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辩学史
  • 先秦辩学史
  • 先秦辩学史
  • 先秦辩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辩学史

2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湛波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7

北京翰泠轩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湛波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77996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3页
  • 字数 11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内容简介】
  《先秦辩学史》是作者郭湛波思想史研究的成名作。
  自公孙龙之后,各家都受“辩学”之影响,而成就者,就是墨辩和荀子。《墨辩》:《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这六篇是后期墨者作品,非墨翟学说。荀子虽主“正名”,但与孔子“正名”不同。孔子“正名”是伦理的,苟子“正名”是辩学的,恰成了一个辩证的发展。
【作者简介】
  郭湛波,生于1905年,原名郭海清,字湛波,河北大名人。近代颇具影响的思想史研究学者。曾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2年毕业后一度出任大名河北第七师范训育主任。后任教于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组织抗日爱国运动,1940年12月被捕入狱,1943年2月被营救释放后继续任职于国民政府,1949年赴台。郭湛波兼跨政学两界,在思想史研究领著述不辍,主要有《先秦辩学史》、《辩证法研究》、《论理学十六讲》、《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国中古思想史》、《近代中国思想史》等著作。其中,《先秦辩学史》就是作者思想史研究的成名作。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形名学的起源
一 形名学是什么
二 刑名学即形名学
三 刑名学非“法术学”
四 刑名学与法术学
五 形名学为郑学
六 结论

第二篇 邓新
一 邓析时代的郑国
二 邓析略传
三 “两可说”——邓析学说之一
四 “无厚”——邓析学说之二
五 邓析同时的思想家

第三篇 惠施
一 惠施的时代及其事略
(一)惠施的年代及其事略
(二)惠施的事迹
(三)惠施的著述
二 惠施学说的背景及来源
(一)惠施学说的背景
(二)惠施学说的来源
(三)惠施的学说
三 “坚白”——惠施学说之一
(一)惠施与“坚白”
(二)“坚白说”是什么
(三)公孙龙的“坚白论”——“离坚白”
(四)《墨经》中的“坚白论”——“合坚白”
四 “同异”——惠施学说之二
(一)“同异说”是什么
(二)“大同异”——辩证思维
(三)“小同异”——逻辑思维
(四)《墨经》中“同异说”——“离同异”
(五)公孙龙、苟卿的“同异说”

第四篇 公孙龙
一 公孙龙略史
(一)公孙龙的年代和国籍
(二)公孙龙的事迹
(三)公孙龙的辩论
(四)公孙龙的著述
二 “白马说”——公孙龙学说之一
(一)公孙龙与“白马说”
(二)“白马说”是什么
(三)各家“白马说”的批评
(四)“白马说”在辩学上的影响
三 “臧三耳”——公孙龙学说之二
(一)公孙龙与“臧三耳说”
(二)“臧三耳说”是什么
(三)“臧三耳”与“鸡三足”
(四)“臧三耳”与“黄马骊牛三”
四 “指物论”——公孙龙学说之三
(一)公孙龙与“指物论”
(二)什么是“指”
(三)公孙龙的“指物说”
(四)公孙龙的“指不至,至不绝”
五 “通变论”——公孙龙学说之四
(一)“左右二说”
(二)“右变说”
(三)“羊牛非马说”
(四)“青白说”
(五)“犬可以为羊说”
六 “名实论”——公孙龙学说之五
(一)公孙龙以前的“名实说”
(二)公孙龙的“名实说”
(三)《墨经》中的“名实说”
(四)苟卿的“名实说”

第五篇 公孙龙时代的“辩者”及其学说
一 公孙龙时代的“辩者”
二 《天下篇》所述“辩者”的学说
三 《仲尼篇》所述“辩者”的学说

第六篇 墨辩
一 墨辩
(一)“墨辩”是什么
(二)“墨辩”与<墨经>
(三)“墨辩”与墨翟
(四)“墨辩”与“别墨”
(五)“墨辩”与惠施、公孙龙先秦辩学史
(六)结论
二 “知”——墨辩学说之一
(一)“知”是什么
(二)“知”的来源
(三)非“五路”的知
(四)“知”的种类
(五)“知”的用途
(六)结论
三 “辩”——墨辩学说之二
(一)什么是“辩”
(二)“辩”的方法
(三)“辩”的种类
(四)结论
四 《墨辩》中“辩学”的实例
(一)《墨辩》中的墨家学说
(二)《墨辩》中“辩者”学说
(三)《墨辩》中诸家学说之辩论

第七篇 荀子
一 荀子略史
二 荀子与“辩者”
三 荀子与“辩学”
四 荀子的名学
(一)演绎的名学
(二)名的制定
(三)名的用途
(四)名的分法
五 结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