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目心理学(是备受瞩目的心理学著作,也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赫夫南的代表作)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盲目心理学(是备受瞩目的心理学著作,也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赫夫南的代表作)

【全国包邮-正品未拆封新书-可开发票】

31.49 5.3折 59.8 全新

库存2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玛格丽特·赫夫南(Margaret Heffernan) 著;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8-26

云简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 《盲目心理学》是备受瞩目的心理学著作,也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赫夫南的代表作,被《金融时报》评为“近十年来颇具影响力的图书之一。” 2. 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阿尔伯特·班杜拉高度评价,深度解读人性盲点,揭秘荒诞行为的本质。 3. 被评为《金融时报》年度图书,《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书单》《福布斯》等知名媒体一致盛赞! 4. 人们失去判断,背后是心理学与社会学、脑神经科学的较量。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拒绝冲突,从而盲目逃避,对风险视而不见 5. 精选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和心理学实验,入木三分地剖析如群体意识、旁观者效应、鸵鸟心态、自我麻痹、沉默的大多数等心理现象,直击逃避心理,发人思考 6. 自从2011年出版以来,备受关注,本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新的案例,内容更加丰富翔实。 7. 封面设计精美,有深刻寓意,内文双色设计,金句突出,体验更佳
内容简介
你一定发现了—— 热恋中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 人们更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有些人宁愿听从错误的命令也不独立思考; 即便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会说出来…… 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群体意识、旁观者效应、鸵鸟心态、自我麻痹、沉默的大多数等心理学现象。 作者在书中指出—— 偏见被放大,就形成认知盲区; 服从命令最容易,也最危险; 所有人都听话,这个组织就完了; 今天袖手旁观,早晚轮到你自己…… 赫夫南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脑神经科学相结合,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荒诞行为,发现人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生物:为了大脑的舒适感,人们会盲目接受风险,直到灾难性的后果来临才后悔不已。人性的盲点造就了这个“荒谬”的世界,深度解读人类荒诞行为的本质。 看透人的非理性行为, 保持清醒通透,对惯性思维、逃避心态说不!
作者简介
【美】玛格丽特·赫夫南(Margaret Heffernan):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英国巴斯大学荣誉博士,TED演讲嘉宾。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BBC电视台制作人,做过多部广受欢迎的纪录片。她长期专注于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荒诞行为,《盲目心理学》是她的代表作,被《金融时报》评为“近十年来颇具影响力的图书之一”。 《盲目心理学》于2011年首次出版,本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新的案例,内容更加丰富翔实。
出版信息
作者:玛格丽特·赫夫南(Margaret Heffernan)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2611834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03日
精彩书摘
【被差异吸引,却渴望相似】 丽贝卡和罗伯特对他们相似这一事实感到很愉快,因为这让他们感到舒服和安全,彼此相通。 “我们喜欢的东西并不全都一样,”在她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丽贝卡说,“我喜欢散步,罗伯特就得学着喜欢!但我们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我们的共同点。例如非常稳定的家庭生活,父母仍然生活在一起,而且总是鼓励他们的孩子。当我们开始外出约会时,我们没有故意思考过这些事情,只是当你回头看时,才会看到这些,看到这些方式。” 然而,丽贝卡和罗伯特几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相似性对他们构成了限制,使得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变得狭隘,或者对更广泛的意见、经验以及不同的思维和存在方式视而不见,只是他们很少感觉到这种状况的存在。人类有一些基本的偏好,比如喜欢熟人而不是生人,喜欢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喜欢让人舒服的而不是不和谐的。这些偏好在这对夫妻身上都有所表现,它们正在暗中为害,并且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偏好在我们的自我界定中根深蒂固,我们建立了关系、制度、城市、系统和文化,而在重申我们的价值观时,它们却让我们对可替代方案熟视无睹。我们的有意视而不见恰恰源于此:在天性之中,人们总是期望得到熟悉的或相似的东西,这正是我们的大脑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 确切地说,因为相似之处非常明显,丽贝卡和罗伯特成为很典型的例子。大部分人会跟与自己非常相似的人结婚,即相似的身高、体重、年龄、背景、智商、国籍和种族。我们也许觉得与自己相反的人很有吸引力,却不会与他们结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这种现象几十年了,他们称之为“正选型交配”,这实际上只不过表示我们会跟和我们相似的人结婚。当爱情降临时,我们的视野便不再那么宽广。 在离职加入在线约会网站宜合(eHarmony)之前,吉安·贡扎加(Gian Gonzaga)是一位高级研究员。该网站坚称它不是一个在线约会网站,而是一个在线“关系网站”。它依赖的是“匹配度技术”,可以从“32个维度预测出令人满意的关系”。但这并非为了浪漫,而是为了生意。所以,宜合的成败取决于用户能否找到真正相互喜欢的人。自1997年宜合成立以来,在线婚介的世界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情侣约会的常见方式之一。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始于网上约会的婚姻破裂率略低。 “我们知道用户会以貌选人,这也是你要上传照片的原因。我们的调查问卷会提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这基于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信息会起作用。因此,我们会问很多有关性格的问题:你喜欢整洁的程度如何?有多守时?还有一些是关于价值观的:你如何评价宗教信仰、利他主义和志愿活动?价值观是一个人所坚持的信念,即使在艰苦困顿时也不会改变,它们也是你最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东西。当然,兴趣爱好也值得重视,但是它们会改变。你可以学着喜欢散步,但价值观一旦确立就难以改变。” “人们可能会对与自己有差异的人感兴趣,但不会跟那些人结婚。他们寻找的是认可,是舒服。” 贡扎加的结论建立在2 500万份调查问卷所获数据的基础上。这些数据告诉他,无论你是利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还是使用宜合的软件做比对,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让我们感觉舒服的人,因为他们与我们非常相似。我们可能会被差异吸引,但最终还是不会接受它。 ……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玛格丽特·赫夫南(Margaret Heffernan) 著;博集天卷 出品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72611834
  • 定价 59.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0页
  • 字数 343千字
【内容简介】
你一定发现了——
   热恋中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
   人们更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有些人宁愿听从错误的命令也不独立思考;
   即便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会说出来……
   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群体意识、旁观者效应、鸵鸟心态、自我麻痹、沉默的大多数等心理学现象。
   作者在书中指出——
   偏见被放大,就形成认知盲区;
   服从命令最容易,也最危险;
   所有人都听话,这个组织就完了;
   今天袖手旁观,早晚轮到你自己……
   赫夫南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脑神经科学相结合,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荒诞行为,发现人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生物:为了大脑的舒适感,人们会盲目接受风险,直到灾难性的后果来临才后悔不已。人性的盲点造就了这个“荒谬”的世界,深度解读人类荒诞行为的本质。
   看透人的非理性行为,
   保持清醒通透,对惯性思维、逃避心态说不!
【作者简介】
【美】玛格丽特·赫夫南(Margaret Heffernan):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英国巴斯大学荣誉博士,TED演讲嘉宾。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BBC电视台制作人,做过多部广受欢迎的纪录片。她长期专注于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荒诞行为,《盲目心理学》是她的代表作,被《金融时报》评为“近十年来颇具影响力的图书之一”。 

