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村杨家峪
  • 千年古村杨家峪
  • 千年古村杨家峪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千年古村杨家峪

5 九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万顺 著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

上书时间2024-05-21

书友kw6545628的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万顺 著
  •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1
  • 版次 1
  • ISBN 978780220038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4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4页
  • 字数 60千字
【内容简介】
  在京西的斋堂川有一座奇山叫大寒岭,位于斋堂镇与王平镇之间,是两千多年前汉朝与匈奴的疆界划分处,故也称大汉岭。大寒岭关城是往昔京城赴山西、内蒙古以及其他西北各省的必经关隘之一。自大寒岭关城盘旋下山约两公里,就是千年古村——杨家峪。

  杨家峪人户不多,却集聚了古道文化、宗族文化、道教文化及建筑文化等众多遗产,堪称是原生态古山村中的精品。杨家峪人淳朴、勤勉、善良,因自古有尊儒奉道的民风,所以有“耕读之村”、“长寿村”、“姝女村”和“明清古建筑村”等诸多美誉。
【作者简介】
  张万顺,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张家村人,1946年11月23日出生,1964年2月参军,196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文艺委员,在部队内部发表过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在抗美援越中因文艺和政治思想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而立功受奖。1974年转业地方,曾在文化馆,影剧院任党支部书记。1985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文学系、新闻系。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门头沟区文艺工作联合会会员、理事,民俗协会副主席。2005年被门头沟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办公室聘为专家,被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聘为特邀撰稿员,《门头沟区卫生志》主笔。和孙继才合作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门头沟分卷》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三十余篇,参加了区内《古今斋堂》、《军响乡》、《百花山》、《黄安坨》、《上苇甸》等书的编写工作。在《京西风光》、《北京日报》郊区版、《中国食品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栏目》和区内电台刊物及专题征文中发表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议论文和民俗作品等数十篇,曾有十余篇获奖。《千年古村杨家峪》一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工作之余,深人民间游历访问,信手偶记,纂其精要而成。
【目录】
第一辑历史渊源

一、斋堂古镇的东南门户

——杨家峪

二、千年古村史话

三、杨家峪的“大户杨”

四、“三义号”的杨家轶事

第二辑宗族人脉

一、清代将领杨成宽

二、杨家峪的附属聚落

——梨树台

三、老干部杨兴洲及其旧宅的故事

四、老干部杨兴民与北戴河

第三辑山水地理

一、杨家峪的山形和地势

二、巍巍大寒岭

三、杨家峪的水井

第四辑名人故居

一、杨家峪的民居特色

二、村中最大的经典民居

——杨海广家旧宅

三、“敦伦睦族”的杨茂发家旧宅

四、国民党爱国人士杨文波的旧宅

五、清末秀才杨子芳旧宅

第五辑宗教文化

一、杨家峪的道教文化

二、龙松神异的传说

第六辑古道烽烟

一、古道文化点滴

二、杨家峪百姓与■■山战役

第七辑动植生态

一、瘙羊和火把■儿

二、杨家峪村的龙凤松

三、大寒岭上的马莲花

四、食用野蔬“拉拉蒿”

五、麒麟马棍儿

六、荆条柳条器和编匠

七、杨家峪的大红杏

八、饮用自采的山茶

九、药用资源

第八辑民风民俗

一、京西的耕读之村

二、京西的红色民俗

三、石器和碾房文化

四、清明节荡秋千

五、旧俗礼仪档案

六、民俗食谱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