授独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的发展,受看得见的显秩序和看不见的隐秩序两种力量的支配。人们关注的往往多是显秩序的内容和作用,而忽略了隐秩序的力量。具体到《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活动就是显秩序的内容,而以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中心的大批谋士: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的活动则属于隐秩序的内容,在曾教授看来,这一隐秩序的内容才是主导三国分分合合的主要原因……
  2.水镜集团
  这是曾教授在本书里的又一贡献。在目前面世的《三国演义》的解读中,还没有人挖掘出这一内容。
  一般人看三国、说三国,都只在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中打转。而以水镜先生为中心的大批谋士的活动,则不太为人们所注意。三国分分合合,表面上看是曹操、刘备、孙权等人活动的结果,然而,实际上却是水镜集团潜心运作的结果。以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代表,成员包括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徐庶、石广元、孟公威、诸葛瑾、鲁肃、司马懿父子,以及诸葛诞、姜维等人的水镜集团采取隆中所订的策略,分别向有规模或有潜力的集团,推荐专业经理人。以仁人志士的面貌出现,或者伪装成同道的样子,打入集团核心。将来不论哪一个集团胜利,水镜集团都永远掌握控股的优势……
【作者简介】
  曾仕强教授,中国台湾人,英国莱斯特大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硕士,历任大学校长、教授。曾教授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几十年来,他一直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西文化的研究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在企业管理、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对民间、学界、商界、政界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他本人被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
【目录】
前言
1.为什么要读《三国演义》?
2.怎样读《三国演义》才有用?
3.《三国演义》可以分成那四大阶段?
第一部 桃园三结义
1.为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而合久必分呢?
2.黄巾起义,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产生?
3.大青蛇、冰雹、地震、海水倒灌,代表什么意义?
4.不贤无能的人,怎么可以当皇帝害百姓呢?
5.刘备为什么要和关羽、张飞结拜为异姓兄弟呢?
6.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什么脍炙人口,传为美谈?
7.刘备领军大胜黄巾贼,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8.曹操为什么一开始就备受注目?
9. 刘、关、张三人救了董卓,为什么惹得张飞十分生气?
10.黄巾余党想要投降,官府为什么不肯接受?
11.孙坚和刘备都破贼有功,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12.张飞怒鞭督邮,对刘备、关羽有什么影响?
13.何进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把握不住?
14.董卓一见面就想立陈留王为皇帝,这是为什么?
15.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是什么道理?
16.曹操错杀吕伯奢全家,对他有什么影响?
17.曹操杀害无辜,不仁不义,为什么还逃得掉?
18.李典、夏侯兄弟,为什么来投曹操?
19.曹操为什么推举袁绍担任盟主?
20.关羽温酒斩华雄,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21.三英战吕布,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22.孙坚为什么为玉玺发重誓?
23.赵云看上刘备,是不是善于择主呢?
24.王允巧使美人计,为什么这么有效?
25.董卓被杀在受禅台前,是什么道理?
26.吕布为什么杀李儒?蔡邕为什么哭董卓?
27.李肃、王允有功,为什么也会被杀?
28.马家马为什么举义勤王?
29.曹操的父亲为什么被杀?他如何报仇?
30.孔融为什么出兵救陶谦?又牵动刘备?
31.孔融和陈登,与刘备意气相投,但为什么不会在一起?
32.孙策为什么以玉玺为典当,向袁术借兵?
33.袁术为什么对玉玺有这么大的兴趣,结果如何?
34.孙策为什么一定要收复太史慈?效果如何?
35.敌人有时候也是救星,这是什么意思?
36.刘备最不相信曹操,为什么投靠曹操?
37.曹操自己违反纪律,为什么割发代首?
38.吕布武艺高强,为什么死得那么可怜?
39.吕布早死,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40.陈宫为什么不向曹操求情?他不是救过曹操吗?
41.刘备在后园种菜,有什么用意?
42.刘备逃离曹操,又投靠袁绍,这是为什么?
43.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曹操为什么答应?
44.曹操为什么重赏关羽?效果如何?
45.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为的是什么?
46.古城刘、关、张久别重逢,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47.孙策为什么和孙坚一样早死?高见如何?
48.孙权继承父兄事业,所遭遇的困难是什么?
49.官渡大战曹操以寡敌众,大败袁绍,是什么道理?
50.袁绍生前不立继承人,引起内斗,后果如何?
51.郭嘉神算,自己却不幸早死,有什么启示?
52.刘表为什么誓杀刘备?他不是十分敬重刘备吗?
53.刘备为什么投靠刘表?的驴马从哪里来?
54.为什么桃园三结义阶段,天下以关羽为重心呢?
55.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些什么?
第二部 诸葛亮下山
1.刘备骑的驴马,一跃三丈高,可能吗?
2.刘备为什么那么相信水镜先生,产生什么后果?