《盲目心理学》于2011年首次出版,本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新的案例,内容更加丰富翔实。
【目录】
第一章 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被差异吸引,却渴望相似 /002 

熟悉的东西给人安全感、舒适感 /007 

熟悉产生偏见,使相似的人更加聚集 /012 

偏见被放大,产生盲区就危险了 /018 

捷径是柄双刃剑 /023 

第二章 爱情让人盲目 

爱情是盲目的,所以美好 /028 

爱让人们对伴侣的伤害行为视而不见 /034 

多数虐待儿童行为来自家庭 /042 

“需要爱”,这个幻想蒙蔽了我们 /047 

第三章 危险的信念 

大脑不喜欢冲突,它会拼命解决冲突 /062 

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 /071 

正常的表象可能具有欺骗性 /079 

第四章 你无法控制大脑,是大脑在控制你 

疲劳的状态会使人思维僵化 /090 

睡眠不足会使认知能力受损 /097 

对大脑来说,注意力是一个零和博弈 /100 

脑力资源枯竭会阻碍认知的精细程度 /105 

第五章 都知道有问题,却没人说出来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躲避冲突 /112 

有意视而不见 /117 

都知道有问题,却没人说出来 /127 

没有人想知道真相 /133 

不要当一只鸵鸟 /140 

第六章 服从命令最容易,也最危险 

无条件服从 /148 

服从是本能吗? /152 

服从是集体所必需的 /156 

真实的自我何去何从 /165 

服从是另一种捷径 /171 

第七章 所有人都听话,这个组织就完了 

从众行为是自愿的 /180 

小团体带来归属感 /188 

从众使人丧失自制力 /196 

从众让我们对危险视而不见 /199 

从众使人失去责任心 /207 

第八章 袖手旁观,早晚轮到你 

旁观者效应 /214 

我们都有可能会这么做 /218 

责任分摊制 /222 

旁观者行为从小就开始了 /231 

这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235 

第九章 眼不见,心里就踏实了? 

一种奇怪的漠不关心 /240 

等级制度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 /248 

权力会使人们之间产生隔阂 /258 

分工导致结构性的视而不见 /263 

第十章 金钱,会让人忽视道德标准 

我们会被金钱激励 /276 

金钱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280 

过度关注金钱会蒙蔽你 /284 

金钱会使社会关系退化 /288 

从金钱到对道德的思考 /295 

第十一章 真相只有少数人能看到 

揭示真相的人 /304 

出于忠诚而说出真相 /312 

为了真相挑战权威 /319 

局外人的视角 /327 

看到却不一定能改变 /334 

只要出现一个真相,幻想就会破灭 /341 

第十二章 做一个掌握真相的“少数派” 

解决问题需要的是行动 /348 

每个人都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 /350 

要敢于质疑 /359 

决策者也要承担过失 /363 

提倡民主 /370 

致 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