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29 5.0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大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德顺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99

上书时间2024-05-11

一起去看图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德顺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3
  • ISBN 978730016841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3页
  • 字数 36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价值意识表现形式和现实实践形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并经过分析论证,对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价值分类及其方法、各种具体的价值类型、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评价与评价标准、社会评价科学化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当代价值观念变革和文明冲突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表述,使之具有较清晰的面貌和逻辑,从而确立了一个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框架。
【作者简介】
  李德顺,1945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学报主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任职有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价值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暨中国价值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国内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改革和发展、价值与价值观念、当代文化。代表作有《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新价值论》、《道德价值论》(合作)、《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话语的圈套——李德顺杂文短论集》、《家园——文化建设论纲》(合作)、《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路之思》、《哲学概论》、《走向民主法治》等;主编有《价值论译丛》、《价值学大词典》、《人生价值丛书》、《实践价值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哲学概论》、《精神家园丛书》等。部分作品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
【目录】
导论:价值问题与哲学
一、“价值”问题的哲学地位
二、价值问题与思想史
三、价值论与马克思哲学
四、价值研究的视角和意义
第一篇价值的存在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一章价值的基础
一、关于价值存在的不同理解
二、作为关系范畴的主体与客体
三、主体性:人的对象性权利与责任
四、客体性:对象的性质和意义
五、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作用

第二章价值的本性
一、人类的“两个尺度”与价值、真理
马克思的“两个尺度”思想
“价值”的定义
重新理解“真理”的意义
二、价值因主体而异的本性
价值的个体性和多元化
价值的多维性和全面性
价值的时效性和历时态
三、讨论:价值的“客观性”问题

第三章价值的类型
一、划分价值类型的方法
二、几种基本的价值类型
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人类理想境界:真、善、美
三、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含义辨析
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与享用
人的自我价值:自主与担当
“残疾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目录第二篇价值的意识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四章人的价值意识
一、价值意识与非价值意识
“态度”与知识
价值意识的社会形式
价值意识的精神形式
二、价值心理
欲望、愿望、动机
兴趣、趣味
情绪、情感
意志
三、价值观念
信念、信仰、理想是价值观念的特有形式
价值观念的基本构成
价值观念的特性
价值观念的“评价标准”功能

第五章评价、认知与反映
一、评价与认知的区别
二、评价所把握的对象:价值事实
什么是“价值事实”?
作为一种主体性事实的价值
讨论:“价值事实”观念的意义
三、评价论与反映论
传统反映论的局限
“反映”的多维化

第六章评价标准与价值标准
一、评价标准与“标准的标准”
在评价标准的背后
价值标准与主体存在的同一
讨论:评价标准的“真假”之分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标准
实践是“检验标准”的最高形式
讨论:评价逻辑的“大前提问题”
三、评价标准的内在矛盾

第七章社会评价
一、社会评价的结构
社会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社会评价的公共性标准
二、社会评价能否合理化
讨论: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社会评价合理化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篇价值的实践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八章价值、真理与实践
一、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两大原则的矛盾及其意义
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条件
二、两大原则在实践中的统一
价值与真理的互容互渗
价值与真理的互引互化
价值与真理统一的实践验证
讨论:能否从“是”推出“应该”?
三、价值原则与实用主义
作为价值哲学的实用主义
真理与“有用”的两种联结

第九章历史与价值
一、价值论的社会历史观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历史真理论与历史价值论
人的价值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
作为历史价值观的人民主体论
二、社会主义观的反思与超越
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
新社会主义观的思维方式
三、人的前景:解放与自由
自由的“实然”与“应然”
人的全面性的自我生成

第十章价值冲突与当代文明
一、“人类中心”与“环境价值”
应该否定“人类中心”吗?
“环境价值”的社会意义
二、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
什么是“科学的价值”?
走向理性化的人文精神
三、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
超越“两极对立”的文化出路
讨论:怎样看待“普世价值”?
简短结语
参考书目
第2版后记
第3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