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10 2.8折 36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红霞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w103

上书时间2024-05-18

柯欣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红霞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77638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1页
  • 字数 245千字
【内容简介】
上海福建人的发展轨迹有其特殊性。它不曾成为上海移民中数量最大的群体,却在上海城市发展的不少关节点上影响深远。
书中运用历史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等方法,首先分析了福建人进入上海的原因,认为除了自然环境外,人口物质是福建人向外发展的基本原因。对上海福建人的群体结构与生活概貌以及同乡团体数量、组织制度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考察。
作者还从上海近代经济结构发展变化入手,构建上海闽商整体退却与部分活跃的发展轨迹,并比较同时期的苏、浙、粤等商人群体,分析其进退之因。从一个局部展现了移民进入上海城市的进路与特征。
【作者简介】
高红霞,女,1959年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副主任、博士。著有《1935:险象环生》、参编《老上海的同乡团体》等,发表论文《同乡与同业、传统与现代:上海糖商业同业公会的历史考察》等20余篇。
【目录】
序言
目录
表次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主旨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状况
三、相关理论
四、创新性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福建人迁沪动因与生存状态
第一节流入上海的动因
一、福建自然环境和人口特质
二、沪闽商道与上海港口地位
三、沪闽贸易
第二节群体结构与生活概貌
一、数量与规模
二、人口分布与职业类型
三、生存状态与群体特性
第三节政治活动与表现
一、上海福建人与政府的关系
二、上海小刀会起义中的福建人
三、曾铸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四、中国共产党与上海福建人
第二章埠际贸易体系中的上海闽商
第一节上海闽商的鼎盛
一、福建商帮与上海闽商
二、行业结构与基本类型
三、南洋庄与上海闽商
第二节整体退却与部分活跃
一、整体退却总趋势
二、“退却”上海及其原因
三、部分闽商有所作为
第三节上海闽商与其他在沪商帮比较
一、闽商与粤商:从并峙到疏离
二、闽商与甬商:后来者居上
三、闽商与徽商:不拘守一地一业的竞争伙伴
第三章同乡团体与同业组织
第一节主要会馆公所
一、会馆中的老大:泉漳会馆
二、福果商人的聚集所:三山会馆
三、多个行业的总汇:南市点春堂
四、其他闽商会馆
第二节主要同乡会
一、福建旅沪同乡会
二、其他同乡会举例
第三节会馆公所与其他同乡同业组织
一、会馆公所与同业公会
二、会馆公所与同乡会
第四节福建同乡团体的特点
一、浓重的乡缘意识与分散的团体组织
二、地缘观念与宗教信仰结合的凝聚力
三、交织着同乡观念的政治表达
第四章上海福建人个案研究
一、富延三代的苏氏家族
二、华侨商人黄奕住的经营模式
三、上海闽商投资的金融业
四、海味业起家的叶鸿英
五、亦商亦政的庄希泉
六、李登辉与复旦大学
七、鸦片大王叶清和
结束语近代化中上海福建人的历史地位
一、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二、上海福建同乡团体的特点
三、上海福建人在上海近代化中的地位
附录:参考资料
一、档案
二、族谱、资料汇编、县志、文史资料、日记
三、报刊杂志
四、参考著作
五、参考论文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