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西方:从舞台到银幕
  • 东方·西方:从舞台到银幕
  • 东方·西方:从舞台到银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方·西方:从舞台到银幕

6 1.0折 58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萍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44

上书时间2024-06-26

书中书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萍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2654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9页
  • 字数 35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东方·西方:从舞台到银幕》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和开阔的比较视野审视东西方戏剧与影视的迥异特性与发展路径,因为它们分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和艺术传统之中,这就决定了它们用戏剧形式或是影像符号在回应着各自时代与生活时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把它们置于一个比较的平台上要比单一检视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认识与审美感受。而相似的历史语境唤醒创作者相同的生命体验和心灵表达则是建构比较平台的坚实基础。在东西方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结果显示:从舞台到银幕,西方作为他者的先在和强势文化姿态的丰饶而显得咄咄逼人,但是我们还是从处于后在和弱势境地中的中国戏剧与电影中看到了本土风格的强烈特征,在他者——强势艺术的逼视与冲击下,并没有失掉应有的文化立场和传统,而使自己变成断根的漂萍,而这正是中国的舞台与银幕虽然有着诸多的缺憾却仍可将其纳入跨国的文化视野中与世界对话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李萍,西安人。1978年2月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任教,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专著《电影的风景》、《中国新诗民歌化路径选择》(合著)等:在《中国文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文艺评论》、《小说评论》和《名作欣赏》等学术刊物发表关于比较文学、影视研究、现当代文学学术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若干项。
【目录】
第一章东方与西方——两种戏剧,不一样的魅力
一两种戏剧交流的历史回眸与理性审视
二东西方戏剧不同的艺术魅力
三20世纪中国戏剧的蜕变:现代话剧的异化与归化

第二章不同文化磁场制约下巾西悲剧的完满与缺失
一城邦民主与多数意志——西方悲剧的诞生
二链条断裂与时间缺口——中国悲剧迟到的繁荣
三文明形态与道德坚守——文化的消解力量
四执着终极追求与关注当下困境——世俗民间牵绊下的精神向度
五形而上的生命哲学与形而下的生存之道——并不单纯的形式判断

第三章不同文化磁场制约下中国喜剧迥异的选择与呈现
一喜剧理论的在场与缺席——泛喜剧化的中国选择
二喜剧缘起与精神之浇铸:中国喜剧版图中的人性洞察
三民间意愿植入与文人创作——双重建构下的中国爱情喜剧
四本土传统与西方影响交互作用——现代喜剧的式微与进步

第四章比较视域下戏剧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之一:曹禺戏剧世界随想
个案分析之二:对话莎士比亚与郭沫若

第五章中美电影文化视域中影像呈现的不同维度
一类型电影生存发展的现实悖论
二类型电影——社会文化分析的最佳文本
三中美电影文化比较

第六章银幕上的“恶”之花——中、美、日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
一普遍人性的重要部分和戏谑化的暴力呈现
二集体权威型社会下的暴力影像
三饰以道德铅华和唯美形式的银幕暴力

第七章中美类型片比较——西部片与武侠片
一东西迁徙中的精神积淀与浪漫叙事——西部片的美国元素
二行走江湖中的侠义建构与英雄本色——武侠片的中国风格

第八章中国第六代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比较
一重新建构电影与现实的关系
二追求真实呈现的记录风格
三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普通人
四掩藏于朴拙背后的技巧
五审美疲倦与艺术终结

第九章银屏上的博弈:爱情乌托邦与历史浪漫叙述的审美瓦补效应
一比较视野中的中韩电视剧
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价值取向
二公共情感与私人隋感
三女性叙述与男性情结

第十章张艺谋与金基德电影比较
一规矩制度下的历史人生
二天人合一中的审美境界
三形式和内容的两极探索

第十一章比较视域下的电影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之一:陆川复合聚焦下的“南京”镜像
个案分析之二:质疑与颠覆——关于《鬼子来了》去意识形态倾向的分析
个案分析之三:理性号隋欲:分裂叙事下的艰难选择——《色戒》之难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