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
  • 数字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
  • 数字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
  • 数字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

28 3.7折 75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小涛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5

中银淘书吧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小涛 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1
  • ISBN 9787115178374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1页
  • 字数 6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紧密跟踪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依据国内外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标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同时依据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应用实践的最新成果,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体制、结构、功能和工程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概述、数字集群的标准、数字集群的技术体制、数字集群的组网运用以及iDEN、TETRA、GoTa、GT-800、GSM-R等国内典型应用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突出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作为从事集群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参考书或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通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或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1
1.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1
1.1.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义 1
1.1.2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
1.1.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指挥调度系统的区别 4
1.2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5
1.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6
1.3.1 模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7
1.3.2 国外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2
1.3.3 国内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4
1.3.4 数字集群的知识产权状况 20
1.4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21
1.5 集群专网和共网 25
1.5.1 集群专网的特点和发展 25
1.5.2 集群共网的特点与发展 26
1.6 国内外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简介 27
1.7 当前集群移动通信市场分析 29
1.7.1 国内外主流数字集群通信制式比较 30
1.7.2 国内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用户分析 33
1.7.3 外产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市场分析 34
1.7.4 国产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市场分析 37
第2章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机制 40
2.1 集群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40
2.1.1 表征衰落特性的常用数字特征 40
2.1.2 电波传播特性 41
2.1.3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 45
2.2 集群方式 52
2.2.1 消息集群 52
2.2.2 传输集群 53
2.2.3 准传输集群 54
2.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54
2.3.1 射频子系统 55
2.3.2 调度子系统 56
2.3.3 互联子系统 57
2.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 59
2.4.1 系统的常规功能 59
2.4.2 系统控制与管理功能 60
2.4.3 系统诊断和可靠性功能 60
2.4.4 其他服务功能 61
2.4.5 集群通信的工作过程 63
2.5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技术体制 64
2.5.1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业务和选择原则 65
2.5.2 同步机制 68
2.5.3 安全性 73
第3章 集群通信关键技术 75
3.1 多址方式 75
3.1.1 频分多址 75
3.1.2 时分多址 76
3.1.3 码分多址 78