3.刘备跃马过檀溪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4.刘备恳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水镜为什么不肯?
5.徐庶为什么急于求成?难道他真的不认识刘备吗?
6.单福初露身手,便大败曹军,有什么重要启示?
7.高明如徐庶,为什么看不出徐母的书信是做的?
8.徐庶走马荐孔明,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9.徐庶事母至孝,却间接害了母亲,怎么办?
10.徐庶像一阵风,来了就走,给我们什么启示?
11.刘备欲往隆中拜访孔明,水镜如何反应?
12.三顾茅庐,为什么传为千古美谈?
13.隆中决策定三分,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14.孔明的隆中对策,主要内容为何?后果如何?
15.孔明决定下山,对家人的交代,有什么用意?
16.孔明下山的第一次表现,主要是什么?
17.孙权为什么要破黄祖?刘表的反应如何?
18.孔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表现得如何?
19.刘表死后,为什么一片混乱?
20.曹操为什么杀孔融?他的儿子有什么反应?
21.孔明劝刘备取荆州,刘备为什么不要?
22.刘表托孤于刘备,结果如此,刘备难道没有办法吗?
23.曹操为什么派徐庶招降刘备?难道不怕他不返回?
24.刘备为什么带领军民同行?不怕曹军追击吗?
25.赵子龙单骑救阿斗,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26.曹操百万雄师下江南,孙权的反应如何?
27.鲁肃为什么那样重视孔明?有什么用意?
28.蒋干自告奋勇,要劝周瑜投降,合适吗?
29.蒋干在群英会上被周瑜戏弄,为什么还偷假情报?
30.曹操平日诡计多端,为什么也会上假情报的当?
31.曹操为什么杀蔡瑁、张允?杀后怎样表示?
32.孔明借箭,代表什么意义?
33.黄盖年迈,甘愿行苦肉计,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34.庞统献连环计,曹操为什么深信不疑?
35.曹操对酒当歌,出现一些不吉词句,有什么启示?
36.刘馥对曹操提出批评,是不是合适?
37.诸葛亮七星坛祭风,真的有这种可能吗?
38.赤壁之战,对刘备为什么如此重要?
39.曹操自以为得志,却遭惨败,这是为什么?
40.曹操赤壁惨败,是不是一种宿命呢?
41.周瑜要杀孔明,为什么几次都不能如愿?
42.孔明点将,为什么对关羽全不理会?
43.孔明果真算准曹操的逃亡路径?有这么厉害?
44.曹操兵败逃难,为什么还嘲笑周瑜、孔明?
45.关羽在华容道上,应不应该放走曹操?
46.孙刘联合抗曹,大败曹军,引起什么样的问题?
47.刘备得荆州,有什么重要的措施?
48.赵范想施美人计,赵云为什么不为所动?
49.关羽为什么义释黄忠?孔明却要杀魏延?
50.太史慈早死,对孙权有什么启示?
51.刘备怎么那样幸运,得到关羽和孔明的支持?
52.水镜集团,为什么忽然浮现,为什么启示?
53.水镜集团,为什么时隐时现,令人摸不着头脑?
54.为什么孔明下山之后,天下以孔明为重心呢?
55.孔明下山的前后,有什么重大的差异?
第三部 大意失荆州
1.公子刘琦病故,鲁肃来讨荆州,结果如何?
2.孙权为什么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后果如何?
3.刘备为什么剁石背誓破曹兴汉,却又不回荆州?
4.孙权为什么要杀刘备?他不是妹夫吗?
5.刘孙联姻,其真相如何?有什么启示?
6.曹操大宴铜雀台,是什么道理?
7.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气周瑜?
8.大家都怪孔明气死周瑜,为什么孔明还敢去吊祭?
9.我们从周瑜身上,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10.孙权为什么一方面表刘备为荆州牧,一方面又来讨荆州?
11.庞统为什么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12.现代庞统,最好怎么表现才合理?
13.马超为什么兴兵雪恨?曹操如何应对?
14.许褚为什么裸衣斗马超?结果如何?
15.益州刘璋为什么害怕张鲁来攻?后果如何?
16.张松和法正,为什么同心协助刘备?
17.刘璋请刘备入川,却又怀疑刘备,这是为什么?
18.张松和法正,都是刘璋的叛逆,为什么结果不同?
19.孙夫人为什么带阿斗回江东?赵云做了些什么?
20.曹操为什么隐诛荀彧?有什么后果?
21.庞统帮刘备杀刘璋,夺益州,刘备为什么不依?
22.庞统和孔明齐名,却不幸早死,是什么道理?
23.孔明痛哭庞统,是不是已经有不祥的预感?
24.隆中对策是否求三国鼎立?孔明为何离开荆州?
25.孔明为什么猜测刘备的心意,要关羽镇守荆州?
26.孔明为什么猜测刘备要关羽镇守荆州?
