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方名医实践录
  • 名方名医实践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方名医实践录

108 九五品

仅1件

贵州铜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阶、张允岭、何庆勇 编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楼下2区

上书时间2024-05-13

书友kw6447013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阶、张允岭、何庆勇 编
  •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2367503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6页
  • 字数 51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名方名医实践录》分为5章共16节,主要介绍16张著名的方剂。分别以名方导读、名医心悟、名医医案、国医大师点评等方面,对方剂做了全面的阐述。对各位名医运用名方的独特体会、心悟和医案均做了详尽介绍,真实记录了名医们运用名方的思维过程和临床经验。
名方者,常为大医家所创,卓有良效,经久不衰,经岁月磨砺而成。
《名方名医实践录》适于中医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简介】
王阶,男,1956年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理事、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国科协委员、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系副主任。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基金等课题。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4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西医结合学报》副主编,《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副主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20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14篇,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及参编医学书籍10余部。
张允岭,男,1963年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实验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脑病痴呆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痴呆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学术委员会常委、博士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痴呆科学家联盟理事,中国身心疾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中国中医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两度受卫生部公派赴日本留学,1997年受世界卫生组织之邀,以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交流学习。2000年在日本完成博士后研究。参加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并为“九五”攻关课题主要研究者。曾承担科技部博士新药基金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现主持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重点项目各1项,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项,博士点基金1项,国家优秀留学回国基金3项。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5名),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第5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二等奖1项(第7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7名)、二等奖1项(第5名)、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3名),获国家专利2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何庆勇,男,28岁。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阶、张允岭教授。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学生科研课题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治疗有特色和优势病种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国家973计划《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的基础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研究》1项,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l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2007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课外学术论文大赛一等奖,2007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大赛一等奖,2007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8名),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次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7名),2009年全国中医药博士论坛论文优秀奖,200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名),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6名),2009年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年首届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2010年第八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优秀论文。《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SCI收录)审稿专家,《BMC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SCI收录)审稿专家。在国外及国内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8篇。被MEDI。1NE收录21篇,被SCI或EI收录8篇,主编或副主编学术著作5部。
【目录】
总论名方临证运用现状与思路/1
一、药物指征淡化是普遍现象/1
二、基于病机的研究思路可能是问题所在/3
三、方药的客观指征是名方运用关键/4
四、结语/10
第一章解表剂/11
第一节银翘散/11
一、名方导读/11
二、名医心悟/12
三、名医医案/16
四、国医大师点评/24
第二节桑菊饮/26
一、名方导读/26
二、名医心悟/27
三、名医医案/31
四、国医大师点评/34

第二章泻下剂/36
第一节温脾汤/36
一、名方导读/36
二、名医心悟/37
三、名医医案/38
四、国医大师点评/45
第二节济川煎/46
一、名方导读/46
二、名医心悟/47
三、名医医案/52
四、国医大师点评/54

第三章和解剂/55
第一逍遥散/55
一、名方导读/55
二、名医心悟/56
三、名医医案/65
四、国医大师点评/92
第二节蒿芩清胆汤/93
一、名方导读/93
二、名医心悟/94
三、名医医案/98
四、国医大师点评/104

第四章清热剂/106
第一节清营汤/106
一、名方导读/106
二、名医心悟/107
三、名医医案/110
四、国医大师点评/123
第二节黄连解毒汤/124
一、名方导读/124
二、名医心悟/125
三、名医医案/128
四、国医大师点评/141
第三节龙胆泻肝汤/142
一、名方导读/142
二、名医心悟/143
三、名医医案/147
四、国医大师点评/165
第四节清胃散/167
一、名方导读/167
二、名医心悟/168
三、名医医案/170
四、国医大师点评/175
第五节青蒿鳖甲汤/176
一、名方导读/176
二、名医心悟/177
三、名医医案/179
四、国医大师点评/186

第五章补益剂/187
第一节参苓白术散/187
一、名方导读/187
二、名医心悟/188
三、名医医案/194
四、国医大师点评/211
第二节补中益气汤/213
一、名方导读/213
二、名医心悟/214
三、名医医案/220
四、国医大师点评/251
第三节四物汤/253
一、名方导读/253
二、名医心悟/254
三、名医医案/261
四、国医大师点评/300
第四节六味地黄丸/301
一、名方导读/301
二、名医心悟/303
三、名医医案/308
四、国医大师点评/325
第五节归脾汤/327
一、名方导读/327
二、名医心悟/328
三、名医医案/330
四、国医大师点评/34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