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迁与交融
  • 变迁与交融
  • 变迁与交融
  • 变迁与交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变迁与交融

6 1.0折 58 八五品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世友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44

上书时间2024-06-26

书中书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世友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1849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4页
  • 字数 328千字
【内容简介】
  乌江流域位处中国西南边疆腹心地带,西接云南,北依四川、重庆,东与湖南、湖北为邻,南与贵州南部及广西相连。历代以来,伴随各种移民纷纷登上乌江流域的历史舞台,不同文化汇聚于此,相互交流碰撞,不仅为变革、推动和繁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起到了良好作用,而且为助推、开创和形成本地多元共存、共生共荣的民族关系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变迁与交融》从考察乌江流域的民族分布、民族流变、历朝中央对当地的控制和经营入手,积极依赖各种移民史料及文献,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历代移民及其对当地民族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既有对移民进入本地的历史背景,历朝政府对待移民的政策,历代移民的来源和动因,各种移民的入迁过程等基础问题的深层探讨;也有对乌江流域历代移民的总体分类,民族关系的类型特点,人口迁徙与当地政治鼎革、经济发展、文化交流、风俗变迁及民族融合的相互关联等核心内容的综合分析。《变迁与交融》体现出了对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迁移和民族关系进行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跨省市、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不仅可以弥补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研究之历史缺憾,推动民族社会学、民族人口学理论的纵深探讨;而且还可累积乌江流域未来移民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为西部水电开发和生态移民及融洽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
【作者简介】
  张世友,男,1969年12月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委会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重庆市伦理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历史文化和中西伦理思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3项;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独立和与人合作出版著作3部。曾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报研究会一等奖、重庆市期刊好作品评选论文一等奖。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齐鲁学刊》、《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文摘周报等二次转载、索引。
【目录】
前言

绪论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命题

上编历史篇

第一章乌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及远古人类活动与文化交流

第二章先秦:部族、部落与方国交错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郡国、夷帅与大姓并立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

第四章隋唐五代宋:藩国、边州与正州同列时期乌江流域移昆与民族关系

第五章元明清:土司、土官与流官参治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

第六章民国:军阀、国民政府与革命政权共存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

下编现实篇

第七章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类型特征

第八章乌江流域历代移民对民族关系的综合影响

结语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前瞻及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