3.1.4 空分多址 83
3.1.5 随机多址 84
3.2 双工方式 86
3.2.1 频分双工 86
3.2.2 时分双工 87
3.3 信道共用技术 88
3.3.1 多信道共用的概念 88
3.3.2 多信道共用的特点 89
3.3.3 信道的自动选择方式 96
3.4 交换控制技术 98
3.5 信令技术 101
3.5.1 信令的分类 101
3.5.2 MPT-1327数字信令 103
3.5.3 LTR低速数字信令 105
3.6 控制方式 106
3.6.1 专用信道控制方式 107
3.6.2 非专用信道的分布控制方式 107
3.7 用户鉴权 108
3.8 抗衰落技术 113
3.8.1 分集技术 113
3.8.2 分集合并技术 117
3.8.3 自适应均衡技术 120
第4章 编码、调制技术 123
4.1 语音编码技术 123
4.1.1 语音编码概述 123
4.1.2 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RPE-LTP)编码 128
4.1.3 码本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 132
4.1.4 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LD-CELP)编码 137
4.1.5 激励线性预测编码(QCELP) 140
4.1.6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VSELP)编码 144
4.1.7 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ACELP)编码 147
4.1.8 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EVRC) 151
4.1.9 语音编码的质量标准 158
4.1.10 典型语音编码技术在集群通信中的运用 164
4.2 信道编码技术 167
4.2.1 信道编码的发展概况 167
4.2.2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171
4.2.3 线性分组编码 174
4.2.4 交织编码 183
4.2.5 卷积码 184
4.2.6 块交织 187
4.2.7 扰码 188
4.3 信号调制 190
4.3.1 调制的概念 191
4.3.2 调制的分类与作用 191
4.3.3 线性调制系统 193
4.3.4 非线性调制系统 194
4.4 数字信号的调制 194
4.4.1 频移键控(FSK)调制 196
4.4.2 最小频移键控(MSK)调制 197
4.4.3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 199
4.5 数字相位调制 202
4.5.1 绝对相移键控(BPSK)和相对相移键控(DPSK)调制 202
4.5.2 QPSK、OQPSK、p/4-QPSK和p/4-DQPSK调制 205
4.6 正交振幅调制(QAM) 214
第5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组织 220
5.1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技术标准与质量指标 220
5.2 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预测 222
5.2.1 系统用户量预测 222
5.2.2 系统话务量估算 223
5.2.3 无线信道呼损率与信道数的估算 224
5.3 数字集群核心网络规划 224
5.4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 227
5.4.1 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227
5.4.2 交换网络设计 227
5.4.3 无线网络设计 228
5.4.4 传输信道质量分析 229
5.5 工程设计中的其他问题 233
5.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236
5.7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结构 239
5.7.1 集中控制方式集群系统网络结构 239
5.7.2 分散控制方式集群系统网络结构 242
5.8 典型地铁TETRA集群通信系统组网 243
5.9 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方法 246
5.9.1 设备安装前的检查 246
5.9.2 天线铁塔的检验 247
5.9.3 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 247
5.9.4 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 248
5.9.5 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 249
5.9.6 设备通电检查 250
5.9.7 天馈线系统的检验 250
5.9.8 单机验收 251
5.9.9 通道验收、接地电阻及避雷器验收 252
5.9.10 验收 253
第6章 iDEN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256
6.1 iDEN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概况 256
6.2 iDEN系统的技术特点 258
6.3 iDEN系统的技术体制 260
6.3.1 iDEN系统的网络结构 260
6.3.2 iDEN系统的接口 262
6.3.3 同步要求 268
6.3.4 编号要求 268
6.3.5 无线分组交换技术 269
6.3.6 其他关键技术 273
6.4 iDEN系统的主要业务 274
6.5 iDEN系统的虚拟专用网机制 276
6.6 iDEN系统的定位导航实现 280
6.7 iDEN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 283
6.8 上海中卫国脉iDEN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286
6.8.1 综合营账系统的网络组成及结构 287
6.8.2 iDEN.VPN在国脉iDEN综合营账系统中的应用 289
6.9 iDEN-EL小型数字集群系统 292
第7章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295
7.1 概述 295
7.1.1 TETRA系统的发展历程 295
7.1.2 TETRA系统的技术特点 296
