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史学经典:中国通史
  • 中国史学经典:中国通史
  • 中国史学经典:中国通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史学经典:中国通史

7 2.3折 29.8 九品

仅1件

河北张家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小郭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吕思勉 著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5454430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3页
  • 字数 3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这话骤听似是,细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远者且勿论。欧人东来以后,我们应付他的方法,何尝不本于历史上的经验?其结果却是如何呢?然则历史是无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尝不败。然则究竟如何是好呢?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汉族,江苏常州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的他,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在学术界名声卓著,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
【目录】
自序
绪论
上编中国文化史
第一章婚姻
第二章族制
第三章政体
第四章阶级
第五章财产
第六章官制
第七章选举
第八章赋税
第九章兵制
第十章刑法
第十一章实业
第十二章货币
第十三章衣食
第十四章住行
第十五章教育
第十六章语文
第十七章学术
第十八章宗教

下编中国政治史
第十九章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
第二十四章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四十五章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四十七章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明清的兴亡
第四十九章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五十二章清朝的衰乱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