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实物拍照,小笔记,

1.9 1.0折 2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宇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区新屋架1层外,新

上书时间2024-05-21

师生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宇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54697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7页
  • 字数 190千字
  • 丛书 政治经济学论丛3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道路进行反思与创新,目的是总结改革的经验,探索改革的规律,发现解决矛盾的线索,把握深化改革的方向。全书由7章组成。第1章在梳理过渡经济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实质与特征、含义与意义以及矛盾与选择。第2章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深层结构和深刻矛盾,说明了经济转型的复杂内涵和内在逻辑。第3章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与政策要点,并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矛盾及其构建的原则。第4章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平效率观。第5章从界定国有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入手,探讨了国有经济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实行的战略。第6章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误区,说明了走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战略意义。第7章从改革的实践出发,探讨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目录】
第1章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的转型模式
一、过渡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二、过渡经济学的范式
三、对中国经验的解释
四、经济转型的基本问题与内在逻辑
五、经济转型的新阶段
六、正确认识转型中出现的问题
七、转型模式的创新
八、总结:过渡经济学的意义与前景
第2章市场经济的深层结构与经济转型的内在逻辑
一、引言
二、市场经济既是资源配置方式,也是特殊的社会形态
三、市场经济既是一般的中性概念,也具有明显的制度属性
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既是统一的,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五、市场经济既是自由经济,也需要社会和政府的调节
六、市场经济既是自发秩序的产物,也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七、市场经济既是全球性的,也是国家性的
八、市场经济既是契约经济,也是生产体系
九、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也需要公平
十、市场经济既是民主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民主的障碍
第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完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模式问题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矛盾与困难
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原则
第4章国有经济的性质、地位与改革战略
一、国有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与意义
三、主导作用与市场化的关系
四、私有化确局限
第5章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一、公平的含义
二、效率的本质
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四、目标与手段
五、公平现状的判断与公平政策的选择
六、对公平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七、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西提法
八、正确理解生产力的首要性
第6章全球化、比较优势与自主创新
一、全球化的二重性
二、依附性发展与自主性发展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误区
四、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的现实
五、自主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第7章中国的改革实践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一、中国经济学的地位和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
四、一般与特殊、逻辑与历史、标准化与多元化
五、主流与非主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