27.张飞为什么义释严颜?他不是忍耐不得吗?
28.关羽为什么要找马超比武?又为什么停止?
29.刘璋投降,刘备自饮益州牧,有什么用意?
30.关羽承担重责大任,为什么要单刀赴会?
31.曹操为什么要杀伏皇后?后果如何?
32.曹操为什么要平定汉中?
33.刘备归还荆州三郡,孙权有什么反应?
34.献帝为什么册立曹操为魏王?世子为谁?
35.左慈为什么掷杯戏曹操?用意何在?
36.张飞本爱喝酒闹事,孔明为什么还送好酒给他?
37.杨修猜中夜间的号令,曹操为什么杀他?
38.孔明要推尊刘备为帝,刘备为什么只称汉中王?
39.刘备封五虎将,关羽不肯受印,是什么道理?
40.关羽斩庞德,有什么特别启示?
41.关羽刮骨疗毒,曹操的反应如何?
42.吕蒙采用什么策略,来突破关羽的心防?
43.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样厉害?
44.吕蒙怎样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枣城?
45.关羽在三国人物中,受到后世最高的尊敬,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46.关公为什么显圣?后来又怎样演变?
47.曹操一生假仁假义,临终还杀死华陀,是何道理?
48.曹操临终,并没有堂皇的遗嘱,是什么用意?
49.曹操的一生,好像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是不是?
50.曹操一生,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51.曹丕、曹植为何兄弟相争?结果如何?
52.刘备为什么斩刘封,他不是刘备的养子吗?
53.关羽失荆州之时,孔明在做什么?他为何反对东征?
54.孔明怎样规劝刘备,刘备为什么听不入耳?
55.大意失荆州,带给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第四部 三国归一统
1.刘备自立为帝,算不算篡位?
2.张飞为什么出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孙权为什么降魏?他不是不愿受制于人吗?
4.刘备不顾一切,坚决伐吴,给我们什么启示?
5.刘备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6.陆逊靠忍辱功获胜,给我们什么启示?
7.陆逊打败刘备,赶快撤兵言好,为的是什么?
8.刘备不回成都,却驻军永安,是什么道理?
9.刘备临终托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10.刘备为什么要托孤?难道没有其他的方法吗?
11.刘备一生,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12.刘禅继位,孔明如何辅佐?彼此配合得好吗?
13.刘备驾崩,曹丕和孙权有什么反应?
14.孔明辅佐刘禅,他的政绩如何?
15.孔明为什么要兴师征伐南蛮?结果如何?
16.曹丕在位只有七年,给我们什么启示?
17.司马懿为什么上表乞守西凉等处?后果如何?
18.孔明北伐,为什么要上出师表?有什么用意?
19.姜维为什么投降?孔明为什么说吾愿足矣?
20.司马懿为什么复出?曹叡不是不相信他吗?
21.孔明为什么不救孟达,却让他战死?
22.司马懿出关,孔明如何应付?为何起用马谡?
23.马谡失街亭,是什么道理?不是安排得很妥当吗?
24.孔明的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识不破,后果如何?
25.孔明为什么挥泪斩马谡?他不是很赏识马谡吗?
26.刘禅对孔明自请免去丞相之职,如何处置?
27.赵云病故,孔明跌足而哭,这是为什么?
28.赵云的一生,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9.孔明为什么再上出师表?刘禅如何回应?
30.曹真为什么要抢功?他怎样对抗孔明?
31.孙权见魏蜀交战,有什么反应?
32.曹叡为什么拜司马懿为大都督?曹真如将如何?
33.对于司马懿的不怒功夫,孔明如何应对?
34.孔明怎样气死曹真?司马懿岂不是从中得利?
35.刘禅为什么召孔明回成都?是谁在搞鬼呢?
36.魏延怎么能杀死张郃?他不是打不过张郃吗?
37.张郃一生的遭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8.孔明为什么制作木牛流马?后果如何?
39.孔明送妇人衣服给司马懿,效果如何?
40.同样面对孔明,司马懿为什么比周瑜高明?
41.孔明为什么作法延长阳寿?结果如何?
42.孔明一生,给我们哪些重大的启示?
43.孔明死后,各方面有什么反应?
44.孔明为什么预先嘱咐杨仪杀魏延?后果如何?
45.曹叡如何托孤?由何人继任皇帝?
46.司马懿病死,如何交代后事?
47.孙权病死,由孙亮继位,各方如何看待?
48.孙权一生,带给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49.司马师为什么废曹芳立曹耄?后果如何?
50.邓艾与钟会为什么要争功?结果如何?
51.姜维得到孔明秘传,为什么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
52.阿斗不费吹灰之力,便笑死司昭,这一招如何?
53.司马炎为什么篡位?他怎样一统天下?
54.孙皓为什么投降司马炎?
55.三国最后如何结局?曹操、刘备、孙权地下有知,感想如何?
结 语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