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
  •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
  •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
  •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

10 1.3折 75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汉林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45

上书时间2024-06-26

书中书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汉林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5860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1页
  • 字数 35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社科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主要表现为单位社会。在单位社会里,人们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在日常的生活中朝夕相处、相互影响和依赖。这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这里,单位社会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态,人们社会行为的常态。
  以往的单位研究,着力强调单位作为重要的组织形态所发挥的作用。《社科学术文库·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作者李汉林通过多年的思索和实证研究,提出了单位作为一种制度和结构的思路。作者从宏观上探讨了中国单位社会中的社会控制机制;从中观上分析了中国单位组织中的权力、资源以及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与社会后果;从微观上侧重研究中国单位人的行为取向和行为特征。总之,单位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作场所”,更多地,它代表了人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依赖与寄托。
【作者简介】
  李汉林,197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后赴德国比勒费尔特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1983年获比勒费尔特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博士学位。
  1988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发展社会学与科学社会学。
【目录】
前面的话:为什么要研究单位
1.单位作为一种制度
2.单位作为一种统治
3.单位作为一种社会结构

议论与思考
一单位身份与社会身份
二单位地位与社会地位
三单位中的人缘与关系
四单位中的分层
五单位中的资源、权力与交换
六单位中的冲突与内耗
七单位中的差序格局
八挣不开的网——单位压力和社会压力
九单位与家
十单位领导的历史烙印:家族领导
十一中国的单位领导
十二中国家族组织的政治功能
十三单位中的权力与统治
十四中国单位社会中的整合与控制
十五硬核与保护带的互动:单位制度分析的一种角度
十六嵌入性:单位制度变迁的结构环境
十七路径依赖:单位制度行为的惯性
十八意识形态:单位制度变迁的社会化过程
十九制度、组织创新与变迁的社会过程

调查与研究
一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假设
(三)样本与量表
(四)假设检验:基本分析与判断
(五)简短结论
二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单位组织中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
(一)理论与假设
(二)样本与量表
(三)单位组织中的基本依赖结构
(四)满意度的分析模型与讨论
(五)相对剥夺感的分析模型与讨论
(六)简短的结论
三制度规范行为——关于单位的研究与思考
(一)问题与假设
(二)样本与量表
(三)检验与分析
(四)简短的结论
四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紧张
(一)“结构紧张”:原因和结果
(二)数据与量表
(三)结果与解释
(四)总结与讨论
五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剥夺感
(一)研究的背景
(二)1987年的调查
(三)1993年的调查
(四)1997年的调查
(五)2001年的调查
(六)2007年的调查
(七)2012年的调查
(八)简短的结论
六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取与行动方式
(一)两种研究视角
(二)单位组织中获取资源的不同方式——基本假设
(三)分析模型与数据
(四)假设的检验:基本分析与判断
七单位作为一种制度——关于单位研究的一种视角
(一)低补偿和回报感
(二)相对剥夺感
八整合与控制:关于中国单位制度变迁的思考
(一)引言
(二)比较:单位一非单位
(三)变迁:整合与控制
(四)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