7.1.3 TETRA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 299
7.2 TETRA标准简介 301
7.3 TETRA系统的技术体制 308
7.3.1 TETRA系统的网络结构 308
7.3.2 TETRA系统的空中接口标准 310
7.3.3 TETRA系统的信道编码 319
7.3.4 TETRA系统的无线传输 323
7.3.5 信令流程分析 324
7.3.6 同步体制 327
7.3.7 强化数据业务体制 327
7.4 用户号码及编号计划 329
7.4.1 TETRA系统的用户号码 329
7.4.2 号码的规划和分配 331
7.4.3 编号计划和要求 331
7.4.4 我国TETRA系统的典型编号应用方案 332
7.5 TETRA系统虚拟专用网 335
7.5.1 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虚拟专用网概述 336
7.5.2 TETRA数字集群系统虚拟专用网的功能 336
7.5.3 TETRA数字集群系统虚拟专用网的组网方法 338
7.5.4 TETRA数字集群系统虚拟专用网的关键技术 340
7.6 TETRA系统安全技术 341
7.6.1 TETRA系统安全技术体制 342
7.6.2 TETRA系统的安全体系 347
7.6.3 TETRA系统的安全技术进展 350
7.7 TETRA系统终端 350
7.7.1 TETRA终端的发展 350
7.7.2 TETRA系统终端的发展理念 352
7.8 TETRA系统的数据业务 353
7.8.1 TETRA系统数据增值业务 354
7.8.2 短数据业务 357
7.9 TETRA数字集群系统在轨道交通指挥调度中的应用 360
7.9.1 TETRA在天津轻轨指挥调度系统中的运用 361
7.9.2 TETRA在中国台湾省高速铁路指挥调度系统中的运用 363
7.10 TETRA系统在天津水利通信专网中的运用 367
7.11 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 370
7.12 TETRA在公安业务中的运用 372
7.13 TETRA数字集群与指挥中心的无缝连接 376
第8章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380
8.1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380
8.2 技术特性 381
8.2.1 系统的基本特性 381
8.2.2 GoTa系统的接口信令扩充 383
8.2.3 频率再用技术 384
8.2.4 信道共享技术 385
8.2.5 GoTa系统呼叫建立流程 387
8.3 GoTa系统组成 388
8.3.1 系统网络结构 389
8.3.2 调度服务子系统 389
8.3.3 基站子系统 391
8.3.4 终端 392
8.4 GoTa系统的业务及运营模式 393
8.4.1 系统的主要业务 393
8.4.2 集群调度虚拟专用网策略 397
8.4.3 系统运营模式 400
8.5 GoTa系统的安全机制 405
8.5.1 GoTa的安全加密目标 405
8.5.2 加密原则和措施 405
8.5.3 安全加密方案 406
8.6 GoTa系统的产业化进程 407
第9章 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411
9.1 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411
9.1.1 GT-800系统简介 411
9.1.2 GT-800系统的应用优势 414
9.2 GT-800系统的技术体制 416
9.2.1 GT-800系统的技术演进 416
9.2.2 GT-800的技术创新 418
9.2.3 GT-800集群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 420
9.2.4 接口与信令 421
9.2.5 GT-800的帧结构特性 422
9.2.6 信道共享技术 424
9.2.7 语音编码技术 426
9.2.8 GT-800快速呼叫方式 429
9.3 GT-800系统组成 431
9.3.1 网络子系统 431
9.3.2 基站子系统 433
9.3.3 系统终端 434
9.3.4 操作维护子系统 438
9.4 GT-800系统覆盖增强技术 438
9.5 GT-800系统的安全机制 440
9.5.1 双向身份鉴权机制 441
9.5.2 空中接口信息加密机制 442
9.5.3 信令保护机制 442
9.5.4 端到端加密机制 443
9.5.5 密钥管理机制 444
9.6 GT-800系统的主要业务 447
9.6.1 MVPN移动虚拟专用网业务 448
9.6.2 集群调度业务 449
9.6.3 调度台业务 450
9.6.4 其他业务 451
9.7 GT-800集群的应急通信系统发展 452
9.7.1 我国的应急通信发展需求 452
9.7.2 GT-800集群应急通信功能的实现 455
9.7.3 GT-800符合应急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457
第10章 GSM-R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460
10.1 GSM-R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460
10.1.1 GSM-R系统的发展 460
10.1.2 GSM-R技术标准 461
10.2 GSM-R技术特性 463
10.3 GSM-R系统组成结构 465
10.4 系统主要业务 466
10.4.1 指挥调度业务 466
10.4.2 功能寻址 467
10.4.3 依赖位置的寻址(LDA) 469
10.4.4 多层次抢占和预清除(eMLPP)功能 470
10.4.5 语音广播业务 471
10.4.6 组呼业务(VGCS) 472
10.5 智能网在GSM-R系统中的应用策略 473
10.5.1 智能网在GSM-R系统中实现的业务 473
10.5.2 GSM-R系统移动智能网功能结构 474
10.6 无线列调通信方式 476
10.7 GSM-R系统的控制方式 477
10.8 GSM-R系统与GT-800系统的组网运用 478
10.8.1 网络融合项目 479
10.8.2 GT-800与GSM-R组网的结构 480
10.9 GSM-R在青藏线上的应用 482
10.9.1 青藏铁路通信系统的规划 482
10.9.2 青藏铁路GSM-R系统建设方案 483
10.9.3 无线列调通信的解决方案 486
10.9.4 青藏铁路GSM-R系统性能分析 490
缩略语 492
参考文献 50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